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Ls-DYNA对钢筋混凝土箱形梁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瞬态动力响应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箱形梁存在"同期作用历时"效应.这一效应对研究箱形梁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武广高铁红黏土路堑高边坡为研究背景,结合典型工点的设计方案和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了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了在地震力作用下高边坡的动学响应特性。结合地震荷载作用下边坡的加速度、速度、位移、应力时程曲线分析表明:①地震作用结束后,边坡各点的位移基本上为0,应力基本上与地震前相同,因此在地震作用下没有造成该边坡的失稳破坏。②相比于桩间土区域,抗滑桩加固区域附近的加速度、速度、位移响应值及应力响应幅值均具有明显的降低,所以抗滑桩不仅可以提高边坡的静力稳定性,还可提高边坡在动力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运营高速铁路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评价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框架结构体系在梁端部经地震作用等反复荷载作用下将在梁端产生塑性铰,随着荷载的加大造成端部截面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随着建筑结构抗震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结构抗震设计思路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最初,在未考虑结构弹性动力特征,也无详细的地震作用记录统计资料的条件下,经验性的取一个地震水平作用(0.1倍自重)用于结构设计。到了60年代,随着地面运动记录的不断丰富,人们通过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反应谱,第一次从宏观上看到地震对弹性结构引起的反应随结构周期和阻尼比变化的总体趋势,揭示了结构在地震地面运动的随机激励下的强迫振动动力特征。但同时也发现一个无法解释的矛盾,当时规范所取的设计用地面运动加速度明显小于按弹性反应谱得出的作用于结构上的地面运动加速度,这些结构大多数却并未出现严重损坏和倒塌。  相似文献   

5.
房屋建成后,有些砖砌墙体表面会出现不同性质的裂缝现象。而砖混结构一般性裂缝(严重开裂除外)不危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致使这类裂缝屡屡发生,形成隐患。当在地震及其他荷载作用下,容易引起提前破坏,故对此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措施,减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以下是几种裂缝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次产业对经济运行的驱动作用和影响出发,将陕西省情况同全国及各省(市区)进行对比,通过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动力进行对比分析,认识拉动(或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面和影响经济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强弱及其变化。在当今国内外大环境走势复杂的背景下,该分析更具有重要性,力求剖析认识不能驱动经济稳定增长的问题、弱项和应着力推动又好又快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崔磊 《城市建设》2011,(3):305-305
地震是由于地面的运动,使地面上原来静止的建筑物由于受到动力作用而产生强迫振动,因而在结构中产生内力、变形和位移。经过简化后的模型动力学分析,即一次次的震害分析进行修正、补充,得到一些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及破坏形式,提出了一些建筑物抗争的计算方法及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屈若枫  李志鹏  李亚杰 《城市建设》2010,(4):335-335,337
本文结合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生的强烈地震,尤其是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对大跨高墩梁桥的强烈破坏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分析方法做了简要的回顾和比较,对大跨度桥梁的地震响应分析特点做了详细说明,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梁式桥为桥梁的基本体系之一,是用梁或桁架梁作主要承重结构的桥梁,其上部结构在铅垂向荷载作用下,支点只产生竖向反力,制造和架设均甚方便,使用广泛,在桥梁建筑中占有很大比例。梁式桥在震害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支座滑动、梁体位移过大、墩柱破坏以及基础破坏等,对桥梁安全稳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对梁式桥震害类型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抗震对策来降低对桥梁的破坏,保证桥梁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震作用下的铁路连续桥梁的桥墩结构有可能进入弹塑性变形阶段,参照国内的铁路及公路桥梁抗震的有关规范,对某一铁路三跨预应力连续箱梁分别采用反应谱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两种方法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比较在这两种分析方法下,桥梁桥墩以及桩基的动力反应的差异,并遵循延性抗震设计的理念,研究连续梁桥采用减隔震抗震设计对桥梁的地震响应的影响,期能为同类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用了具有强大显式动力分析功能的ANSYA/LS—DYNA程序,分析了在爆炸荷载作用下,两层铜框架在没有考虑混凝土楼板和有混凝土楼板参与时,梁、柱截面细微的动力响应和变化规律。分析发现:爆炸冲击荷载直接作用下,梁、柱相交节点区域应力最大,柱相关单元首先会进入塑性.且单元失效也先出现在该区域的柱上;当施工阶段无楼板参与时,梁单元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有楼板参与作用时,梁单元于跨中和与柱相交的节点区域首先进入塑性,梁单元在竖向荷载设计值作用下,扭曲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2.
沥青砼路面具有行车舒适、修复方便,能够利用石化企业副产品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等建设。沥青砼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有泛油、波浪、壅包、裂缝、坑槽、局部沉陷、车辙等多种。这些病害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是我国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沥青砼路面破坏的原因包括内因(材料、结构工艺)与外因(荷载、自然气候、水文地质)及施工工艺等多种因素。在不同的条件下,各种因素不同程度的交叉组合使路面破坏的原因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地铁交通已经成为连接城市人口和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繁多,施工对地下管线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文章对地铁隧道施工地下管线的控制机制标准和地下管线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对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和安全标准的判别进行阐述,最后对地下管线的影响调查,希望通过这次研究,地铁隧道的建设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震让我们遭受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而桥梁是人民生命线工程之一,在地震中若遭到破坏,这会给震后的抢险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所以在设计桥梁的时候,我们必须把抗震性能放在首要地位。本文从桥型方案设计与桥墩构造选型这两个方面对桥梁抗震进行概念设计;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动力特性分析以及反应谱分析,并建立一个非线性模型对其进行非线性的时程分析;通过分析山区桥梁在地震的作用下其受力情况与特点,提出在设计中应该注意的有关问题。并对各桥墩钢筋的配筋率做出确定,运用合理的减震与隔震的相关措施,并对高烈度的山区在桥梁抗震设计方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背槽锚固式干挂技术改变了以往的背板式,砖体与挂齿采用燕尾式卡接,再用柔性胶填充,可有效防止砖体脱落及脆性破坏,能确保干挂饰面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玻化砖本身可承受水平荷载,竖向荷载由板材传递给挂件,再由挂件传递给龙骨体系,再传给主体结构承担,每块板材自身的重量都通过干挂件传递分解,能有效地抵御地震冲击和动力荷载作用。玻化砖开槽极为简便,背槽及挂齿位置能统一确定,可在工厂定尺后批量生产,大大降低施工成本。安装方法极为简便,对工人操作技术要求低,误差便于调整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摘要奉文简单分析了水塔结构在地震中的倒塌原因,给出了水塔类结构动力分析时的计算简图,并进行地震作用下水塔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可以为类似工程的动力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岳林涛 《大陆桥视野》2013,(10):92-93,95
溶洞为岩溶洞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溶性岩层经过化学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而形成的地下溶蚀现象。岩溶对隧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结构物部分及全部悬空,大大降低隧道使用的可靠度;溶洞填充物外涌,给施工造成困难和安全隐患;季节性的岩溶洞穴涌水,给隧道施工和体系带来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因此,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溶洞处理方案对隧道顺利穿越岩溶发育地段极为重要。本文根据贵阳枢纽白龙线I标第四项目部胡家坡隧道D12K24+932溶洞处理方案的具体情况,总结贵州喀斯特地貌区溶蚀发育地区溶洞的处理方法,以期对溶洞处理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下工程的不断增加,国内外对城市隧道施工引起邻近地下管线损害的研究日益重视.本文从地下管线初始应力、管-土相互作用、管线破坏模式及允许变形值、管线变形计算方法四个方面综述了隧道施工对邻近地下管线影响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现浇钻孔灌注桩多为摩擦桩。桩受荷载作用后,随着桩的下沉,桩与桩周之间出现相对位移(剪切),产生对桩表面摩擦力。桩在极限荷载作用下,对于较软的土,由于剪切面一般都发生在邻近于桩表面的土内,极限摩擦力即为土的抗剪强度。对于较硬的土来说,剪切面可能发生在桩与土的接触面上,这时极限摩擦力要略小于土的抗剪强度。单桩加荷初期,桩侧摩擦力增加较快,而桩尖阻力较小,甚至没有。随着荷载不断增加,侧摩阻力逐渐增到极限值后,不再增加荷载直接传到桩尖,直到桩尖土达到极限。此时荷载稍有增加,桩不断下沉,有时不加桩亦不停下沉,这时说明土体已经破坏,达到破坏状态。  相似文献   

20.
(1)是砼受到外力作用、体积变化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造成的破坏裂缝,所谓的外力作用是指超载、撞击及周期荷载,体积变化主要由砼内部和外部的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引起的,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则是指砼受冻融循环的作用和火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