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颐武 《中关村》2008,(5):86-87
2008年3月24日,从奥运圣火在希腊奥林匹亚点燃的那一刻开始,全世界关注的目光聚焦在了中国。“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奥运圣火也开始了全球的“和谐之旅”。火炬将途径五大洲的21个城市,并在境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传递,还将抵达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传递时间为130天,传递总里程约13.7万公里。 这本来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盛大节日。但是,藏独分子突然制造了“3.14”拉萨骚乱,随后又百般阻挠全球奥运圣火传递,某些西方媒体和政客群起鼓噪,一瞬间,给中国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中关村人心潮澎湃。我们在这样的时刻绝不会置身事外,为祖国欢呼,为圣火雀跃,为自己生活在这朝气勃勃的土地和国家而心存感恩,更为国内外层层阻挠势力而愤怒,而深思,而激动。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活跃在中关村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畅谈自己的感悟。 喻国明教授关注传媒、更为中国所经历的历史时刻而鼓舞。面对圣火在传递中的一些干扰,他提出《是什么妨碍了中国的声音在世界传播》?他说:“要有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求实态度。” 著名文艺评论家张颐武教授《正视中国崛起面对新的挑战》,更是对此问题的坚定回答。恰如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所言:“世界曾等待中国融入世界,而今天中国也有耐心等待世界认识中国。”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耐心。 夏颖奇博士旅居海外多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获得国外大学博士学位的“海归”,从驻美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到财政部世界银行司处长,再到中关村担任官员,夏博士《支持奥运,热爱社国》说出多少海归的心声。 被誉为“新一代IT领导”的韩永飞博士,曾经十多年在英国、法国留学任教,作为企业家的代表,一句《和平之火永不熄?  相似文献   

2.
晋文 《中关村》2006,(5):106-106
2006年春天,中国吹响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军号角。中关村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自主创新的策源地,早已将“追求创新,鼓励创业”作为自己的文化精神,并为此拼搏冲杀了20多年,创造出联想、四通、方正、用友、新东方、汉王笔、中国芯、小灵通、商务通、金山词霸、爱国者、非典疫苗、神州六号、新浪、百度等一大批标志着中国科技、文化、教育最领先、最高端的民族品牌,诞生了陈春先、王选、柳传志、段永基、俞敏宏、杨元庆、王文京、王永民、刘迎建、邓中翰、李彦宏、韩永飞等一大批站在中国科技、文化、教育最前沿阵地的创新英雄!…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2011,(8):83-83
中国策划家思想文库《廖灿创意世界》新书发布会于7月17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季亲笔作序并推介。中国企业家世纪论坛主席何才庆为《廖灿创意世界》一书撰写世界上最短的图书序言——“创谷”。  相似文献   

4.
王畅  才力 《中关村》2004,(10):98-99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支,武侠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广。自太史公司马迁于2100多年前以史笔著成《游侠列传》,对侠客的追慕便一直绵延至今。清高而不失血性的文人们以诗词、小说、戏曲进行浓墨重彩的书写,并以文武双全的“一箫一剑任平生”作为最高的人生理想,而在民间,强烈的尚武精神历朝历代从未断绝,事实上它已楔入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中国的武侠文化长久兴盛,让人痴迷,借用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关于通俗文学的断言,这是由于武侠文化里“有人类的基本兴奋点”、“埋着人类的‘永恒主题’”。这一兴奋点和主题的具体所指,不妨引述著名学…  相似文献   

5.
历史有时惊人的相似。2008年7月22日,著名经济学家、本刊顾问吴敬琏教授,在上海参加《解放日报》举办的文化讲坛时,曾“孤独”地发出“雷人”的警告:“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十字路口上”。吴老的“警示”,不幸而言中。接续就爆发了世界金融危机,“搅得周天寒彻”,美国混乱,欧盟恐慌,失业陡升。所幸中国政府“化危为机”,大手笔投入资金,度过了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令人赞叹的答卷。  相似文献   

6.
卫云青  CFP 《中关村》2006,(8):84-85
几百年前,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马可·波罗行纪》里,曾这样赞扬中国:当时的中国,在精神文明方面,无疑是站在世界前列的。中国人“彼此交谈的时候,态度谦恭,相互问候,彬彬有礼,笑容满面,显得很有教养。而且,在饮食方面也特别注意清洁。他们对父母表示最大的孝敬。”近百年来,我们在与西方文化一次次碰撞时,在一次次打倒批判孔子时,把儒学文化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应该说属于全人类的美好东西,丢失了或者忽略了。中国能被称为“礼仪之邦”,可贵的就是这些底蕴构成了中国人素质的一部分,它也是中华民族维系社会安定和谐的…  相似文献   

7.
王德禄 《中关村》2009,(4):62-63
硅谷与中国文化 访问硅谷十余天,见了许多人,交了很多朋友,也想了很多。这些天,脑子里面想的不是风险投资、创业,而是老子、庄子和孔子,因为硅谷这个世界上最适合创业的地方文化氛围与中国先哲的思想高度吻合。譬如说《易辞》里说“天地之大德日生”,天地在我国传统文化观念中是最重要的。而天地间最大的道德就是“生”。  相似文献   

8.
陈凯歌传奇     
张颐武 《中关村》2006,(3):103-105
陈凯歌毫无疑问是当代中国最为重要的导演之一,他和张艺谋所构成的影像世界也是有关中国想象的重要元素,他们在中国电影中的特殊位置经过了时代潮水的冲刷而并无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当然是“第五代”的代表,也是中国电影全球化的象征性人物。他在中国电影这二十年的剧烈变化中扮演的角色值得我们详尽地进行分析。在今天《无极》几乎无所不在的宣传中,在有关“馒头血案”的喧嚣中,我们回首陈凯歌的道路确实别有一番感慨。陈凯歌从《黄土地》到《无极》的道路,其实也是中国电影二十年来历程的投影。《黄土地》:第一部“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陈…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06,(6):F0002-F0002,1
《中美村》杂志是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中.以报道和推进知识经济为主要内容、具有新文化诉求的大型综合类新主流月刊杂志(128P.全彩印)。本刊立足于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世界八大新“文化圣地”之一的中国知识经济制高点——中关村.全方位关注中国及世界文明前沿的最新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0.
王畅 《中关村》2004,(6):100-106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绝好机会。我们提出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口号。科技奥运、绿色奥运都已有了具体的项目,唯独人文奥运,只有口号,没有项目。说实在的,无论是科技奥运还是绿色奥运,我们没有什么在世界上特别领先和特别重要的东西,唯有人文奥运,我们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可以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民族最精彩的一面。曹雪芹和他创作的《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代表;曹雪芹与他同时代的国外伟大作家比,与他们的创作成就比,都处于领先地位。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就要展示曹雪芹,展示《红搂梦》。英国有沙翁,中国有曹雪芹,曹雪芹更胜于沙翁。不少红学家、红学爱好者及有识之士,奔走呼吁,乘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机,在北京建一座国家级的曹雪芹纪念馆,以展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基于此,《中关村》杂志社和曾雪芹纪念馆联手召开了这次研讨会,把红学家们和红学爱好者的心声表达出来,以期引起有关领导及各方面人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视线     
《中关村》2006,(6):14-15
挺!张颐武的观点可资借鉴如何增加我国的软实力“,贩卖”中国文化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目前我国出现“文化赤字”也是不争的事实。于是,广开言路,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献计者众。日前,北大教授张颐武在接受《新周刊》记者采访时提出“一家之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通过大众文化的出口才能流传出去。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例子。”张颐武在分析了20世纪美国成为全球文化输出中心的现象后说:“布卢姆写了一部《西方正典》,就是担心美国自己的文化要完了,因为大家都对西方主…  相似文献   

12.
萧惑之 《中关村》2013,(4):120-123
余秋雨教授是"学问、哲思、文采、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把深入研究、亲临考察、有效传播三个方面合于一体"。《何谓文化》这部力作正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结晶,"用最诚恳、最隆重的方式",从"学理、生命、大地、古典"的视角,诠释了文化的真谛,回答了"什么是文化"的问题。别开生面让抽象的"文化"概念舞动起来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教授,走过"文化苦旅",开创"文化大散文"之新风,如今放谈"文化",充满激情,凸显凝重,启迪读者。日前推出的新作《何谓文化》,凝练出世界上最为简短学理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  相似文献   

13.
张颐武 《中关村》2005,(9):124-126
《超级女声》已经变成了2005年的一个象征,这个湖南卫视的节目像人们所议论的那样是市场导向和商业运作的结果。但它的出现同样毫无疑问是中国电视史上的奇迹。也会深刻地改变中国电视文化的未来, 它的意义完全可以和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办和1992年《东方时空》的开播相比拟,它所创造的模式无论如何已经成为这个市场时代媒体发展的最新的、也是最具活力的形态。当“想唱就唱”的歌声响起、当无数的“玉米”、“笔迷”、“凉粉”和  相似文献   

14.
费秉勋 《中关村》2004,(3):115-116
《周易》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总纲,《四库全书总目》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江湖术士把算卦称作“周易”并出了一本冠以“周易”之名的算卦书,以讹传讹,从此“广大悉备”的《周易》便蒙受误解,被和算卦画上等号,至今难以拨正。周易之学于是发酵、变味,在一些人那里甚至腐烂。这实在是由于“道听文化”的作崇。  相似文献   

15.
张颐武 《中关村》2008,(12):86-87
最近,英国《卫报》发表了一篇讨论中国网络文化的文章,这篇文章点明了中国的网络文化具有的局限性。这篇文章认为中国的网民已经多达两亿五干多万,但70%以上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虽然有了上网的能力和意愿,但他们却容易被“诱导”,难以客观和理性地判断事物。  相似文献   

16.
江川 《中关村》2014,(1):69-69
中关村的创新文化越来越受世人关注。2013年以来,有多家海外媒体报道了中关村。《华盛顿邮报》的文章指出,美国真正应该害怕的是中国大量年轻人的创新创业;《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文章分析称,“世界上有很多城市试图复制硅谷,迄今为止,只有一座城市可以和硅谷媲美,  相似文献   

17.
田方 《中关村》2012,(4):82-82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广州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提出廉洁文化,让廉洁成为广州的城市品格。无论是国际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郑永年教授提倡的腐败羞耻的文化观念要深入民心,还是北京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强调的要培养鄙弃贪腐的行为价值取向,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建明教授建议在全社会培育对腐败零容忍的价值观等,都指出广州将面对构建更高层次价值观的新命题。(3月26日《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18.
王选 《中关村》2006,(3):20-24
孔子的《论语》代代相传,但毕竟是“半宗教半哲理”的文化精髓,两千多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论语者,讨论的话语之谓也”。我们借用这个命题,编发王选教授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语”,也是“创业箴言”,借以纪念他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王选教授是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两院”院士,在爱国热情的激发下,始终坚持走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创造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古老的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被誉为“当代毕昇”,成为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王选教授热爱祖国,志存高远,献身科学,淡泊名利,为人谦逊,关怀青年,成为世人的楷模。我们相信,王选教授科技创新“论语”,定然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苟耕田 《中关村》2010,(3):58-58
一位著名画家接受记者访谈时,在《光大传统文化,抵御后现代主义消极影响》的主题下,提出很多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诸如“中国文化的发展振兴,首先要继承中华文化精华的部分,使之充分发展,不断创新,我们才有一个健康的文化振兴”。可是,通读全篇,细细品味,窃以为,也有一些说法不好“消化”,宛如一副“中药”的“配伍禁忌”。不揣浅陋,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20.
茅于轼 《中关村》2007,(12):108-109
当我读完《活力远东》这本书,首先让我感受到,这是一本文化价值非常高的作品。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诠释江苏远东控股集团成功的密码,这就是从"大多数"入手。这是难能可贵的。就目前解码中国企业的作品中,有的人从外部看企业成功,有些人是从理论角度看企业成功,而《活力远东》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