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关系到政府合法性、社会稳定性和法制有效性。近年来,很多国家面临公众信任政府程度日益下降的窘境。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一些国家意图通过建设电子政务来改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透明度,进而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然而,这种举措可以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吗?本文首先剖析公共服务、政府透明度影响公众信任政府程度的机理,然后根据中国2010年300个地级市电子政务评估数据,采取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公共服务正相关,公共服务越好,公众越信任政府;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政府透明度正相关,政府透明度越高,公众越信任政府。研究还发现,公共服务还通过影响政府透明度而间接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本研究对公共管理改革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信任问题已成为影响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重要变量。认清地方政府间的信任源和信任类型应该是分析地方政府间信任关系的前提;通过对地方政府间信任关系的博弈分析及运用定量和图示的分析方法,可以揭示地方政府间信任关系形成的三阶段及其特点;应当从内、外部机制入手来探讨构建地方政府间信任关系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任是政府行使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其行政效率的重要保障,当今社会公众对于政府的不信任感越来越强,已经开始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经济发展。本文从分析政府信任下降的原因入手,综合阐述了影响政府信任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在理解政府信任适度下降必然性的基础上,综合提升政府信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许莺 《理论观察》2009,(6):35-36
我国正处于一个公共危机频发的时期。公共危机很有可能引发政府信任危机,这就需要构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信任关系。应该通过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强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和增强政府内部的凝聚力,提高政府治理公共危机的能力两方面来构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5.
杨得前  何春联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1):153-156
文章以公众价值观调查中2000年、2005年美国及2000年香港的数据为基础,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了付税意愿与纳税人对政府的信任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付税意愿与纳税人对政府的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表明这些结果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6.
浅谈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整体发展迅速.然而近年来随着一些社会危机、社会事件的发生,人们关注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出现问题,政府公信力正在弱化.文章介绍了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概况及其地位,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和社会公众两方面分析了可能导致政府公信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一些改善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政府信任是整个社会信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对政府信任与否影响着政府施政的能力和效果,而政府如何作为,如何处理与民众的关系则是能否赢得民众信任与支持的关键。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政府信任缺失的问题。现从政府信任的内涵出发,研究讨论政府信任赤字表现形式,并在政府信任重构方面提出对策措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非政府组织视角的信任形成机制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贵宏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4):134-139
政府部门特征、双方关系特征和制度特征都是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信任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交往经验、沟通、制度的公正与正义性、制度的完备与有效性与信任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了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交往经验、沟通、制度的公正与正义性、制度的完备与有效性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当然,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信任的因素还包括非政府组织特征等,研究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更全面地考察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间的信任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包有明 《浙江经济》2003,(17):35-36
政府形象内涵及塑造的功能。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客观存在的知觉、看法、情感与评价,它具体反映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度。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推行政策,实现既定目标时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是减少政策执行阻力、提高政策效力、降低政策运行成本的取之不尽的源泉。从另一角度分析,政府形象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固。然而,良好的政府形象不是政府天生所具有的品质,需要政府通过有效的筹划,来实现改善政府与公众关系、营造和谐的施政环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孙文婧 《上海国资》2013,(6):101-103
应该为邻避事件建立起一种制度保障,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对话机制,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超 《理论观察》2013,(11):30-31
公民对政府的了解与认知和公民对政府的期望值直接影响着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随着信息时代的悄然来临,公民权利意识、参政意识不断觉醒,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力度,并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公民同政府之间的信任关系,使得政府原在合理范围内的某些不当行为在这个信息时代下被放大、被激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政府信任危机.如何应对挑战重建政府信任?首先应秉承“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政府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其次要充分重视文化的内在力量,运用文化手段塑造良好政府形象,进行政府信任重建;再次,还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政府信任重建的有序进行,架起公民与政府之间信任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电信运营商的生存与发展,更多地受到了运营商与顾客、关联企业、政府和公众三个层面上关系的影响,全面地实施关系营销策略,才是取得成功、赢得优势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周力 《理论观察》2008,(1):72-73
塑造政府的合法性对于提高行政工作效率,保持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仍以“上级授权”为主,而在实践过程中往往由于地方政府兼具公共资源所有者和行政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极易形成特殊的利益群体,从而背离公众利益,最终损害地方政府的合法性。本文试图在理论层面上从构建地方政府与公众的共同利益这一路径出发,重塑地方政府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信任在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可以减少企业间合作的交易成本.又可以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本文分析了供应链企业间信任的内涵和作用.并基于信任机制的信任源原理,探讨了构建供应链企业间信任机制的二层模式.即个体层面的信任构建和组织层面的信任构建.这两个层面能相互促进,推动供应链中信任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之相伴的经济社会文化的深刻变革,要求山东必须加快推进地方政府创新。地方政府创新在战略层面应在施政理念、功能角色、行为方式等方面做出适时调整;在实践和战术层面,应把握好体制空间、官员政绩需求以及公众主要关切三者的平衡,尤其要以公众需求作为创新的主要考量。不论从逻辑上还是历史发展要求上,服务型政府都应该成为地方政府创新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6.
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和权威媒体及时公布真实有效的信息不仅有助于安稳公众,也有利于和公众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危机。而现实中,由于公众和政府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公众面对谣言缺乏理性、政府对公众缺乏信任、网络和媒体虚假信息盛行等原因,谣言得以借助各种非正式渠道肆意传播,使公共危机破坏性不断升级的同时,也使官民矛盾加剧,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因此,有必要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公共危机中的谣言,减轻其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提倡可循环展览装修构建可持续展览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中国展览装修业现状及国际发展趋势,简述了展览装修业现存的环保和浪费问题,提出将可循环展览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并探讨了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公众等层面的具体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8.
自然垄断企业往往是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的公共企业,所以政府对这些企业的规制直接关系着公众的福祉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作者认为公众应该在政府对自然垄断企业的政府规制中发挥重要的参与作用,并从"规制俘获"理论和委托代理关系角度论证了这一立场,最后提出了几条加强公众在政府规制中参与程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华人社会的低信任度影响了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国内的社会信任度已成为重要的社会课题。文章依据信任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华人传统信任关系的历史成因、国内近半个世纪社会信任关系的演变,并结合当前的政府转型与和谐社会构建,探寻提高国内社会信任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政府信任是政府统治合法性的基石,是政府有效管理社会的基础。然而,在改革日益深化、开放不断扩大的转型期,政府信任也经受着巨大的考验,在不同层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