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鼓励广大企业积极从事公益活动,国家税务总局从税收法律法规的角度出台了很多关于公益捐赠的优惠政策。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从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两个角度准确理解和掌握其商品房捐赠的公益性与非公益性的相关条件和具体处理方式,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商品房捐赠业务进行税务处理和会计处理的关键,同时也有助于其选择使用合理的捐赠方式,避免其因捐赠方式选择不当进而产生相应的税收损失,影响其从事公益活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公益、救济性捐赠一方面因捐赠的方式、资产类型、捐赠对象以及企业的经济类型不同其在税前扣除额度也不相同,另一方面受赠方因企业经济性质、受捐的资产类型不同其税务处理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谢翠霞 《会计师》2013,(3):15-16
公益性捐赠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之一,如何以最小的税务成本完成社会责任的履行,是所有捐赠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文章就企业如何在国家税收法律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利用税收的优惠政策对公益性捐赠进行事先的税务筹划进行分析,并结合案例予以验证,为企业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炳荣 《会计师》2013,(2):15-16
公益性捐赠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之一,如何以最小的税务成本完成社会责任的履行,是所有捐赠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文章就企业如何在国家税收法律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利用税收的优惠政策对公益性捐赠进行事先的税务筹划进行分析,并结合案例予以验证,为企业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捐助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捐赠业务也日益增多。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法和有关捐赠的规定,对企业公益性捐赠业务和受赠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对现行财会制度中接受捐赠资产会计处理的探讨现行财会制度对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与现金资产的不同规定 ,造成了企业会计处理的不一致和税负的不尽合理。其中 ,接受捐赠实物资产自接受起至使用或处置止的整个过程的汇总会计处理结果 ,实际上是按该实物资产处置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余额 ,即处理现金净流量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上交企业所得税 ;而接受捐赠现金资产 ,对于接受的企业而言 ,尽管是即时的现金净流量 ,却不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无须上交企业所得税。或者换言之 ,接受现金捐赠的新增资产———现金净流量无需纳税 ,而接受实…  相似文献   

7.
《企业所得税法》对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比例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对公益性捐赠的积极性,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起到推动作用。本文从有关公益性捐赠的税收政策出发,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对我国公益性捐赠的税收政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促进公益性捐赠的相关税收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许多企业捐款捐物。对此如何进行涉税处理,笔者分以下四种情形进行分析。一、企业捐赠现金对于捐赠现金的行为,只需要考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捐赠税收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9号)(以下简称"9号公告")的规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捐赠用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现金,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扣除。  相似文献   

9.
陈祥瑞 《会计师》2011,(10):27-28
<正>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公益性捐赠全额扣除的规定,公平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负,但由于公益性捐赠的扣除基数采用了年度会计利润,其相应的预缴、汇缴企业所得税处理方法仍不够明确,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探讨。一、现行规定比较新旧企业所得税法,新法统一了公益性捐赠扣除比例,取消了公益性捐赠全额扣除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10.
李明 《税收征纳》2004,(2):28-30
一个企业,因某种原因可能发生资产捐赠业务,它包括对外捐赠和接受捐赠两类业务。由于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关于这方面的税法规定有所不同,为此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了内外资企业接受捐赠时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并且针对接受捐赠不同的资产(主要是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也作出了不同的会计处理规定。但是随着内资  相似文献   

11.
内资企业捐赠所涉及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存在着较大差异而外商投资企业捐赠所涉及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差异较小,因此,本文主要从内资企业的捐赠支出和受赠收入两方面分析其所涉及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差异。一、内资企业捐赠支出所涉及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差异分析1.内资企业捐赠支出的会计处理。捐赠人捐赠资产,是对企业的一种无偿援助行为,内资企业在会计核算时,不分公益、救济性捐赠和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一律在“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2.内资企业捐赠支出的税务处理。税法对纳税人捐赠支出的限制主要有:①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允许扣除。②纳税人(金融保险企业除外)用于公益、救济性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金融、保险企业用于公益、救济性捐赠在不超过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1.5%的标准以内的可以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予扣除(税法限定其捐赠必须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或各级政府)。社会力量通过国家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或国家机关对下列(略)宣传文化事业的捐赠,纳入公益性捐赠范围,经税务机关审核后,纳税人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0%以内的部分,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  相似文献   

12.
企业将成本是80万元,售价是100万元的产品捐赠,符合公益性捐赠。当年利润1000万元。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税收又应该如何调整?  相似文献   

13.
于洋 《中国外资》2011,(4):106-106
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分析阐述了企业对外捐赠与赞助支出概念的界定以及两者在税务规定和会计处理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分析阐述了企业对外捐赠与赞助支出概念的界定以及两者在税务规定和会计处理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企业捐赠及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1月13日,财政部颁布了财会[2003]29号文件即《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以下简称“问题解答(三)”)。该文件对企业对外捐赠及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作出了新的规定,其中企业接收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明显不同于以往的有关规定。本文依据问题解答(三),结合有关基本会计原则,对企业捐赠及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和纳税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企业接受的来自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无偿给予的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收入,组成属于企业的一项利得。本文就企业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所涉及到的增值税进项税是否允许抵扣、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是否应并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如何确认应纳税所得额、非货币性资产捐赠应当如何会计处理以及非货币性  相似文献   

17.
陈爱华 《新理财》2020,(5):54-59
2020年最新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赠相关财税政策,笔者对公司、自然人、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主体的公益性捐赠行为涉及的所得税、增值税及附加费用等进行全面剖析。2020年2月,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支持相关企业发展,我国财政、税务等部门密切配合,出台了鼓励企业和个人慈善捐赠的重要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18.
李燕 《财政监督》2012,(5):65-66
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也积极地展现其社会价值,不定期地开展公益性捐赠。但是企业在捐赠的同时,有必要做出合理的税收筹划,以减少不必要的税收支出,实现捐赠效应最大化。本文主要从捐赠主体、方式和年限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合理科学的筹划方案。  相似文献   

19.
公益性捐赠是企业与个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则反映了国家时企业、个人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肯定、支持与鼓励的态度。税法规定表明,个人对教育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符合条件的可以从应纳税所得中全额扣除;新《企业所得税法》也统一规定了公益救济性捐赠的税前扣除比例。  相似文献   

20.
李卫华 《会计师》2021,(2):125-126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为帮助企业走出经营困境,国家自2020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企业纾困减负.疫情防控期间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涉及支持防护救治、支持物资供应、鼓励公益捐赠、支持复工复产四个方面17项具体税收政策.本文针对国家发布的鼓励公益捐赠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从财税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疫情防控期间公益性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应用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