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香港与内地经济整合的文章,有两个常见的谬误:其一是认为两地整合是香港通缩的主因;其二是认为香港工业和服务业迁移至内地使香港经济"空洞化"."空洞化"的论点认为,两地整合的初期,香港工业北移,还可发展服务业,一旦连服务业也北移,香港便彻底"空洞化".在仔细分析后,上述两个论点都站不住脚.两地整合对香港的正面影响,其实远超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述香港与内地经济整合的文章,有两个常见的谬误:其一是认为两地整合是香港通缩的主因;其二是认为香港工业和服务业迁移至内地使香港经济“空洞化”。“空洞化”的论点认为,两地整合的初期,香港工业北移,还可发展服务业。一旦连服务业也北移,香港便彻底“空洞化”。在仔细分析后,上述两个论点都站不住脚。两地整合对香港的正面影响,其实远超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述香港与内地经济整合的文章,有两个常见的谬误:其一是认为两地整合是香港通缩的主因;其二是认为香港工业和服务业迁移至内地使香港经济“空洞化“.“空洞化“的论点认为,两地整合的初期,香港工业北移,还可发展服务业,一旦连服务业也北移,香港便彻底“空洞化“.在仔细分析后,上述两个论点都站不住脚.两地整合对香港的正面影响,其实远超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闻风 《资本市场》2002,(3):52-53
<正>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内地金融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给香港银行业带来发展机遇。在新的一年,不少香港银行纷纷通过入股内地银行、推出与内地有关的业务,以及将后勤部门北移等形式,展开到内地发展的宏图。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银行业十分发达,目前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银行及地区代表处等360多家,它们的分支机构遍布香港的大街小巷,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及产品名目繁多、应有尽有,确保了香港经济活动的高度顺畅。近年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香港银行业不断开拓创新,积极采用最新的经营理念及资讯技术,推出了包括电话银行、网上理财等新业务,不仅大大方便了客户,更有效地拓宽了银行的经营空间。  相似文献   

5.
自1978年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香港一直扮演极其重要的中介角色.中港贸易及投资等经济联系日渐加强,特别是香港制造业的北移,使香港的经济结构发生急剧的变化,由制造业主导移转到服务业,再度回复到昔日的转口港地位.加上中国的经济快速成长及市场日渐开放,许多香港商人及工人到大陆投资设厂或工作,他们不断穿梭于中港两地,随之而出现的就是被内地视为“外币”的  相似文献   

6.
薛凤旋 《经济地理》1997,17(3):24-32
香港工业是"转移型"工业.因为特殊的历史和市场条件而在战后迅速发展。它的工业主体是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香港自由贸易政策以及优良的港口及服务设施.使这类工业在国际市场上有重要的时效性及低成本的竞争力。1980年初以来,内地开放,使这个工业体系在空间上扩大,与珠江三角洲一起构成"前店后厂"的地域分工。香港工业在稠密的市区亦形成城市工业地理中的新形态、出现密集的、多层式的各类工业企业在狭小空间上混集,以及工、住用途在同一幢建筑内混集。目前香港工业已到必要的转型阶段。政府需要改变其"自由贸易"政策而采用新的、有力的导向型的政策以营造新工业。同时,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在政策上的合作亦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张厌祝 《新经济》1995,(11):54-55
80年代,香港制造业大规模北移,促成了香港经济转型的第一次浪潮,即由依赖制造业向以经贸和服务业为主体的转变。最近,一股香港服务业北移的热潮正悄然掀起,揭开了香港经济转型第二次浪潮的序幕。其发展趋势正日益受到香港内外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亚洲“四小龙”中,香港是唯一不采取工业发展升级策略而保持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地区,其得益于将工业转移到内地.但是,站在竞争的立场上,把工业转移到内地只是延缓而不是取消了工业升级的任务,在香港与广东已形成“前店后厂”合作依赖关系的情况下,这一任务便要由广东与香港共同合作来完成.  相似文献   

9.
从供应链管理看香港与内地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战后的数十年,香港经历了多次重大的经济转型,由转口港发展成为轻工业生产基地,进而成为现今顶尖的国际服务中心。每次转型,内地的情势都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香港的制造业要向高科技、高增值工业转型,将需要从内地输入一大批高新科技人才;而香港老人将会陆续回到毗邻香港的珠江三角洲城镇定居养老。这一信息,是我最近参加香港“民建联”主办的《香港经济21世纪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香港制造业在过去的15年间,借助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机,大规模地迁移至内地进行生产组装加工。在这种空前的制造业迁移过程中,香港与内地的跨地分工不断得以促进,强化了香港作为工业指挥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香港历来被誉为国际金融、贸易、服务、物流和旅游中心,而金融中心处于核心地位。香港金融业历史悠久、优势显著,主要优势体现在拥有完善有效的金融制度,包括法治、有效监管、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及自由资讯流通。CEPA为香港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重要发展机遇。发挥香港金融业优势,促进香港和内地金融业共同发展,是提升内地金融业服务水平、满足内地高度发展的制造业服务需求,提高我国  相似文献   

13.
张宜  杨俊松  张园园 《时代经贸》2011,(20):171-171
自200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允许内地金融机构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以来,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发行主体已由最初的内地金融机构扩大至2009年的财政部及香港银行在内地的附属公司,2010年又进一步扩大到非金融企业及国际金融机构。截至2011年7月,内地已有24家非金融机构或其在香港控股子公司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发债规模达321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4.
辅车相依共同发展两地经贸关系泽华IE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后,两地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一、两地贸易快速增长据我国海关统计,1997年内地与香港贸易总额为50771亿美元,占内地进出口总额的1561%,比上年增长246%;其中内地对香港...  相似文献   

15.
香港被英国占领后的一百年间,仍只是一个单纯的贸易转口港,主要依靠同中国内地的密切关系。每当中国内地和香港邻近地区发生动乱或战争,香港就成为资金人才的最佳“避风港”和受益者。据估计,仅在1946—1950年间,从中国内地流入香港的  相似文献   

16.
内地与香港两地金融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侧面来考虑,一是从内地金融开放以及在WTO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探讨两地互设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业务的可行性与战略意义;二是在金融开放的前提下,内地如何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经济发展服务;三是内地因素在香港金融业发展中的作用,如何促进两地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合理分工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八》于2011年12月13日在香港签署,"协议"新增了"累积规则"条款,新规则把原产自内地的原料及组合零件价值计算在"从价百分比"内。本文通过对累积规则的概念的解析,补充协议八项下累积规则的解读,香港贸易统计数据的分析,试图揭示这一新规的使用对香港和内地产生的经济效益。CEPA项下原产地规则的制订和实施为我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国家开放型经济水平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向才菊 《经济师》2002,(9):214-214
文章通过介绍我国内地个人所得税与我国香港特区薪俸税 ,分析两者在个人免税额及应纳税额等方面的差异 ,对进一步完善内地个人所得税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香港联交所设立的创业板市场(GEM),将为中小型增长公司提供一个直接融资的渠道。创业板起步的市场空间覆盖整个中国人地区。从中国内地企业的角度来看,在“一国两制”下,这是一个国内境外的新的融资市场。实际上,由于香港与内地实行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的运作机制,使内地中小型增长公司要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必须走或长或短的一段路,因此,如何为中小型增长公司扶一程,己是内地券商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一、香港创业板──一个新的股票市场香港的创业板市场,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被称为二板市场,以与传统的股…  相似文献   

20.
中资企业:香港经济繁荣和稳定的重要力量蔡赤萌(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中资企业是中国内地资本在香港全资拥有或占控股地位的企业的简称。内地资本到香港经营最早可以追溯到1872年,首家内地资本在香港设立的轮船招商公司(即香港招商局集团前身),迄今已有125年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