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毅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7):27-28
在加工贸易中,原产地规则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杠杆。从我国现有立法看,原产地规则严重制约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暴露出了严重的原产地问题。我们应进一步完善原产地规则的立法和研究工作,充分利用这一有效的经济杠杆,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良性发展,实现更多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2.
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原产国标记"与乌拉圭回合《原产地规则协议》对用于海关贸易统计的一般原产地规则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但对优惠原产地方面却没有制订出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多边规定,致使优惠原产地规则被滥用,对世界贸易产生不均衡性影响。我国原产地规则领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立法滞后、法规不周详不健全;出口货物原产地授予标准过宽,致使原产地规则不具备宏观调控和投资结构政策导向功能;进口商品原产地认定标准过宽,危害我国幼稚产业的健康发展等方面,导致我国加工贸易减少,对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环境改善将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原产地规则与反规避密切相关,反规避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对原产地规则的运用。考察欧美等国原产地规则在反规避中的运用,分析我国原产地规则和反规避立法的现状以及我国企业频繁遭受反规避调查的特点和原因,提出我国应将原产地规则的完善放在首位,待时机成熟后再完善现有的反规避法律。针对目前我国原产地规则存在的缺陷,认为对国产产品应制定更高的原产地标准,而对加工贸易产品应实行有区别的原产地标准。针对我国频繁遭遇反规避调查的现状,提出我国企业要吃透主要出口国特别是欧美关于反规避的相关规定,合理地回避反规避调查,避免不必要的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隐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隐忧,包括开拓国际市场方式过于单一,轻视"原产地"规则,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过短等方面,要消除这些隐忧,应切实落实"走出去"战略,完善我国的原产地规则,通过提高加工贸易料件的本地化率来延长我国加工贸易的国内价值链。  相似文献   

5.
我国进口货物的原产地规则现状及与国际义务主要不符之处 目前我国对进口货物原产地规则认定的法律依据是海关总署1986年12月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口货物原产地的暂行规定》.该进口原产地规则的制定借鉴了《京都公约》和其他国家的有关规定,确定了以"完全获得"和"实质性改变"作为进口货物原产地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6.
原产地规则是一国在产业与贸易方面的重要法律制度。伴随WTO的成立,一项比较原则的《原产地规则协定》诞生了。原计划在WTO成立后的3年内要制定出一整套协调的、非优惠的原产地的认定标准及规则,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同一产品应赋予原产地的标准如何,意见自然不尽一致,10年过去了,这套标准何时出台,  相似文献   

7.
<正>原产地规则及“实质性改变”判定标准的过渡期原产地规则是为确定货物原产地而实施的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裁决。为协调各国的原产地规则,以便世界货物贸易中对原产地认定保持确定性,WTO《原产地规则协定》中规定了2种原产地标准:“完全获得”(whollyobtained)和“实质性改变”(substantialtransformation)两项标准。同时在协议中规定,由世贸组织原产地规则委员会和海关合作组织的原产地规则技术委员会制订一部统一的原产地判断标准,最终适用于所有的世贸组织成员国,从而统一WTO的非优惠性原产地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所谓原产地规则是各国和地区为了确定商品原产国或地区而采取的法律、规章和普遍适用的行政命令。它实际上指出了货物的经济国籍,通过对货物国籍的认定,施以不同的贸易待遇或措施。按货物的流向可将货物原产地规则分为进口原产地规则和出口原产地规则。我国在2005年之前就是以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口货物原产地的暂行规定》和199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规则》分别对我国的进出口货物进行原产地管理,直到2004年9月3日,我们才根据W TO的无歧视性原则将两法合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并…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意义上说,原产地规则是自由贸易区的“镇区之宝”。这一原则实施的目的在于限制由于关税的差异而从最低关税国进口后再在区域内转向的贸易偏移。本文在概述了原产地规则的定义和标准之后,论述了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规则对国际贸易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浅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规则及其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原产地规则是自由贸易协定的核心内容,规定了产品“经济国籍”的认定标准,是确定货物能否享受优惠关税的重要依据。文章以RCEP文本为基础,结合区域累积属性、中间材料吸收原则和“原产地声明”制度等内容提炼出了RCEP原产地规则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RCEP统一的原产地规则如何整合碎片化的经贸制度安排,降低商贸交易的制度性成本,进而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产生正向贸易创造效应;阐述如何打通中日韩之间的自由贸易通道,突破美国在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设备方面对我国的封锁。最后,文章提出要系统研究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间的关税减让情况,合理安排中间品进口;优化原产地证明模式,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成为经核准出口商;加强对重点企业和产业的指导,提升RCEP利用率;防范RCEP相对较低的区域价值含量标准可能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加强原产地信息互换,警惕原产地自主声明中企业失信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