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关于连山区金星镇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彦海  孙强 《农业经济》2002,(10):44-45
实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又一次重大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济体制下,土地使用权商品化的体现,也是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如何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健康发展,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我们就连山区金星镇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情进行了认真调查,其经验可资借鉴。现将调查情况作如下报告。一、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经营的动因连山区金星镇位于葫芦岛市东北部,全镇有18…  相似文献   

2.
广东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建设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核心。自1979年以来,农村的改革实际上一直是以变革土地制度、重构农村发展的微观基础为中心线索,来谋求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但是,近来有一种倾向,即为了强调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概否定土地制度的变革,其中包括对土...  相似文献   

3.
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分析了土地股份合作制产生的具体诱因、制度创新特征和后果,认为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在特定条件下主要由土地增值收益所诱致的、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土地股份合作制以股份化和合作化的形式实现了组织和管理形式上的一体化,以股份化的收益分配形式满足了社区内的多重需要以及将市场风险分散化,在一体化的基础上以决策权的集中化实现了对土地增值收益等各类潜在收益最大程度的挖掘和集体分享。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实践从一个角度说明,改革现行农地征用制度,保障农民参与分享农地转用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已经成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三峡库区腹心地重庆万州区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土地制度创新和存在的问题,根据万州农村实际和中国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提出在一段时期内建立以土地为中心的股份合作制,以促进万州土地合理利用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并介绍了以土地为中心的股份合作制的具体实施办法,同时提出了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南海市是广东省最早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地区,也是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试验区。农村股份合作制实施10多年来,究竞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又存在什么问题?在土地分散经营日显乏力的今天,土地股份制改革是否应该在农村全面推开?记者对南海农村股份制改革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股份合作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优选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蒋励 《农业经济问题》1994,15(12):30-34
股份合作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优选择蒋励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启迪新中国建立以来,从优化土地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经济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出发,我国农村的土地制度,进行了四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把封建所有制土地制度,改革为农民私...  相似文献   

7.
农村改革中的财产制度变迁——30年3个村庄的案例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以来,中国农村地区的财产制度变迁从未停止:从山东长行村、广东草场村,到山西霍家沟村,都先后自发地实行了体现社区内部“成员权”平等的社区股份合作制,实现了村庄内全体居民共享产业资本收益的、初次分配公平公正的社区内的财产制度创新。由于中国现有的土地村庄集体所有权制度,村庄集体作为经济主体进入工业化或者以土地参与工业化的资产来源,就是以小农村社制为经济基础、内部化产权制度为特征的集体产权,因此,农村改革中的财产制度变迁,应该注重的是那些创造了初次分配公平公正并能实现社区内全体成员共享产业或地租收益的经验,这样的制度创新才是值得推崇、符合国情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股份合作与农业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股份合作与农业土地制度改革徐锋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但这种以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为特征的经营制度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的体制特征。土地制度改革的不彻底性已日益表现出其不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是近年来在城郊、沿海等地区富裕农村兴起的一项新的土地流转制度.本文以河北省鹿泉市铜冶镇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个案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了河北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产生、发展的情况,探讨了这一制度的产生动因、主要模式和制度绩效,剖析了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发展和完善河北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以推动河北省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初期,南海市为了解决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行了以土地为中心的股份合作制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这种股份合作制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这毕竟是一种制度创新,还存在不少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1999年,南海市率先在平洲区夏西村进行了深化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探索,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农村股份合作制,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背景和动因夏西村位于平洲区的西部,与南海市桂城区接壤,全村面积约2.63平方公里,辖下5个村…  相似文献   

11.
社区型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学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芳  郭忠兴 《农村经济》2006,6(6):21-24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央决策权下放,极大地刺激了地方政府的创新积极性。而地域差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资源禀赋的差别诱发了多样化的土地制度。其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迅速发展的社区型土地股份合作制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土地股份合作制产生的诱因,各利益主体行为,股权设置以及存在的产权缺陷等方面的问题,进而探讨了制度演进的取向。社区型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典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农村改革当中最具实质意义的一次产权制度改革,从其产生开始就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私人产权权能的增强是制度演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浅谈土地股份合作制发展的必然性郭玉珍孟海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普遍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人分口粮田、劳分责任田”为特征的土地承包办法逐渐显现出...  相似文献   

13.
谈西柳镇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基本做法和制度创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城市西柳镇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试验,迄今已经一年了。一年来,西柳镇的经验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引起了市内外理论界和农村工作部门的广泛注意。我们认为,西柳镇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运行,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和发展,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的有益尝试,是西柳干部群众在改革实践中一个创造,具有深刻而又广泛的制度创新的意义。本文拟对西柳镇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基本做法作一简要介绍,就制度创新的意义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城西村地处慈溪市政府所在地浒山镇的城郊,全村共有508户1045人,5个村民小组,1978年农村改革之初,有集体耕地467亩,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随着慈溪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该村大量耕地被征用,到2000年止已被征用土地380亩,现仅剩耕地70亩左右。随着大量土地被征用,该村大部分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在这过程中,该村也积极利用地处城郊的独特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三产项目,使该村的非农集体经济资产迅速增加,到2000年村级集体资产已达700万元,面对庞大的集体资产,广大村民一方面担心随着城区的扩大,撤村建居以后,村集体经济组织被取消,原有的集体资产被一平二调;另一方面又希望管好用好这笔庞大的集体资产,使其保值增值,同时还能明确自己在其中占有的份额,以参与集体收益的分配,因此迫切需要相应的组织制度创新,以解决该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慈溪市农经委和浒山镇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借鉴全国各地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城西村搞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垫江县在坚持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创新土地经营机制,开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特点 在我国现行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由于各地情况不一,其组织形态也出现了多种形式,目前主要分两种情况:第一,实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的村,设立了社区股份合作组织。第二,没有实行社区股份合作制的村,以村集体的名义针对村某类集体经济资产的经营管理,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村级股份合作制企业、村级股份制企业以及建立在股份制基础上的企业集团或其他类似组织,此外还有一些传统意义上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研究孙娅范,余海鹏土地制度是农村一项基本的经济制度,世界各国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以集体所有为基础的“两权分离”上地制度,农户获得了土地的...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土地问题又是三农问题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而农村的改革从某种程度上,又是从土地制度改革开始的。核心是实施土地的两权分离。即在承认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承认土地的使用权为承包农户所有。由于上海在全国处于特殊的重要地位,最近市委、市府对上海农村提出了重大的战略决策。其核心是实现上海的“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最终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国际大都市城市形态。实现这个重大战略转变,必须根据上海农村发展的实践,对上海农村的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对此,提出以下几方面看法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具有相当强的适应性 ,为我国的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 ,笔者认为 ,发展农村股份经济还需解决好土地规模经营、小农经济与大市场、村委会同农民关系等问题。一、解决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在农村生产领域建立股份合作经济不涉及土地所有制问题 ,即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 ;不改变农民的土地承包权 ,但同时不排除使用权的进一步分割和流动。使用权的流动与集中丝毫不意味着农民产权的减弱 ,因所有分割流动的产权都能在经济上得到体现。这样 ,既贯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的 3次大的土地制度变革 ,都使得农民对土地产权具有不完整性 ,甚至完全被剥夺。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就是要让农民拥有土地的完全产权 ,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