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海德格尔哲学中,此在在存在者层次上离它自己“最近”,而在存在论上却又是最远的,从而此在更倾向于从“世界”来领会自身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石庆利 《魅力中国》2013,(16):33-33,34
死亡意识关系着人们全部的生命价值观念。从总体而言,中国文化先天就具有“乐生安命、轻生重死”的传统,儒家倡言“未知生,焉知死”,对死亡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死亡意识。西方传统的死亡意识以海德歌尔“人是‘向死而生’的存在”的理论为代表,认为“死亡意识贯穿于我们的全部生命过程”,“要在意识中清理出真实的死亡结构的死亡意识”,以此达到人的本真的存在。中西死亡意识既有差异性,又有互补性。从中西方传统的死亡理论中.都能找到建构现代化人格的死亡意识的资源,在当下现实生存状态中,有效消解人类与生俱来的死亡焦虑。  相似文献   

3.
刘静 《魅力中国》2014,(24):211-212
一、是与非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这句出自《道德经》的名言据说被悬挂于海德格尔的书房。海德格尔的思想是否真的受到老子思想的很大影响?海德格尔为什么会对中国哲学尤其是老子思想感兴趣呢?海内外学者对此的看法并不一致。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海德格尔对老子思想曾经进行过研究,并在自己的思想中给予了一定的阐发。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莱因哈德.梅依和亨利希.威耶冈德.皮泽特。  相似文献   

4.
人,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应该以怎样的态度直面死亡。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对死亡以及死亡本身的思考,不仅是对生存的价值与意义的探索,更是对人的终极关怀的积极关照。庄子"逍遥游"的人生态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很重要的一种人生哲学,对于死亡,他是乐观豁达、自然无谓的。比之晚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就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中对死亡问题进行了浓墨重彩的论述,他打破了西方传统哲学对死亡的思考,提出了"向死而在"。对庄子和海德格尔二者的死亡观作一比较,探讨相距两千多年、相隔万里的两种文化殊途同归之根源,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通过对技术的追问阐发了现代人“无家可归”的病因,分析了技术时代人类面临的种种危机。同时,海德格尔又通过他独特的语言观和艺术观提出了拯救的可能性。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追问和对语言、艺术的沉思,都既具有其合理意义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生死之论.不乏智者和睿者,而道家生死观在对“生”尤其是“死”的全面系统的论述中包含了贵生乐死、生死自然、生死必然、死而不亡者寿等哲学理论,其中流贯着道家对个体生命的理性执著和对死亡困境的精神解脱。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生死之论.不乏智者和睿者,而道家生死观在对“生”尤其是“死”的全面系统的论述中包含了贵生乐死、生死自然、生死必然、死而不亡者寿等哲学理论,其中流贯着道家对个体生命的理性执著和对死亡困境的精神解脱。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的哲学是一种对古希腊的源初世界之追问,在跟随现象学的脚步中改造深化对源初世界的认识.海氏前期时是站在此在的基础上的意义世界的解蔽,所谓的意义就是存在,但此在的人是限于有死的时间性中,还是处在有死的深渊中依旧遮蔽,所以还是一种主隐的世界.后期时是对真理世界的敞开,所谓真理就是古希腊的altheia,主要是在语言logos中敞开存在,所以是一种主显得世界,无论是诗还是思都是语言的道说源初形式,是能通向大道Ereignis之路,能解决所谓的源初之问,回返到古希腊哲学-存在之现象中,可是在方法论上来说,却又是囿于解释学的.  相似文献   

9.
“放牛娃赔不起牯牛”是笔者家乡流传很广的一句俗话。它讲的是一个家境十分贫穷的放牛娃在给东家放一头大枯牛时“玩忽职守”,让牛无意中吃到了有毒的草死了,而放牛娃又无钱赔牛引起纠纷的故事。枯牛死了,对放牛娃和东家来说都是一个十分深刻的教训。东家的最能干活的大枯牛死了,无疑是一笔大损失;而放牛娃虽然无钱赔牛,但也少不了东家的斥责,甚至要受到“下岗”的惩罚。其实,“放牛娃赔不起枯牛”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不少1。浙江金华有限公司曾是全国商业“百强”企业。该企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多次为一家公司违规贷款…  相似文献   

10.
世界概念是海德格尔早期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区分了两种世界:非此在加在一起构成的非本真的"世界"以及此在存在于其中的本真的世界,而后者才是海德格尔所强调的世界,因为它是此在在其中得以展开的意义关联整体。而这种本真的世界得以显现的方式就是:随着世内存在者称手状态的三种缺失形式而显现。  相似文献   

11.
一,对国有经济运行的基本估计 伴随着中国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国有经济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竣的考验。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尚存,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又未完全建立起来,致使国有经济的运行至今未能摆脱“放、乱、紧、死”的“怪圈”。诚然,中国经济自改革以来,  相似文献   

12.
王战江 《魅力中国》2014,(8):127-127
在教学改革中产生的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就是“少”“精”“活”。我认为,这一教改经验是完全正确的,值得大力提倡。“少”“精”“活”的反面是“多”“粗”“死”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弊端,所谓“多”指的是一课的教学内容及目的杂而多,这是对教材吃得不深、不透而造成的。每讲一课,总要来一通时代背景,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13.
林鹰  刘美 《环球财经》2013,(8):108-110
“在生产和营销中,质量是我们的核心。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讲,质量不行,企业马上死;营销不行,企业慢慢死;科研不行,企业早晚死。” 7月的广州是炎热的,比天气更“炎热”的是凉茶。在新白云机场出口通道中,尽头处红彤彤的王老吉广告分外耀眼。一转身,几罐加多宝在自动售卖机申哨悄地立着。而候机厅里的广告牌上,打的又是本地另一品牌的广告词——“没上火”。凉茶去火,但进入盛夏时节,凉茶厂家之间的商战正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14.
传统西方哲学认为事实与价值是截然区分的,从“是”中不能推出“应当”,海德格尔反对这种提法,他认为“是”与“应当”不是逻辑的衍推关系,而是相互浸润的关系,“是”本身就包含着“应当”。  相似文献   

15.
我们周围的一些企业,总要经历一番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有的勉强支持一阵便淡出“江湖”,从此一蹶不振,有的却能在斜风劲雨中岿然不动,赢得积极、健康、持久发展。   与人一样,企业也有寿命。谈及高寿企业,人们自然想到松下、索尼、杜邦、福特、奔驰等跨国大公司,对其赞叹有加。论及短命者,人们立即想起秦池、爱多、巨人、南德公司等,徒增怜悯之情。秦池扮演的是“英雄死”,巨人扮演的是“肥胖死”,爱多扮演的是“消化不良”死,南德扮演的是“饥饿”死。虽然死的方式各异,但都过了一把“赚钱瘾”;死的时间不同,但被市场抛…  相似文献   

16.
《商道》讲述的是19世纪初朝鲜正祖时期名历史人物、朝鲜巨商林尚沃从一个卑微的杂货店员成为天下第一商真实而传奇的一生,以及他在经商中悟得的“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的所谓“商道”。按作的理解,使林尚沃取得巨大成功的是其师父石崇大师的三句真言:第一是“死”,只有自己对死有所感悟,才能战胜人生之危机;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海德格尔前期哲学中的解释学中的困境,海德格尔在其早期哲学中便已经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描述方式的新型理论创建出来了,这一理论便是“形式显示”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泰山与鸿毛     
言堂  秦怡 《东北之窗》2011,(23):6-6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泽东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虽然现在社会变了,法西斯早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恶霸也早已遗臭万年了,但一些人的死,却还真是活该。  相似文献   

19.
100年前,有一个叫尼采的哲学家向世界庄严宣告:“上帝死了!”  相似文献   

20.
徐水  徐良骥 《宁波经济》2003,(2):28-30,10
张苍水的诗文是研究张苍水最可信的第一手史料,张苍水“在悬岙……被执”、“屯悬岙”和史书称“散军于悬岙”,充分证明张苍水被之地就是他原来屯兵和散文归隐之地,而两度屯兵南田的情结和以死明志的决心,使他根本不想离开“悬岙”而别觅偷生“赊死”之地,“普陀悬山说”当属推测之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