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五”时期是我们茶陵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以强大,稳固的县乡财政做保障。而财源建设是财政收入增长的源泉动力,是引导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创新生财格局,壮大县乡财政。  相似文献   

2.
《唐山经济》2004,(3):42-44
遵化市委、市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为目标,结合本市实际,多措并举,不断挖掘潜在财源,培植涵养后续财源,实现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2003年,这市实现财政收入8.88亿元,比2000年翻了近两番。  相似文献   

3.
庆云县地处两省(山东、河北)三市(德州、滨州、沧州)中心,县域小、人口少、建县晚、基础差、底子薄,是典型的县域小县、财政穷县。近年来,庆云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财源建设这一重点,通过骨干企业培植、重大项目建设等措施,巩固提升现有财源,引进培植新兴财源,多方努力涵养税源,财源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明显提高。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2010年实现2亿元。2011年完成2.85亿元,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创造了财源建设的“庆云速度”。  相似文献   

4.
曹阳 《理论观察》2011,(4):169-170
财源建设是政府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强财源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地方财政困难,实现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如何搞好财源建设,壮大财政实力,既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映经济。财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政之基、发展之源,财源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财力快速增长良性互动的基本途径和重要环节,抓好财源建设工作,有利于拓宽生财聚财渠道,做大财政规模,壮大财政实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6.
孔媛 《中国经贸》2010,(14):206-207
财源建设是财政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经济运行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强财源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我市财政困难,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搞好财源建设,壮大我市财政实力,既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笔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大田 《特区经济》2009,(6):216-218
培植有效财源,优化收入结构,壮大地方财政实力,是解决贫困山区县财政困难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本文通过对国家级贫困山区县的永寿县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调研,分析了该县财源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壮大贫困山区财源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是经济之基,也是财政之源,支柱财源产业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可持续财源建设的基础。离开支柱财源产业的振兴和结构升级,财政增长、财源建设犹如无水之源、无根之木。因而,要实现湖南财源建设的可持续性,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壮大支柱财源,夯实基础财源,培育新兴财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9.
县级财政是地方财政的基础,做好县级财政工作,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一方稳定的基本保证。近年来,河北省栾城县认真克服政策性减收因素等困难,通过强化税收征管,狠抓财源建设和优化支出结构,财政工作实现了由收入型征管向质量型征管的转变,后续财源日益巩固加大,财政实力得到明显增强,在1997年实现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基础上,连续保持了年均增长17.5%的速度,今年前11个月扣除区划调整影响已累计完成财政收入12.5亿元,可比增长21.5%,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财政是经济的综合反映。经济发展是增加财政收入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在财政工作中,努力克服就财政抓财政的旧套套,树立抓财政收入必须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新思路,狠抓财源建设,并改变以往围绕农业办工业的传统作法,把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财源布局作为发展经济、搞活财政、实现亿元目标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贵州省多措并举狠抓深度贫困县财源建设工作,县域财政实力不断增强,涉农财源培植日益壮大,县级财源支柱不断充实,非税收入管理日渐规范,新兴财政增收潜力形势可期。但依然存在经济基础薄弱,骨干财源支撑不强;产业结构不优,税源结构不合理;项目配套“包袱”沉重,财政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未来需从提高财源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对贫困地区实施差别化的倾斜政策以及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方面下功夫、补短板。  相似文献   

12.
加强财源建设要按照“围绕经济抓财政,抓好财源促经济”的发展思路来处理经济和财政的关系。我县财源建设的指导思想应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顺应新财税制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以市场开放为动力,发挥资源优势,搞好产业调整,优化财源结构,树立发展意识、效益意识,巩固并有型财源,培育梯级财源,建设效益财源,变粗放型经济为集约型经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单项优势为综合优势,壮大财源、增强财政实力,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把抓好共有型财源作为主攻方向。从全局出发,为…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嘉禾县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从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入手,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县级财政增收的有效途径,走出了一条“扩张总量,优化结构,壮大财源”的财政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财源结构渐趋合理,地方财政实力日益增强。自1995年以来,县级财政每年以千万元以上的速度增长,1997年达到8878万元,比1994年3074万元增长1.9倍,年均增长30.4%,增幅在郴州市名列前茅。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们始终坚持把财源建设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来抓,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县…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收入增长明显趋缓,财政收入后劲严重不足,财源建设启动困难,缺乏新的气象,县级财政日趋,普遍处于“吃饭型”状态,甚至连正常支付也难以保障,解决县级财政的困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进步。有鉴于斯,探讨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就成了县域经济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后发展地区在发展经济进程中出现了财源建设与财政收入相背离的现象。也就是说,地方经济发展壮大却没有带来对应的财政收入的增长。这种状况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对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制约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文章通过对国内外解决财源与财政收入背离问题一些主要做法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缓解财源与财政收入背离现象、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东学 《发展》2004,(3):50-51
近年来,按照国家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始终坚持把财政工作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来抓,大力培植财源,加强税收征管,促使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县综合财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冯琳 《湖南经济》2001,(12):26-27
财源是财政收入的源泉,财源建设是理财之本,从发展战略高度考虑,无论哪一级财政,都应该将财源建设放在首位,作为长期的根本之计来抓,特别是在分税制财税体制下,对于县乡来说,财源建设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发展农村经济,培植地方财源,实现财政振兴是摆在我们慈利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培育财源,增强地方经济发展后劲,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不仅是确保地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可靠保证。有效解决当前地方经济与财政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培育地方财源,增强地方经济发展后劲,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天津市经济与财政发展状况,对地方财源建设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财源建设不仅是增加财政收入、解决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而且也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运行质量、衡量政府行政能力、检验领导干部驾驭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尺。抓经济工作必须抓财源建设,抓财源建设就是抓大事、抓重点。因此,在工作中要围绕财税抓经济,壮大税源求发展,紧紧抓住财源建设这个关键环节,切实把增加财政收入作为培植财源、发展经济的立足点和着眼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任务,但当前县域财政却普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特别是在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民负担减轻的同时,县级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西部某试点市税改后财政收入减少额占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5.40%),财政支出负担相应加重,县级财政运行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化解县域财政的困难与问题,壮大县域财政,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