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银行在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外资银行的进入能否改善东道国银行体系的效率是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专门针对新兴市场国家的经验情况展开分析,认为外资银行对东道国银行体系效率的改善有赖于有效竞争的环境,并受到一定的约束条件和传导路径的限制。东道国金融发展的深度、金融监管的水平、外资银行的数量及经营管理水平等都会对其银行体系效率的改进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截面数据分析,本文提出了新兴市场国家在外资银行大举进入的情况下,如何改进本国银行体系效率的相关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金融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速。其中,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是金融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和内容。许多新兴市场国家为提升本国银行业的竞争能力,增强对金融风险的免疫力,也先后放松了对外资银行准入的限制。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外资银行向新兴国家的扩张速度进一步加快。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参与程度的不断上升,东道国银行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资银行的进入在增加市场竞争者数量、扩大市场边界的同时,对市场结构、组织结构等多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核心的是对东道国银行体系效率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全面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外资银行进入一方面有助于改进东道国银行体系的运作效率和商业银行的改制.产生市场竞争效应、金融稳定效应、资源配置效应、技术示范效应,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中高端客户市场的流失、加大我国银行业的脆弱性、银行人才的流失、产品市场缩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银行业的开放对一国银行部门具有双重效应。外资银行进入既可能促进一国银行业效率的提高,也可能给一国的银行业带来巨大的竞争性冲击。本文使用1996年-2006年中国11家主要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研究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实证的结果显示,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因进入指标选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较统一的检验结果是: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商业银行影响程度很小。另外,外资银行的进入提高了国内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比重。  相似文献   

5.
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中最敏感、最复杂的部分,它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受多种因素影响.外资银行的进入必将从多个方面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产生影响.本文采取多国面板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选择研究变量和建立实证模型,从不同角度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来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对结论进行相应的分析,以期对我国银行业开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银行业效率、市场竞争度和体系稳定性3个方面,对国内外有关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影响的主要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形成有关这一影响研究的完整体系,对进一步全面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金融服务贸易已成为支持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系统中最重要的核心成分,而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核心是银行业的开放。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外资银行的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东道国来说,既存在诸如可以引入外资、管理经验,提高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存在冲击国内银行业、抢夺人才、影响利率变化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周芳 《开发研究》2007,(4):149-151
2006年12月1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我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将大举进入中国金融市场,这会对我国银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了近年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状况及外资银行对东道国、对我国银行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银行业在这种形势和影响下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外资银行进入发展中国家以后,有助于东道国外资企业信贷获取增加和产出增加,不利于东道国本地企业信贷获取增加和产出增加。我们的经验研究进一步提供了中国方面的证据: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上海以后,对上海的外资企业年度产值增加有积极影响,并超过对其他类型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玮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4):70-74
文章采用Panzar—Rosse模型测度了1985年至2008年间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并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市场竞争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类型在样本期内由寡头竞争型转变为垄断竞争型,市场集中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市场竞争程度相应的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国内银行业市场的竞争。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之间呈现U型关系,即外资银行进入初期并没有显著促进银行业的竞争,而是在进入程度达到某一阶段之后才起到刺激竞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构建无导向型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1996-2012年,我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但提升速度较慢;已有的银行业改革虽有效果却不够深入;较高的进入壁垒、过严的业务监管以及单一的股权结构是我国银行业效率低下的主要根源。因此,应继续推进并深化银行业改革,降低银行业的进入门槛,放宽银行业的业务管制,丰富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促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李慧 《开放导报》2008,(3):87-90
本文从信贷规模、信贷结构变化两方面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新欧盟成员国后,大大提高了东道国的信贷资源供给,使得东道国信贷规模扩大;随着外资银行对东道国渗透程度的增加,其业务重点将逐渐从对优质客户资源的争夺转为向中小企业拓展信贷业务。随着信贷评估制度和技术的改善,家庭部门信贷比例也不断上升。外资银行进入对提高东道国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05~2009年以来我国逐渐取消外资银行进入壁垒的实际数据,通过设立银行业收益和成本方程发现并估算出消除壁垒带来的两方面行业直接效应,即外资银行服务价格水平下降1.9%和国内银行业经济效率改进1.8%。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信息中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SIC-GE)就壁垒消除对整个经济体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评估。测算结果表明,两个直接效应中,改进国内银行业经济效率的经济影响是主要的;从宏观层面上看,短期内能够带来就业和GDP相对基准情景增长,同时居民消费、投资和出口有所增长。进口随着国内需求的扩张略有增长,净出口明显扩大。总体上,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我国逐渐取消外资银行贸易壁垒是一项较为有效的政策举措,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Since 1991, Tanzania has made important improvements in reforming its financial sector, dismantling the state‐dominated banking sector and allowing foreign bank entry. Despite this, the banking industry is still concentrated with low accessibility to financial services. Large foreign banks dominate the financial landscape, preventing competitive dynamism to permeate the sector.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mpetitive nature of the Tanzanian banking industry from 2004 to 2008. Utilizing a rich bank level data set, we employ the Panzar–Rosse methodology to compute the competitive index, taking into account risk, efficiency, regulatory and macroeconomic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anks in Tanzania earned their income under conditions of oligopolistic conduct. Moreover, the competitive index derived from an interest revenue equ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btained using an aggregate revenue measure. This suggests that the degree of contestability from traditional intermediation activities approximates overall bank behaviour. The overall message is that greater market contestability can be achieved by adopting measures aimed at stimulating competitiveness in the banking sector, including consolidating gains on the macroeconomic front and allowing more foreign bank entry so as to increase the spread of banking services.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foreign bank entry on the domestic banking sector from 1996 to 2007, and builds upon and expands the work of Lee (2002). We find that foreign bank entry,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degree of openness of foreign bank entry positively impact domestic banking system operating efficiency, capitalization, risk management, long‐term soundness, financial performance as well as economic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foreign bank entry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profit margins and increased operating costs of domestic banks in countries with less developed capital markets. Empirical evidence seems to support the argument that foreign bank presence leads to better allocation of capital and eliminates connected lending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6.
自清朝末年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前,中国银行业在相对宽松的条件下成长起来。以政府控制下"官护"性质银行的兴办为起点,中国银行业在30年间相继出现官办银行、官商合办、商办官护、私人民营、民营股份制等组织形式,在南京国民政府垄断银行业之前,较为丰富的现代银行体系雏形初步建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银行业呈现出"单一——分散——集中"的结构性变迁特征,由最初单一化的"官护"银行为主发展为数量庞大、较为分散的行业结构,最终在银行间联合发展作用下实现中国银行部门的集中。同时,中国银行业在资本实力和业务经营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发展。尽管这一时期仍处于发展的幼稚阶段,但这一关键的起步对之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这一时期中国银行业通过集中、联合发展实现与外国在华银行和旧式钱庄的抗衡,以史为鉴,这对当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而言,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Indian and Pakistani banking industry is said to have an excessive use of labour due to the significant market share of government owned banks. Both countries have undertaken a process of regulatory reform to bring about market discipline in the usage of inputs and to increase the labour use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he estimation of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of labour use in the banking sectors of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iciency of labour use across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is improving over time and that foreign banks are more efficient compared to domestically owned banks in their usage of labour.  相似文献   

18.
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开放条件下的商业银行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银行业全面对外资开放,不仅外资银行开始经营人民币业务,国内较大的商业银行也开始在海外并购。国内银行业本身的竞争日益激烈,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存款和贷款业务的争夺,在中间业务创新和表外业务方面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由于竞争的对象和规则发生了变化,建立人才储备战略的必要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