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经贸》2006,(3)
在全球一波又一波的贸易摩擦战场上,中国无疑成为备受瞩目的“主角”。 2005年,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大战让人刻骨铭心;2006年,中欧鞋贸易似乎欲步纺织品争端之后尘。然而,回顾走过的,面对眼前的, 期待未知的,我们更想知道:中国鞋经历了什么?中国鞋业都做了什么?此纠纷结果将如何?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中欧纺织品服装贸易的迅猛发展,贸易争端也从未间断。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欧盟贸易保护风潮兴起,将进一步加剧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中欧纺织品服装争端的主角。本文以绿色技术壁垒、REACH法规和SA8000标准为代表,分析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并基于金融危机的视角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6月1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上海表示,中国政府赞赏欧盟解决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的诚意,欧盟努力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而不像有些国家试图采取单方面的行动来解决问题。薄熙来是在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就中欧纺织品贸易谈判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相似文献   

4.
6月11日凌晨,中欧就纺织品贸易争端达成协议.6月12日下午,刚刚从上海赶回北京、全程参加了6月10日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进行的纺织品贸易谈判的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笑容可掬地出现在参加记者会的媒体面前,就媒体普遍关注的中欧纺织品协议和中欧其他领域的合作等问题回答了与会记者、包括本刊记者的提问.安博说,欧中纺织品贸易达成共识有利于双方进一步合作,他认为,双方在纺织品问题上体现出的"合作精神"将在未来的几个月中,为欧中关系带来更多实质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艾华 《大经贸》2005,(7):54-56
2005年6月1日,薄熙来针对中国与欧美纺织品问题说:“你给我们的企业加上半斤的压力, 我就要给它撤掉八两的负担。”一场纺织品贸易战一触即发。 2005年6月11日凌晨,中欧就纺织品贸易争端达成协议,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盟委员会关于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备忘录》。中欧双方最终避免了一场可能的贸易战,对于中美之间如何解决贸易摩擦,包括即将于7月在北京举行的中美商贸联委会,也都具有借鉴意义。这是一场可以载入中国外贸史册的较量。  相似文献   

6.
欧美对华纺织品“特保”机制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前一度白热化的中欧、中美围绕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的争端以中欧达成谅解备忘录而得到缓解。纺织品贸易一体化之后中国纺织品出口并非一路畅通,纺织品“特保”机制给国内盲目扩张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和盲目乐观的业界人士和相关政府官员、行业协会一个强烈的信号:加入 WTO 和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远非自由化。  相似文献   

7.
7月27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宣布中国光伏产业与欧委会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安排。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应询发表谈话,表示赞赏和欢迎。沈丹阳表示,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是中欧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案件,是当前中欧经贸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双方领导人高度重视,在不同场合共同表达了通过磋商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的意愿。  相似文献   

8.
张超 《商场现代化》2006,(19):44-45
自由化的国际市场中仍然存在着贸易壁垒,保护主义牵动着贸易争端的发生,中美纺织品贸易一直是两国贸易争端比较激烈的问题。本文指出中美纺织品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两国纺织品贸易争端中的产品结构因素进行分析,说明提升纺织品出口结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此次中欧之间围绕着中国输欧光伏产品所发生的贸易争端之所以能最终走向和解,关键在于中欧双方都采取了务实的态度,在保护自己一方利益的同时,为对方的合理利益表现出了尊重的态度。中欧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案件终于迎来双赢结果。7月27日,中欧双方宣布已就光伏案达成价格承诺协议。这场发生在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争端,起源于去年底由欧盟发起的对中国输欧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当时欧盟就扬言,如果调查结果确认中国输欧  相似文献   

10.
鞋业贸易争端起因 鞋类产品是浙江省开拓国际市场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也是浙江省“走出去”最具活力的代表之一。然而鞋与纺织品境遇相同,成为浙江省所受国外“两反一保”重灾类产品之一。近年来,发生了针对浙江省鞋业的诸多贸易纠纷。  相似文献   

11.
"特保"和"特限"是中美纺织品争端的焦点.澄清有关"特保"和"特限"规则中的模糊之处是解决中美纺织品争端的关键.文章将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提交DSB,争取以判例的形式明确启动"特保"和"特限"应具备的法律要件,为我国纺织品出口创造较好的国际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正>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看来,商务部长薄熙来在关键时刻理直气壮地说“不”,以及随后进行的坚定顽强而又灵活务实的谈判起了很大的作用。中欧纺织贸易协议达成后,国内纺织业界普遍反映良好,一度受到影响的纺织品出口出现转暖回升局面。这的确是一件在国际贸易中广为称道而又令中国老百姓倍感欣慰的大好事情。然而,高兴之余人们不禁要问:在这场贸易争端中,我国纺织业界是否应当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呢?  相似文献   

13.
加快调整我国的对外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获得多边合作贸易利益的同时,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加剧。这一点在近几个月的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中表现的非常明显。若将视野扩大,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崛起,  相似文献   

14.
实施了两年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盟委员会关于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备忘录》将于2007年年底到期,从2008年1月1日起,输欧纺织品配额将被取消,从此中欧纺织品贸易从"配额管理"走向"双边监控"。面对中国纺织品的出口良机,我国纺织品企业是借配额限制取消之际,无限扩大产能,走"低价跑量"老路,再次造成量增价减的出口混乱局面;还是吸取2005年初纺织品急剧出口造成的"井喷"教训,努力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积极稳妥有序地出口……,看来配额取消只能说是发出了春天的信号,之后能否繁花似锦,我们还需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5.
张汉东 《浙商》2007,(18):36-37
中欧双方日前达成一致,2008年1月1日起取消中国输欧纺织品全部数量限制:对《中欧纺织品贸易谅解备忘录》项下的8个纺织品类别进行为期一年的双边监控。欧方将对上述产品实行自动进口许可,中方将实施出口许可,并对匕述产品实行企业经营资质审核。  相似文献   

16.
欧盟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对华贸易摩擦的首要发起国,中欧双方在贸易争端中考虑的第一影响变量就是经济全球化。全球化使贸易争端具有了不可避免性和可协调性,并为其提供了动态变化机制,进而使其成为一场欧盟占主动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近期的纺织品贸易磨擦就是一个明证,我国在博弈中只能也必须积极应对,并力争促成由被动向主动地位的转变,即我国在短期内要尽快建立成熟的争端应对机制,长期则要逐步促成比较优势的全球实现和动态升级。  相似文献   

17.
《浙商》2005,(6):30-30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一些类别的纺织品出口欧盟增长较快,产生了一些贸易争端。4月初,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纺织品启动特限措施调查。4月底,欧委会又决定对中国进口的9类纺织品是否给欧盟市场带来冲击展开为期60天的全面调查。为此,商业部部长薄熙来5月初在巴黎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就中欧经贸关系和纺织品问题交换意见时明确表示.欧盟发布的针对中国纺织品的“特限行动指南”以及对中国9类纺织品发起的调查.在程序和要件上是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鞋业出口拉响警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小平 《大经贸》2005,(8):46-47
暴风雨终于来了 6月中人们刚为中国与欧盟达成纺织品贸易协议松口气,中欧纺织品争端刚刚告一段落。6月底开始气氛又变得紧张起来:6月30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出立案公告,开始对来自中国的两个税号的劳保鞋实施反倾销调查:7月7日,欧盟委员会再次发出立案公告,对来自中国的一个税号的皮面皮鞋实施反倾销调查。  相似文献   

19.
郝志敏  尤祺 《现代商业》2013,(28):79-80
2012年,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历时十个月的多方博弈后,终于达成了"价格承诺",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得到了解决。本文运用实证和规范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中欧双方在贸易政策上的博弈策略选择,并通过对产品的异质性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具体发展策略提供建议,旨在为我国光伏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贸易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纺织品贸易是南北贸易中的大宗商品贸易,在国际纺织品贸易体制回归自由化轨道之际,贸易磨擦进入高发期.中国纺织业是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后配额时代出口快速增长容易引发贸易争端.以合作共赢的新思维处理争端,按国际准则和WT0规则有理、有利、有节地解决矛盾,才能为我国纺织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纺织工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