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东 《中国税务》2010,(10):54-54
近年来,一些税务机关将绩效管理引入了税务管理实践,然而,在众多国内外企业组织中取得显著成效的绩效管理却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笔者认为在税务机关推行管理创新,既需要运用拿来主义,更应当科学地消化吸收,只有把绩效管理理论方法与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有效融合,才能在管理创新实践中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舒其勇 《会计师》2012,(11):24-26
2012年10月24日,标准普尔在京发布《中国100大企业》信用观察报告,根据对中国107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公司的财务风险为"较大",其中50家公司财务风险为"很大"或"极大"。在17家财务风险"极大"的名单中,中国国航、中国远洋、中国首钢、等国字头企事业单位榜上有名。107家企业中只有中国移动和中国石油集团被认定为财务风险"极低"。可以说财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应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高校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绩效工资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益,用得不好又会制造新的麻烦与障碍。本文分析了高校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的优势和负面影响,并对进一步完善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会计师》2016,(2)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一直被看作是企业计划与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迈进,把通用的绩效管理方案应用于国有企业,略显水土不服。就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情况而言,我国目前的绩效评价体系已不适应新时期企业绩效评价及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适合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的方案,对国有企业进行合适的绩效评价,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与工作绩效,最终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永亮  赵海星 《新理财》2009,(11):73-75
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给全球实体经济带来了"资产缩水、现金短流、盈利下滑"的全覆盖冲击。有人以企业资产和负债"对调"来调侃这次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后果。在这个"冰川时代",企业如何通过成本管控——"成本节约",来维持竞争先机,获得永续发展的动力,成为目前财务管理乃至企业管理的重点和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6.
郑瑀 《中国外资》2014,(6):119-120
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块之一,在人力资源成为企业最重要资源的现实背景之下,做好绩效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绩效管理本身受到区域文化的很大影响,不同区域文化背景下,企业绩效管理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区域文化与企业绩效管理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论述,同时对于不同区域文化下绩效管理模式的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目前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区域文化视角下企业绩效管理开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马黎 《中国金融家》2010,(12):87-88
人们常说:"文化如雨,润物细无声。"经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股改、跨区域经营、上市等一系列改革变迁的城商行,已经深刻体会到企业文化对打造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竞争力的重要性。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魂",那么精神文化、服务文化、信贷文化、合规文化等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城商行应该长期坚守。可他们该如何紧紧把握这企业文化之"魂"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保险》2013,(11):16-17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财险"或"公司",下同)于2003年7月由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保集团",下同)发起设立,目前为亚洲最大的财产保险公司。2003年11月6日,中国财险(股票代码:02328.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金融企业,成功拉开了中国内地金融企业进军海外资本市场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绩效管理是"工具",企业文化是"目的",企业文化为绩效管理指明了方向,绩效管理作为最有效的工具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持.本文指出绩效管理和企业文化存在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的关系. 一、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1.绩效管理的作用机制 (1)绩效管理的内涵.所谓绩效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组织目标,由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参与计划制定、辅导沟通、考核评价、结果应用、目标提升的绩效持续提升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其关键程序是绩效考核以及基于绩效考核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0.
孙景华 《金融博览》2014,(15):58-59
"一个企业首先不是制造产品,而是制造思想",英国管理哲学家汉迪的这个论断,并没有引起企业界足够的重视。在新经济环境下,归纳和创造"概念",用新的"概念"去打败旧的"概念",是企业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新消费时代的特征就是消费的碎片化和多元化。以前大众化、标准化的生活方式犹如一条大河,正在逐渐分流成一条条个性化生活方式的小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