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莫红梅 《会计之友》2007,(26):73-74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在本次修订的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准则内容变化较大.本文通过阐述无形资产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直接影响,探讨无形资产准则修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会计准则的推行使得企业的盈余管理此消彼长,而2006年财政部新修订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较原准则而言,进行了较大的修订,这些变化给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本文先比较了无形资产政策基于新旧会计准则的变动,并探讨这些变动可能对企业盈余管理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完善无形资产准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和中国会计准则关于无形资产核算的10个方面内容,发现它们除在无形资产摊销方面相同之外,其他有关无形资产范围、定义、计量、重估、减值等方面都不相同。相对来说,中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较为相近,与美国相差较远。  相似文献   

4.
马海燕  武金芝 《活力》2009,(3):30-3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其中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38项具体准则中包括新颁布实施的准则以及对现有的修订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就是其中一项修订准则。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对2001年的一般准则及16号具体准则进行了部分修订并增发了22号具体会计准则。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融合性。中国会计准则至今年为止颁布的一项基本准则及38项具体准则,体现了许多优点。但是,我国会计准则无论在制定上还是内容上都有潜在问题。以下就针对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刚刚颁布的无形资产准则与原准则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就我国新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与原准则、IAS38、美国、英国的相关会计准则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正确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新无形资产准则。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于2001年1月18日新颁布和修订了无形资产等8项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关于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的会计核算,虽然在原有的《股份有限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各行业会计制度中都有所涉及,但原来的规定在某些方面过于原则化,难以指导实务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资本市场的这些规定难以适应析的变化、发展的需要。本拟就新颁布和修订的几项会计准则的重大变化及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总会计师》2006,(1):22-24
财政部基本完成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或修订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完成了48项审计准则的制定或修订工作.这标志着我国的企业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已基本建设完成。在北京举行的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楼继伟在作重要讲话时透露出上述信息。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修订完善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财政部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展需要而做出的重大会计改革决策,会计改革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史无前例的,这也成了今后一段时间会计工作者学习的核心内容。本文对无形资产新旧准则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并对无形资产新准则将产生的影响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无形资产在企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1日会计准则不再适应创新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年11月6日,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一应用指南》,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核算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新规范,以适应创新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价值摊销、减值处理以及处置与报废等方面.分析新会计准则关于无形资产的会计规范。  相似文献   

11.
陈敏  郭梅 《时代财会》2001,(6):40-41
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发布通知,制定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3项具体会计准则,修订了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投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芈和非货币性交易5项准则,新修订的5项具体会计准则对原准则的变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了修订。现依据准则第6号内容,笔者谈谈对内部研发无形资产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3.
将2005年称之为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化年恐怕没有多少人表示异议。2005年,中国财政部发布21项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20项具体会计准则;2005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完成35项审计准则的修订工作。如果要用标志性事件来诠释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话,那么,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表联合声明和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主席——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主席签署的联合声明可以说是正逢其时,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的内容特点及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了39项会计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与现行17项会计准则相比,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其规范的交易和事项的内容比较全面。在38项具体准则中,包括22项新推出的会计准则和16项原有会计准则的修订,这极大地丰寓和完善了原有的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可能极大地改变财务报表数据,上市公司利润短期内也将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带来投资机遇。闲此,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一些主要变化,值得报表使用者和投资者的密切关注。新会计准则的框架如下图: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于规范和健全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领会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实质,准确掌握新准则下无形资产业务的会计核算,现将与原有会计准则、制度比较,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一些变化加以归纳和辨析。  相似文献   

16.
无形资产核算及会计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延萍 《会计之友》2008,(26):18-1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无形资产新准则在关于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研究开发费用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以新准则为依据,比较、分析新旧准则的差异,以期更好地理解新准则,并且提出了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原有旧会计准则中部分会计核算内容进行了改变。为把握新准则中的核算内容变化,在此笔者对部分常见的会计处理进行对比分析。 一、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处理 旧准则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在发生时全部计入当期费用,待研究开发成功,申报专利时,对专利费和律师费等作为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在内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新准则”)对20010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旧准则”)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本文主要就新或有事项会计准则和旧或有事项会计准则关于或有事项的概念、确认与计量、披露等方面进行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财政部发布和修订了8项会计准则,对其中的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两项准则所作修订均涉及到公允价值问题,进而也影响到投资和无形资产准则中的计量问题,修订前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权人应按公允价值确认受让的非现金资产;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定,在非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情况下,以公允价值确认换入的资产,而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权人将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按重组准则规定债权人将受让的非现金痢疾(或股权)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不再区分同类与非同类非货币性交易,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这种由公允价值向账面价值的转变,并非是对公允价值的一种否定,而是需要我们对公允价值有更加理性的认识,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好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1997年我国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颁布以来,截止2000年底财政部会计司会计准则组又陆续发布了9个具体准则,在这期间,我国具体会计准则颁布速度、频率不断加快。2001年元月,准则组又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3个具体准则,并对以前颁布的《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投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五个准则进行了修订,这次新颁布(修订)的准则与以前制订的准准则相比,无论是在技术性,还是准则体现的利益倾向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从七个方面分析这些变化,说明我国会计准则制订在与国际惯例接轨及本土化的道路上已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