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反腐     
《中国报道》2012,(6):11-11
5月18日上午,赖昌星走私行贿案在厦门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法院认定,赖昌星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行贿罪,判有期徒刑十五年,没收个人财产二千万元。两罪并罚,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违法所得依法追缴。  相似文献   

2.
许捷 《魅力中国》2013,(31):318-318
刑法第225条规定,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借证经营烟草是一种自身未经许可,但又拥有许可证件的特殊情形,在司法实践中,这种情况是否应以非法经营罪定性,存在很大的争议。而在借证经营中,烟草公司因不明真相,仍存在正常配送烟草的行为。配送烟草部分不排除烟草公司失职。但是否就当然阻却当事人的违法性。本文就借证经营烟草及其当中存在的烟草公司配迭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吉仁同 《魅力中国》2014,(3):350-350
《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以来,有关醉驾入刑的话题一直争论不休,同时困扰着我国刑事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其中就包括如何理解我国刑法13条中“但书”条款对危险驾驶罪的适用问题。本文将以此为焦点,力求能够阐述出我国刑法13条“但书”规定在危险驾驶罪中所具有的正确指引机能。  相似文献   

4.
实践中对无身份者指使、贿买、引诱、威胁、教唆者不再以伪证罪的共犯论处,而是根据其身份的不同分别根据刑法第306条规定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罪、妨害作证罪或第307条规定的妨害作证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5.
原涛 《魅力中国》2010,(31):145-145
现行刑法把单位纳入犯罪主体的范畴。私有性质的公司、企业纳入单位犯罪主体的问题,无论从刑法原理、犯罪构成要件,还是从立法起源及单位犯罪规定的内容上看,都应将私有性质的公司、企业纳入其中。对于机关主体犯罪范围,国家机关应被包括在其中,同时,有关条款对国家机关犯罪的罪种范围做了明确的规定,避免社会和司法实践上的混乱。单位犯罪主体的犯罪处罚,新刑法采取的是以两罚制为原则,以单罚制为补充;同时应认为单罚制与单位犯罪主体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6.
田霜 《魅力中国》2010,(6):137-137
长久以来,我国煤炭安全事故不断,特别是近年煤炭事故造成的死伤人数惊人,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在司法层面,规制该领域的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和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对该罪做出的相关修改。本文将结合社会现实和法律规定对本罪进行解析,并对相关法条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银行客户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情况 (一)国家法律法规建设情况 我国《民法通则》、《刑法》和《商业银行法》均对银行客户个人信息保护作出规定.《民法通则》第99-101条分别对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和名誉权作出保护规定.《刑法修正案(七)》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纳入刑事犯罪的范畴,规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两个罪名.  相似文献   

8.
蒋蓉 《特区经济》2005,(3):235-236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越来越重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我国1997年《刑法》明文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便是此趋势的体现。但是这一规定是否科学,完备仍有探讨的价值与余地。一、刑法中对商业秘密的界定侵犯商业秘密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商业秘密权利人对于商业秘密的各种权利,其侵犯的对象就是商业秘密。所以,如何界定商业秘密对于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有重要意义。各国立法及学说对商业秘密的定义纷繁芜杂。美国《经济间谍法》第1839条规定:“所谓商业秘密是指各种形式与类型的财务、商务、科学、技术、经济或工程信息。包括资料、计划、工具…  相似文献   

9.
一周要闻榜     
《中国经济周刊》2010,(34):26-26
死刑罪名 盗窃罪等13个拟取消 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刑法修正案草案拟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如走私文物罪,盗窃罪,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等,相当于取消了我国现行刑法死刑罪名的近五分之一,同时延长严重犯罪的实际服刑期。这将是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第一次削减死刑罪名。此次修改刑法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公布了《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据悉,修订后的《刑法》将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罪单设一章,规定增加了间接受贿、私分国有资产、私分罚没财物等犯罪条款,同时在刑法渎职罪一章中,把十几年来民事、经济、行政法律中“依照”、“比照”刑法关于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文改为刑法的具体条款,并针对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严重不负责任,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新情况增加规定了具体的渎职行为。《刑法》自1997年10月1日实施以来,各级检…  相似文献   

11.
一周要闻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34):26-26
死刑罪名 盗窃罪等13个拟取消 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刑法修正案草案拟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如走私文物罪,盗窃罪,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等,相当于取消了我国现行刑法死刑罪名的近五分之一,同时延长严重犯罪的实际服刑期。这将是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第一次削减死刑罪名。此次修改刑法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葛二磊 《魅力中国》2011,(7):325-326
聚众犯罪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一种犯罪类型。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都有关于聚众犯罪的立法规定,但都没有对聚众犯罪的处罚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本文试通过对聚众犯罪的处罚进行探讨,以利于司法实践中对聚众犯罪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13.
许美 《特区经济》2005,(11):272-273
一、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现状 1.有关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立法状况 在1997年我国新修订的《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专列第7节“侵犯知识产权罪”,从第213条到第220条设置了包括商标、专利、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7种罪名,它们分别是:假冒注册商标罪(第213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第214条)、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第215条)、假冒专利罪(第216条)、侵犯著作权罪(第217条)、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第218条)和侵犯商业秘密罪(第219条)。  相似文献   

14.
数罪并罚是指一人犯数罪的并合处罚,是刑罚运用的一项制度.并合处罚,不是每个罪应处的刑罚的相加,而是综合各罪的刑罚作出比各罪相加总数为轻的一个判决.这是一种具有刑罚政策性和审判便宜性的制度.内地刑法与澳门刑法对数罪并罚的条件及具体并罚的方法、原则作出了明文规定,本文拟加以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是空白罪状,要参照《土地管理法》、《草原法》和《森林法》有关规定。前两个法律对此有相应的条款,但《森林法》没有规定非法占用林地构成犯罪的情形。《刑法》视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为结果犯,而非行为犯,这不能切实加强对农用地尤其是耕地的保护。农用地对社会之主要利益为生态利益,是公共利益,这决定了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客体应是国家生态安全,非社会管理秩序。  相似文献   

16.
司法实践中,受贿并犯渎职有关罪的案件应定一罪还是两罪并罚,观点不一致.第一种观点认为,受贿后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既是渎职侵权有关罪名的手段行为,系牵连犯,又有刑法第399条第3款规定,因此应择一重罪处罚.  相似文献   

17.
张偲 《魅力中国》2014,(13):300-300
受贿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腐败犯罪,在中国内地刑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刑法中都规定了相应的受贿犯罪的条款,用于惩治公务人员的腐败行为。香港刑法中的受贿犯罪包括:一是公务员索取和接受利益罪,二是公共机构雇员索取或接受利益罪。通过对其犯罪构成内容的具体研究,对内地的受贿罪研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木之 《魅力中国》2010,(8X):204-204
《刑法修正案(七)》规定在《刑法》第388条增加一条作为第四款,两高将该罪命名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为正确理解适用这一新增罪名,笔者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姚金龙 《魅力中国》2011,(20):149-149
我国刑法中有关劳动刑法的规定总共是有4个罪名与“劳动刑法”有关:重大安全事故责任罪、强迫职工劳动罪、雇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恶意欠薪罪。随着经济的发展,凸显出我国有关劳动刑法的规定,还有些不完善之处。本文通过对中国刑法中国有关劳动刑法现状的分析,以及借鉴国外的有关经验,提出了对中国刑法中有关劳动刑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冯亚君 《魅力中国》2014,(16):316-316
《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后,《刑法》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相关规定也作出相应调整。《食品安全法》中的对“食品”的定义是狭义的,而《刑法》的根本特性决定了对“食品”定义应更为宽泛。“生产、销售”的规定体现这两个环节在食品流通过程中的重要性。对“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认定应由法定的鉴定机构作出。“掺入”主要强调行为人主观上有意识的将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入食品中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