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雨》和《北京人》在其创作主题、艺术特点及类别性质上 ,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各具特色。这两部剧作分别描写了代表着官僚资产阶级家庭的周公馆和封建世家的曾公馆 ,通过对剧中周朴园、曾皓、蘩漪、曾思懿、鲁侍萍等典型人物的塑造 ,深刻描绘了人物的灵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无论《雷雨》中错综复杂的矛盾 ,还是《北京人》中隐晦、曲折的纠葛 ,最终揭示了两个不同时期剥削阶级大家庭必将走向坟墓的命运。《雷雨》是一部悲剧 ,而《北京人》则是一部悲喜剧交融的社会正剧。  相似文献   

2.
王充的《论衡》由于本人在思想方面的矛盾,导致了他的文学主题的矛盾。既疾虚妄,又没有摆脱虚妄;既厚今薄古,又对现实充满着愤世嫉俗。结合文本对这两方面的矛盾进行阐释并加以分析,以揭示思想对主题影响的一面,同时还原真实的《论衡》。  相似文献   

3.
王容 《企业家天地》2010,(4):156-157
1999年开始,《大地飞歌》成为民歌中不可忽视的一道风景。其创作风格、主题以及演唱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鲜明的特征,也正是这些特征构成了其独有的艺术价值,并影响着众多的听众。  相似文献   

4.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号称南方文艺复兴的旗手和南方文学的精神领袖。他把南方的历史和现实社会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在文学创作上做出了卓越贡献。《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新旧观念的冲突,透射出传统与现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在这篇短篇小说中,福克纳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来深化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5.
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与曹禺的《雷雨》这两部剧作在创作背景和表现主题以厦女主人公的塑造上有着惊人的相似。《雷》与《榆》的这种并置形成的互文性凸显了家庭悲剧所映射的广泛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哈姆雷特》创作于资本主义已开始出现社会罪恶与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是在人文主义美好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背景下被创作出来的,《哈姆雷特》的剧情表现了对真善美的肯定和对人性污点的斥责.作者从对封建王权和黑暗势力的鞭挞以及哈姆雷特的古典主义人性和人文主义理想中来把握时代脉搏.  相似文献   

7.
许多评论家主要是关注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分析意识流创作手法在其小说中的运用。文章从伍尔夫的人生经历出发,以小说代表作《达洛卫夫人》为例,着重探讨伍尔夫的精神遭遇对其创作的影响,以及她对社会的反抗和批判。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长篇小说《土门》最直接的主题应是对现实题材即城镇化的关注,从其特定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心理来看,《土门》应是一部关注现实与改革的“主旋律”之作,而从其创作历程来看,《土门》又是具有标志意义的再次转型之作。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多产多才的女作家欧茨常常被认为是哥特小说家。论文就试着从神秘的场景氛围、离奇的情节以及独特的人物形象和主题等方面来探讨《大瀑布》这部小说中欧茨是如何借助传统的哥特小说技巧,赋予其现实的内涵和风格的,从而达到揭露时弊的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10.
贾樟柯的电影是近几年中国电影的一个亮点。他的早期影片《站台》展示了独特的电影叙写风格。导演在创作中表达了回归和漂流的主题,以及对处在社会边缘的群体的关怀。  相似文献   

11.
对土地的热爱和守望是《大地》和《飘》共通的主题,也是它们的文学魅力所在,本文以“土地情结”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主人公的人生遭遇,揭示土地与人的亘古不变的血脉联系。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的《樊南文集》反映了他的学道历程、原因,以及崇道情怀中的理想与现实身心矛盾。由于孔孟之道的固有传统理念,李商隐对道教持有一种理性批判的精神,其理想人格应是“外道内儒”。同时.客观存在的入道经历和社会盛行的道教思想,使得他在创作中善于运用一些道教的神仙意象、道家典故和语汇,最终其文章如同诗歌一样呈现出一种缥缈朦胧、神秘虚幻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诗《长恨歌》与《李夫人》,均以帝妃爱情为书写对象。二者的题材具有很高的同质性,甚至可能同时存在于诗人的构思中。但《长恨歌》着意于爱情悲剧的讲述,《李夫人》却通过议论部分,对同质的题材做出了新的解读,使主题变为“鉴嬖惑”。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是白居易诗歌“感伤”与“讽喻”类别的不同属性的影响。《李夫人》所属组诗《新乐府》,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讽谏性创作,《李夫人》自然也要传达利于政治的公共价值观。但在实际表达上,题材和诗人无意识的影响使《李夫人》整体上依然呈现出爱情感伤之色,与主题发生了错位。  相似文献   

14.
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是"垮掉的一代"的宣言性作品。小说主题是多元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忏悔主题,忏悔情绪在小说中随处可见。本文主要分析了小说中流露出的对生活态度、爱情婚姻、人生理想的忏悔,探求以《在路上》为代表的"垮掉一代"的忏悔缘由。  相似文献   

15.
威廉·布莱克的《伦敦》与威廉·华兹华斯的《伦敦 ,1 80 2年》,虽然在诗歌的布局、语言风格及时态、主体的使用上各具特色 ,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 ,但都揭示了繁荣的资本主义社会背后的丑恶现实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简·爱》都是一部颇受中国读者喜爱的外国文学名著。小说中,主人公简爱的性格,简·爱的人生都深深吸引着我们,特别是她性格特征中自幼以来的反抗精神和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她的人生,每一步的跨出,都系挂着我们的心弦。  相似文献   

17.
《海上夫人》是易卜生转向新方向的一部重要剧作。通过海上夫人艾莉达与自然界的大海、周围的社会人(爱情、婚姻、家庭等)、自身的伦理角度分析,从而看到人生中的复杂,以及此剧更多值得剖析的主题内涵。自由与自控是海上夫人在她的人生中一直共存的两股力量。更重要的是,在无形的伦理中自控范围内的自由才会是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马致远的《汉宫秋》与陈与郊的《昭君出塞》属于不同时期同题材的作品,且都是杂剧,剧目较短,本文通过对两出戏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等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以体现不同时期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作家创作思想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荒原》是T.S.艾略特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传世佳作。诗人通过对一战后的精神空虚、爱情枯竭的描写,揭示了西方社会的信仰危机和文明衰落。该诗运用旁征博引、象征、意识流等创作手法和独具匠心的谋篇结构,表现了诗歌主题力度,加强了诗歌效果。  相似文献   

20.
狄更斯第一部社会小说《雾都孤儿》主要展现了19世纪伦敦底层的社会状况和社会矛盾。其中的"伦敦"意象不仅是一种重现和回忆,也是狄更斯想象中的一种创造。小说将伦敦的各个场所布置成了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使故事情节的发展环环相扣、扣人心弦。狄更斯通过对伦敦不同场所真实客观的描绘以及伦敦各式人物淋漓尽致的刻画,有力揭示了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