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秸秆利用     
《农村工作通讯》2009,(8):F0003-F0003
《秸秆育苗钵制作与使用技术》 在北方由于干旱少雨,大千作物、瓜果蔬菜等育苗工作受到影响。而秸秆育苗钵具有良好的贮存水分的效果,主要用于蔬菜、大田旱地作物育苗。本片主要介绍秸秆育苗钵制作方法、育苗钵旱地作物育苗、旱地作物育培育柠条小苗、旱地作物育苗移栽较大树苗。  相似文献   

2.
《农村工作通讯》2009,(10):F0003-F0003
《秸秆育苗钵制作与使用技术》 在北方由于干旱少雨,大田作物、瓜果蔬菜等育苗工作受到影响。而秸秆育苗钵具有良好的贮存水分的效果,主要用于蔬菜、大田旱地作物育苗。本片主要介绍秸秆育苗钵制作方、育苗钵旱地作物育苗、旱地作物育苗培育柠条小苗,旱地作物育苗移栽较大树苗。  相似文献   

3.
《农村工作通讯》2009,(18):F0003-F0003
《秸秆育苗钵制作与使用技术》 在北方由于干旱少雨,大田作物、瓜果蔬菜等育苗工作受到影响。而秸秆育苗钵具有良好的贮存水分的效果,主要用于蔬菜、大田旱地作物育苗。本片主要介绍秸秆育苗钵制作方法、育苗钵旱地作物育苗、旱地作物育苗培育柠条小苗、旱地作物育苗移栽较大树苗。  相似文献   

4.
秸秆利用     
《农村工作通讯》2009,(9):F0003-F0003
《秸秆育苗钵制作与使用技术》 在北方由于干旱少雨,大田作物、瓜果蔬菜等育苗工作受到影响。而秸秆育苗钵具有良好的贮存水分的效果,主要用于蔬菜、大毓田旱地作物育苗。本片主要介绍秸秆育苗钵制作方法、育苗钵旱地作物育苗、旱地作物育苗培育柠条小苗、旱地作物育苗移栽较大树苗。  相似文献   

5.
《农村工作通讯》2009,(6):F0003-F0003
《秸秆育苗钵制作与使用技术》在北方由于干旱少雨,大千作物、瓜果蔬享苗工作受到影响。而秸秆育苗钵具有良好的贮存水分的效果,主要用于蔬菜、大塑作物育苗。本片主要介绍秸秆育苗钵制作方法、育苗钵旱地作物育苗、旱地作物育苗培育柠条小苗、旱地作物育苗移栽较大树苗。  相似文献   

6.
《农村工作通讯》2009,(11):F0003-F0003
在北方由于干旱少雨,大田作物、瓜果蔬筝育苗工作受到影响。而秸秆育苗钵具有子的贮存水分的效果,主要用于蔬菜、大导地作物育苗。  相似文献   

7.
钵苗速成机     
郭呈田 《农家之友》2006,(11S):26-26
它是专用于育苗的农业机械(专利号:20003271191.3),适用多种农作物的育苗。“速成”是将制钵、育苗(点种或直植雏苗于体内)集中一机,连续作业。它操作简单,双人8小时育8000-12000钵。  相似文献   

8.
嵘辑 《致富之友》1997,(5):20-21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一项新的水稻育苗移植栽培技术。它是指采用钵体育苗盘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水稻秧苗,通过抛秧使秧苗根部向下自由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栽培法。它具有省工、省力、秧苗素质好、不缓苗、增产抗冷害和有利于商品化育稻等优点,现将该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一、选种选用抗性强,适应性广,分美力强,穗大粒多,千粒重高质优,生育期150-160天的中晚熟品种。如宁粳九号,86×Z49等。H、施肥作床亩施腐熟猪粪65公斤,磷H铰l.5公斤,硫酸按0.25公斤,硫酸锌0.15公斤,硫酸亚铁0.1公斤,硫酸钾0.5公斤,将…  相似文献   

9.
水稻高产育苗是水稻生产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水稻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吉林省珲春市近年来水稻生产的有关历史资料和试验资料,对该市先后推广应用的旱育苗、简塑钵苗、机制钵苗等三种不同的水稻育苗方式进行技术经济效益评价,旨在为该市选择和推广具有良好的增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为了研究水稻秸秆还田对于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探究水稻秸秆还田实验,利用实验数据对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并且探索水稻秸秆对于培肥地力的影响,为之后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通过对数据的总结,发现水稻秸秆还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产量,而且经济形状要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相关农业科学技术也随之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有关水稻的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水稻秸秆的机械化还田技术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可以切实提升秸秆还田效率,有效降低实际工作中人力消耗的现代化的机械化手段,也是秸秆还田这一技术的主要推广手段。本篇文章从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应用和展望入手,阐述和县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现状,并对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应用领域及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石秋伟  陈浪  姜军 《山西农经》2023,(13):175-177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及示范,带动了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农村因劳动力外出造成的无人种田困境,保障了粮食安全,效果显著。文章以黎平县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效果为依据,对比水稻机械化精量直播、水稻半机械化直播、水稻毯式育苗机械化插秧、水稻钵体育苗机械化插秧4种不同水稻种植方式的产量,并比较水稻直播、机插与常规手插所生产的成本,分析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效益,为下一步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桂平市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在实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中,积极加强技术培训指导,着力点面结合抓示范辐射,有力地促进了项目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2007年,全市共完成水稻育插秧推广示范面积1467亩,占上级下达任务的112.8%,所种植的水稻全面获得丰收,采用水稻机插栽植比人工抛栽不但省工省时、节本,而且增效增收。每亩增收92.8元。这标志着该市实施的免耕机插喜获成功,开创了全区水稻免耕机插的先例。  相似文献   

14.
钵苗速成机     
它是专用于育苗的农业机械(专利号:20003271191.3),适用多种农作物的育苗。“速成”是将制钵、育苗(点种或直植雏苗于体内)集中一机,连续作业。它操作简单,双人8小时育8000 ̄12000钵。钵苗速成机!030100山西阳曲县城东路东三排三号@郭呈田  相似文献   

15.
无土立体栽培在蔬菜生产上,具有产量高、早熟、省水、病害轻。可以生产无污染的优质蔬菜等优点。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经济效益高,据试验,每生产1公斤蔬菜所用的营养液的成本只需几分钱,比有土栽培亩增产30%以上,并可周年生产。蔬菜柱式无土立体栽培就是把提前育好的菜芽苗栽植在柱式排列的盆钵内,盆钵内没有土,在盆钵内有能起到固定作用的基质。而芽苗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则由循环流动的营养液来提供。因为基质和营养液都是经过消毒的,再加上用的是无土的脱毒苗,所以不生病,不生虫,因此不用打药,不用施化肥。  相似文献   

16.
据来自四川省科委的信息,“水稻麦秸覆盖种植技术”在成都平原大面积示范成功,这一技术与现有的小麦秸秆还田技术比较,每亩可增产约100公斤。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和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合作研究,于1997年提出了“水稻麦秸覆盖种植技术”,1999年这项技术被国家科技部门纳入星火计划项目。专家认为,该技术就地大量消化小麦秸秆,培肥土壤,能确保当季水稻丰产,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水稻麦秸覆盖种植技术大面积示范成功  相似文献   

17.
水稻育插秧在水稻作物全生育过程中至关重要,采用机械化育插秧能够大大提升水稻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加快推动我国秸秆还田利用工作,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法]文章系统分析我国秸秆资源产生及还田利用现状、问题,集成构建了适合我国不同农区主要农作物的秸秆还田利用十大技术模式,并提出秸秆还田发展建议。[结果](1)全国秸秆资源台账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秸秆可收集量为8.65亿t,秸秆直接还田量为4.02亿t,占可收集量的54.7%;其中华北区、东北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西北区和华南区的秸秆直接还田率分别为70.1%、43.0%、60.5%、38.9、37.8%和63.7%。(2)针对不同区域秸秆还田的现状,围绕小麦、水稻、玉米和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提出不同农区的秸秆还田利用十大技术模式:包括东北地区玉米、水稻、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水稻、油菜—水稻轮、双季稻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华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和西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模式。[结论]针对秸秆还田利用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构建持续推进的工作体系、科学高效的技术体系、可考核评价的监测体系的发展建议,为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顾问》2010,(5):26-26
2010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农机局为切实抓好“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进一步推进全区水稻机械化育插工作,在青原区建立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农业局组织农机、粮油、种子、植保、土肥、科教等各部门相关技术人员深入“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试验示范点,开展水稻播种育秧技术、水稻机插技术、农机维修技术等培训。  相似文献   

20.
江苏秸秆综合利用状况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农作物秸秆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等秸秆。据估算,全省每年仅稻麦秸秆的产量就达到了3767万吨。为了减轻农业废弃物的污染,“九五”以来江苏制定和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和扶持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