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资本是资本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忽视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跟进和参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就会凸显不足。以增发国债为主的政府投资,并不是抑制民间投资增长的原因,因国债投资主要在于基础设施上,它能降低民间投资的成本,有利于民间投资的增长。民间投资增长乏力,不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所致,真正的原因,是缺乏与国有资本平等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2.
廖佳欣 《企业研究》2005,(11):20-23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与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民间投资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民间投资在发展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近年来.民间投资增长的下降趋势极大地影响了政府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目前.我国的民间投资得不到有效启动的障碍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进一步激活和扩大民间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的真正复苏,不仅需要政府投资带动,更取决于民间投资的活跃与否。活跃的民间投资是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生力军。如何进一步激活和扩大民间投资、引导民间投资及时跟进,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正>在4万亿政府投资的经济刺激效应递减后,国家寄望通过20条新政,激励民间投资入场接棒,驱动经济复苏。2009年以来,新疆经济呈现出"增长靠投资、投资靠政府"的特征,企业自主投资意愿不强,民间投资增长乏力。新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东、中部甚至是西部  相似文献   

5.
专家表示,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基本成为市场共识,三季度投资的整体增速可能会在20%的水平,而公共设施投资、民间投资的增速可能继续保持上行态势,未来将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  相似文献   

6.
激活民间投资是扩大内需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明华 《经济界》2009,(4):66-68
扩大投资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而投资需求又可分为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政府投资占小头,民间投资占大头。政府投资只有通过带动民间投资才能起到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目前的情形是,政府投资力度很大,而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却十分有限,所以其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激活民间投资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激活民间投资,我们必须采取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的作用、消除对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限制、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和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的服务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对于财政困难的山区,财政资金缺乏是制约投资的主要因素。在这种情形之下,既要确保工资发放,又要保持一个适当规模的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投资既会创造需求,也能创造供给,没有投资的稳定增长,就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即使在财政资金缺乏的山区县,投资也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王荔 《财会月刊》2005,(1):58-58
陕西省民间投资基础存量十分薄弱,与发达省份相比,无沦在规模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在面临国债投资迟早淡出、资本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打通民间投资渠道,加大民间投资力度,以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对实现陕西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问存在一种正比关系.一个国家要使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保持较高的投资率.一个合理的投资体制,投资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投资来源既包括来自政府的,也包括来自民间的各种投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一直是我国投资的唯一主体,集体经济投资比例甚低,非公有经济投资几近于零.改革开放以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逐步形成,民间投资的地位日趋重要.据统计,1980年我国民间投资仅有165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8%,到2000年我国民间投资则高达150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5%,但由于认识不足、政策滞后以及市场等多种原因,民间投资近年来明显趋缓并显乏力.财政直接投资虽然见效快,但毕竟空间有限,当财正政投入一旦减缓,经济增长便可能下滑.民间投资的低迷和下滑,已影响到投资持续拉动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孟鹰  迟英庆 《企业经济》2004,(6):123-125
中国近年来的工业发展实践证明,民营工业的比例越高,工业经济的活力就越强,工业发展的主动性就越强。民间资本的吸纳,有利于轻重工业结构的调整;民间资本的吸纳,有利于工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民间资本的吸纳,有利于工业投资总量的提升。本文对江西工业经济与民间投资进行实证分析,探寻两者之间的相关因素,从而论证民间投资对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对江西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民间投资的热情,实现江西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中,虽然经济发展主要来源于私人部门,但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民间投资不可替代的效用。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共同作用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带动民间投资的发展来得以体现的,进而完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江西民间投资发展迅速,对增强经济增长内在动力、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江西民间投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描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分析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应该把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保持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保持了较高的行业投资回报率。在国务院"新36条"要求下,文化产业成为民间资本投资的重点领域。文章以此为背景,在对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现实分析基础上,探索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方式和路径,以促进民间资本与文化产业的"联姻"。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国务院明确提出上半年制定出台民间投资实施细则的时限要求。紧接着,银监会、证监会、国资委、交通运输部、卫生部、铁道部等6部门密集发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传统垄断性行业。密集出台的政策能否打破民间资本面临的"玻璃门",两年前的"新3 6条"能否焕发出新的活力?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要从根本上推动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除了准入放开外,还需要国家给予民营资本政策上的"均等化"对待。——机遇:民企成为经济增长"助推器"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落实国务院要求,今年4月13日,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公路水  相似文献   

16.
进入90年代以来,民间投资受制于种种深层次的矛盾,主要是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制度性因素,增长相对缓慢,政府投资的影响力也不大,这在当前已经成了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的主要原因。如何大力扶持与发展民间投资,进行制度性创新,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建立,更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民间投资主要是指个体、私营业主和外商投资.随着国有、集体经济的改组,在地市及其以下各级地方经济中,民营经济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研究民间投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民间投资在促进投资需求持续、稳定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投资体制和投资结构尚处于转型时期,民间投资发展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逐步显现,如何消除民间投资的各种障碍,把民间投资培育成为未来推进投资需求增长的主导力量,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1995—2012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民间投资的发展状况、动态变化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从总体情况看,东部民间投资总量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但中、西部的平均增长速度高于东部;东、中、西部民间投资的动能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势能均有所波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是正效应,西部地区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弹性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36条”)出台已经三年。落实情况如何?我们调研的结论是,政策落实取得积极进展,但与社会期望的差距很大;民间投资保持快速发展,但增长潜力仍未能充分发挥。三年来,民间投资政策落实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许多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与国务院的要求、民营企业的期望、经济发展的需要仍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20.
<正>民间投资的力量,在"新36条"护航下,愈来愈强,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做大做强民营企业群体"非公经济36条"颁布5年之后,国务院于2010年5月13日再次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份被称为"新36条"的重要文件,向民资开放领域之广,对民间资本支持态度之坚决,可谓空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