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差:中国当代艺术新力量作为玛吉画廊(马德里)的首展,于马德里当地时间2月12日19时盛大开幕。这是一个包括曹斐、崔岫闻、陈可、董文胜、高世强、龚剑、蒋志、李青、李威、李继开、林菁菁、邱志杰、秦琦、宋永兴、屠宏涛、王亚彬、王亚强、张小涛、赵能智等19位目前在中国非常受人注目的新一代当代艺术家的邀请展。  相似文献   

2.
"收藏"对艺术家就是一种支持,一种欣赏,一种认同。艺术家更能专注去创作和关注生存的内外世界。 我居住在香港,开始参与摄影展览始于2007年,大学毕业后曾任传媒工作,起初对于摄影作品的收藏并没有了解。  相似文献   

3.
<正>王南海,今年58岁,是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红光村一位普通的农民,2013年他独辟蹊径卖"插画西瓜",每天可卖出1000多公斤,被人发在微博上后,引发网友追捧,有网友称他为"瓜贩艺术家"。这位"瓜贩艺术家"是怎么会想到在西瓜上作画的呢?王南海居住在市区边缘,离家不足200米的  相似文献   

4.
时间:2011年11月12日-2011年12月12日地点:香格纳画廊上海空间没顶公司为徐震于2009年创立,此后他彻底放弃了作为传统个体艺术家的身份,与多人进行集体式创作。这种策略不但符合徐震个人的艺术经历,也是当代艺术家探寻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的实践。今天的艺术家所面临的情境与过去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5.
艺媒之死     
《致富之友》2010,(6):20-20
今天,如果你去问一位收藏家或一名艺术家、批评家或策划人等,他/她每天花在艺媒上的时间和精力有多少,答案一定使你非常失望与沮丧。当代社会,每个人获得艺术资讯的渠道、方式有很多种,看艺术杂志应该是奢侈、最笨的一种;前日一聚会,适逢与一著名"异议"艺术家交流,对方态度直截了当,为不看任何艺术杂志。  相似文献   

6.
乡村计划     
我觉得"乡村计划"基本上是文化的梦想,是种想象以"乡村计划"为名组织的这次活动,起因应该是一种艺术家个人对理想的想象,没想到组织过程太复杂了,远远超出艺术家能承受的过程;中间人员的期待、理解,或者说不同艺术家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愿望的不同,非常复  相似文献   

7.
吕晓晓 《致富之友》2011,(12):24-26
在涉及假冒艺术品的案例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伪造一幅作品,或伪造艺术家的签名、作品的相关文件,使购买者相信这是某艺术家的真迹;二是仿作,包括临纂复制的作品.或者与某“大师”风格相似,  相似文献   

8.
肌理在油画创作中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语言,反映出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巴洛克时期,甚至到现代,肌理从来不被艺术家抛弃。艺术家通过在油画中对肌理的制作运用,创作出独特而又具有视觉美感的作品。肌理在审美中存在其特殊的表现符号,并且运用广泛。  相似文献   

9.
陈源初是一个独立工作的当代艺术家。陈源初的艺术有他独特的当代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他的艺术是以一种孤独的,没有其它艺术家有类似的风格,去表达他心中的理念。但是他能我行我素地追求理想,独立地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进。今天,艺术圈已经扩大,与商业,投资横贯,许多富豪依傍艺术使他们变得更富有。这是个繁荣,  相似文献   

10.
邹跃进老师的文章《从红光亮到黑白灰》,从色彩的意识形态角度来阐释当下艺术家的文化选择,确实很令人深思和启发思维。但是,既然是一种主动的文化选择,就存在不按这种方向选择的艺术家,所以在  相似文献   

11.
《致富之友》2011,(11):64-65
(此专题涉及的所有文本与图片版权来自作者和OronCatts,以及SymbioticA,北京艺术实验室协助取得,感谢Oron Carts先生和SymbioticA的支持)生物艺术(BioArt)是一种以生物组织,细菌,活体和生命进程为对象的艺术实践,艺术家借助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生物组织培养技术,克隆等在实验室或者画廊以及艺术家工作室制作生物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2.
艺术生活     
王维薇 《致富之友》2010,(10):20-21
因为认识了很多艺术家朋友,我常常在想,对艺术家而言,艺术究竟是什么?是什么让他们选择待在工作室,面对孤独,只为了要创作出自己相信的作品。很多艺术家都跟我说,艺术创作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种身体的本能和需要,他们必须要创作才能满足内在的需求,否则,就像是饥饿会让人血糖降低一样,身体将会陷入忧郁。  相似文献   

13.
2008年8月2日,美国顶级画廊佩斯(PaceWildenstein)的中国部分佩斯北京在798艺术区开幕。由总监冷林策划的开幕展主题为遭遇,展览汇集了多位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的肖像作品,包括查克·克劳斯(Chuck Close)、亚历克斯·卡茨(Alex Katz)、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乔治·巴塞列茨(Georg Baselitz)、杰夫·昆斯(Jeff Koons)、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等西方艺术家的作品,还包括中国当代艺术家张洹、方力钧、王广义、杨少斌、张晓刚、刘炜及日本艺术家村上隆、奈良美智等24位艺术家的作品。此次遭遇展是各种文化力量的一次北京汇聚,这种汇聚首先从肖像开始,我们可以从现场看到一种中外艺术家的对峙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创世纪     
《致富之友》2010,(3):16-16
艺术,并非神圣而不可侵犯,艺术品也并不意味着神圣不可侵犯。艺术不完全等于宗教,艺术也不应该受到完整的崇敬,正如艺术家也不应是天赋于神(至少在西方)、超常人的奇迹显现,艺术品可以提供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现代派以后,艺术作品由一种崇高、客观的美的精神世界转向了呈现艺术家在当代生活中的"行为的特殊性",而不再是对这个世界图景的凝视与简单描摹。  相似文献   

15.
引子文/黄专"视觉政治学:另一个王广义"是王广义在中国的第一个大型个展。它展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家以综合材料形式创作的所有重要作品。展览以历史为线索,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危机预感"展示艺术家在中国历史转折时期的危机体验;第二单元"体制研究"是对中西两种文化中权力体制的批判性观察;第三单元"唯物主义神学"将中国内部复杂的现实政治问题转换成一系列视觉表达;第四单元"冷战美学"是艺术家为世界新历史提供的一种视觉预言。  相似文献   

16.
导览     
《致富之友》2009,(8):16-17
北京·798蔡志松作品展2009/07/25-8/28 See+画廊走过:当代艺术家联展2009/7/12-8/8圣之艺术空间承载着体验艺术生命的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在周年之时举办曾经合作过的22位优秀艺术家的联展,回顾圣之空间一直以来以学术为参照、注重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潮流和文献性的梳理的展示呈现的作为。以"走过"这一朴素不过的动词来表达自身的承前启后,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这一特殊的时期低调的与此次参展的艺术家分享过去与现在的所有,而此中最值得高兴的是所有艺术家与圣之空间的默契非常,情意浓厚!  相似文献   

17.
从冲突到悖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而且一直伴随着多种矛盾。艺术自由,或者更确切地说,艺术自主的核心概念在于,它被视为一种给予艺术家空间的手  相似文献   

18.
游江 《致富之友》2009,(9):70-71
旅美艺术家陈源初近日先后在江苏省美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办了自己的个展,展出了他近些年创作的油画作品。总的来说,他的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是一种结合自然主义和视觉蒙太奇来表现的一种超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中各种"具象"的组合和表现,充满了戏剧效果,带给人视觉与心灵的震撼。  相似文献   

19.
年度画廊     
《致富之友》2009,(1):32-34
阿拉里奥北京ARARIO BEIJING 2008年的阿拉里奥北京空间无疑是精彩的,且不说一年十几个展览的展览数量居众画廊之首。展览质量也可圈可点:9月,印度艺术家"控制线:苏伯德·古普塔个展"非常引人注目。艺术家从半农村的环境过渡到首都生活的个人经历是当今印度的一种表征——在当今印度,乡村生活正在迅速让位于资本主义的大  相似文献   

20.
很多艺术家在油画上的色彩并不是自然物体的真实色彩,而是根据作品主体与画面内容进行的一种色彩再造,可以说这是一种色彩运用上的力量,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创作中的情感表达,通过这种色彩上的情感诉求,使作品更具精神内涵与视觉冲击,是我们今天研究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作用及情感表现的主要价值,对于我国未来的油画体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