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庆经济》1994,(6):54-54
我国汽车工业在20世纪末之后,即将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大力发展轿车工业,而轿车工业的生命力和唯一出路,必须让轿车进入家庭,即要使轿车消费国民化、商品化。今后10年前后,我国对轿车的家庭需求将由漕在市场逐渐变为现实市场。我国的轿车市场前景将是有前途的,是十分广阔的。但是,发展我国轿车工业将从发展微型轿车起步,  相似文献   

2.
我国市场对汽车产业的需求由载货汽车、客车和轿车三大部分组成。载货汽车和客车的发展基本上按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随时有起伏,但总的生产能力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基本适应。面对轿车快速增长的需求估计不足,轿车工业的发展未得到应有重视,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轿车将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商品之一.中国汽车工业将面临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轿车进入家庭己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汽车发展所带来的对石油资源需求的激增和对环保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鲁强  余伟萍 《改革与战略》2008,24(10):172-174
汽车工业的发展一共有三种战略模式,即完全自主发展模式、完全开放模式和自主开放模式。中国轿车产业走的是一条以市场换技术的自主开发模式,更偏向于开放;中国载货汽车产业走的也是自主开放模式,但是更偏向自主开发。在新的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下,中国载货汽车产业必须加快载货汽车产业集团化、规模化战略变革,加大技术更新和研发投入力度,加强载货汽车品牌化和国际化战略,才能提高载货汽车产业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 12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家用轿车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中国加入 WTO之后,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将逐步和国际接轨,网络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新的营销形式,这些都为我国轿车进入家庭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同时也给我国的汽车工业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从轿车进入家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轿车工业对其它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以及轿车工业发展对优化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等三方面的作用,充分表明了中国轿车进入家庭的趋势是必然的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轿车进…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吸引外资累计超过200亿美元,作为中国汽车工业核心和今后发展重点的轿车工业,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国际化程度.2003年汽车进出1:3贸易额接近2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完全自主发展已不可能。而中国拥有世界潜力最大的汽车市场,“以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呈现井喷式发展。2003年,我国汽车产量超过444万辆,已经成为世界第4大汽车生产国和第3大汽车市场。而我国轿车的产量从1998年到现在短短的6年间增长了4倍多,2003年的产、销量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83.3%和75.3%。与之相对应,我国汽车保有量也快速增加,近10年平均增长率在12%左右,是世界上汽车保有量增长最快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汽车工业从90年代初被确定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后,虽已有很大发展,但是一直难以形成真正的国民经济支柱。1995年汽车制造业的生产利用率只有44.3%,产值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57%。只有轿车进入普通家庭,启动大众消费,才能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发展和扩大汽车工业生产。1997年末,我国私人轿车保有量为5万辆。按12亿人口计算,每24000人才拥有一辆私人轿车,这与发达国家每2—3人拥有一辆轿车真是天壤之别。目前轿车难以进入家庭,从轿车消费本身看,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一、上海汽车商贸的现状上海汽车工业在1958年成功试制了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后来的上海牌轿车),从零部件制造进入了整车整机制造,初步建立了轿车生产体系,奠定了批量生产的基础。但是,在1978年以前,上海汽车工业的发展还是低速的,20年间累计生产轿车1.1万辆,平均每年生产550辆,呈小型、分散、落后的局面。 1978年,中央决定在上海引进轿车装配线,并明确表示可以采用中外合资的经营方式。自此,上海汽车工业走上了利用外资、引进技  相似文献   

10.
汽车工业的发展重点1.汽车零部件。按照"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优质量"方针,重点发展60种关键零部件,特别是其中尚属国内空白的或通用性较好且适于规模生产的25种关键零部件,力争使50家重点零部件企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小型巨人"。2.经济型轿车。以发展发动机排量在1.0~1.6升轿车为主,促进企业  相似文献   

11.
《上海改革》1995,(4):36-37
1994年,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在其经营业绩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生产上海桑塔纳轿车11.5万辆,幸福摩托车30万辆、拖拉机1.226万辆、载重汽车950辆.共实现销售收入362亿元,利润40亿元.成为我国轿车生产规模最大、产量最多、效益最好的基地。  相似文献   

12.
<正> 总结国际汽车工业的经验和教训,或许对于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有所借鉴。日本汽车工业的崛起60年代,岸信介政府奉行发展经济、增加民众收人的经济政策,1966年汽车开始大量进入日本家庭。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石油资源贫乏的日本汽车在80年代初称雄北美。日本轿车在本国和外国的成功,是将资源贫乏的挑战变作成功机遇的艰苦过程,不是"产品逢时的幸运"。  相似文献   

13.
《科技和产业》2001,1(1):57-62
<正> 汽车工业(含摩托车)是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资金密集、相关面广、带动性强的产业。“九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围绕提高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标,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中外技术合作,在汽车电子技术、轿车车身设计技术、安全技术、环保技术、节能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应用以及电动汽车开发、燃气汽车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一大批成果,为实现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韩国汽车产业自主技术创新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在40多年的时间里,己建立起发展中国家中最为发达的汽车工业体系,成为世界第五大轿车生产国。韩国的轿车工业已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技术引进一消化吸收一自主技术创新之路。剖析韩国汽车的发展过程,虽不能照搬照抄,但其中的个别经验对中国这个第六大产车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05,(17):62-63
目前,小排量汽车的“限”“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什么是小排量汽车?按照我国最新汽车分类标准来看,轿车依发动机排量(V)划分为:微型轿车(V≤1升),普通轿车(1升〈V≤1.6升),中级轿车(1.6升〈V≤2.5升)……在这里,找不到小排量汽车的概念。结合现在80多个城市受限的小型汽车排量来看。发动机排放量在1.3以下划分为“小排量汽车”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16.
一、汽车工业是扩大内需、支持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汽车工业发展,特别是轿车进入家庭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论。但仔细分析起来,这种争论很大程度上是在不同交通工具分工问题上存在歧见。例如,一种观点认为,现在大城市交通已经非常拥挤,如果再鼓励发展轿车,岂不乱上加乱?事实上,大城市的交通问题不可能通过私人轿车解决,传统的公交系统也无法适应,必须依靠大运量、快捷的现  相似文献   

17.
肖莉 《首都经济》2004,(5):29-30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与电子信息工业的融合速度显著提高.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电子装置占国产汽车整车(特别是轿车)价值量比例逐步提高.未来3—5年内将选到15%—20%,汽车将由单纯的机械产品向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方向发展。二是汽车开始向电子化.多蝶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其已不仅仅是一种代步工具,同时具有了变通、  相似文献   

18.
沈三 《走向世界》2013,(18):118-121
<正>它们不只是一款车型,而且一度是轿车的代名词,承载了几代人的生活梦想。捷达和桑塔纳,不仅是中国近30年汽车工业的见证人,也成为了改革开放之后的一种非常具体的工业文化现象。今年,无论是北大众的捷达,还是南大众的桑塔纳,都迎来了彻底的改头换面。这两款已经被呼吁停产长达10年的汽车,正脚踏怀旧的祥云,再次腾空而起。  相似文献   

19.
当前,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支柱,在消费需求的拉动下,国内汽车工业今后几年仍将快速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然后介绍了日本和韩国发展汽车工业的经验和教训,最后有针对性地对我国汽车工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支柱,在消费需求的拉动下,国内汽车工业今后几年仍将快速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然后介绍了日本和韩国发展汽车工业的经验和教训,最后有针对性地对我国汽车工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