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农村私人借贷有较大发展,高利贷活动也比过渡时期普遍。导致这一时期农村高利贷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借贷需求增加、借贷资源相对减少以及借贷风险和成本的提高等共同促使这一时期借贷利率居高不下。由于当时政府没有把农村高利贷看作是这一时期的特定经济现象,而主要是采取了强制的政治手段和群众运动对其进行打击,最后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毋庸讳言,民间借贷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拾遗补阙的重要作用,在一些偏远农村,因银行、信用社贷款条件限制和贷款手续繁琐等原因,民间借贷甚至发挥着主导作用,对繁荣经济、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是有贡献的。但是,缺乏有效制约的民间借贷一旦发展成高利贷,往往会惹出祸端。近年重庆市特别是三峡库区就多次发生以高利贷为诱因的案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非正规金融违规借贷广泛存在,其涉及地域广、行业多、影响范围广。文章基于成因分析的结果上,对2011年110起非正规金融违规借贷案例加以检验分析,得出高利贷、私营企业融资供不应求以及金融体制不健全是导致借贷纠纷最主要的原因。因此,规避高利贷行为、拓宽私营企业融资渠道、加强金融监管是引导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调查资料显示,中宁县农村民间高利贷在农户间自发的资金融通行为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并普遍存在于农户的生产与生活之中。它呈现出借贷手续完备,隐蔽性强、借贷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中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借贷用途呈现出强化生产借贷弱化生活借贷模式等特点。它的存在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规范农村金融市场,合理引导、管理农村民间资金融通活动,避免其消极作用,需要从制度和金融政策等多方面加以管理,建立真正为“三农”服务的民间合作金融组织,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整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刘征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8):129-134,167
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高利贷盛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由于天灾人祸等的打击和侵蚀,民国时期的甘宁青农民普遍陷于入不敷出的境地,为了生存和交纳的需要,被迫走上借贷之途;自耕农经济的脆弱性使农民极易陷入高利贷的罗网;新式金融业的缺失则使农民的借贷大多数只能从属于高利贷的范畴。众多非常态因素综合在一起,造成了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高利贷的异常猖獗及借贷利率的畸形高昂。  相似文献   

6.
林芸 《北方经济》2012,(17):90-92
正一、"民间高利贷"的溯源民间借贷因其自发性、盲目性、逐利性的特点,加之我国金融监管不严、资金需求量大等外界原因,利率不断攀升。民间借贷没有经过工商部门注册,其自身缺乏规范性,金融监管部门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督,造成了民间借贷的变质。故"民间高利贷"是由"民间借贷"因未规范化而自然衍生出的失控的民间金融行为。向来被视为我国金融发展的标志性区域——温州在改革开放以后  相似文献   

7.
私人借贷在全国解放前一直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初期,从中南区5省农村的调查材料来看,由于经济落后、家庭经济弱小、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现代金融体系等原因,农村私人借贷虽受到抑制但仍有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私人借贷形式较为简化,利率较低,功能上也以互助互济为主。  相似文献   

8.
邹玄 《环球财经》2011,(11):73-75
美国个人间借贷的出现与中国民间高利贷模式存在相通之处,其运营及监管对我国或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西北农村高利贷盛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灾荒因素则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肆虐的灾荒是造成民国时期西北农村高利贷盛行的重要原因。"西北灾荒之惨状,恐为亘古迄今,中外罕闻之奇祸",灾荒肆虐导致高利贷异常猖獗,借贷利率畸形高昂。  相似文献   

10.
对高利贷的界定有诸多争议,而法律上则将"四倍红线"作为高利贷的界定依据。高利贷的界定应考虑除利息以外的其他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利贷应是高成本借贷,应包含各种交易成本。"四倍红线"的缺陷在于只考虑了利息,而没有考虑其它交易成本特别是其中的隐性成本。我国高利贷的界定应考虑"利"在借贷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并结合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外对高利贷的界定也存在着只考虑利率这一个因素的缺陷,《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出台意味着将在借贷者考虑交易成本问题从而保护消费者利益。  相似文献   

11.
浙江温州,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一直是市场经济潮起潮涌的地方.而近年来的异常的民间信贷,使温州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民间借贷链条的成因 温州危机的核心其实就是民间借贷,更为准确的说应该是民间高利贷的危机.温州地区高利贷的迅速发展,成因大约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陈述 《新财经》2011,(6):81-81
浙江"亿万富姐"吴英非法集资案尚未消停,紧接着传出包头亿万富豪金利斌不堪高利贷压力自焚身亡的消息,这又一次为民间借贷的未来命运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一方面,民间借贷纠纷不断、犯罪率上升,另一方面,民间借贷日趋繁荣,利率一再飙升。  相似文献   

13.
今年来,在从紧的宏观背景下,当地民间借贷利率屡屡“破位”——“高利贷”显示出狼性一面。不过,随着链条的收紧,借贷高利亦陷入危境,泡泡开始爆破。  相似文献   

14.
汉代的古典借贷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汉书·食货志》),这是人们常常引用的汉代高利贷史料。通常认为,这种借贷与一直延续到近代农村中的封建高利贷没有什么不同。但笔者以为,在汉代发达的古典商品经济土壤上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与封建高利贷异质的。试申述如次。  相似文献   

15.
对新疆农村高利贷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高利贷活动由来已久,且是农民之间自发的融资行为,具有地缘性、隐蔽性和分散性的特点,说明高利贷在民间确有其生存的空间和条件。然而,农村高利贷有它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加重了借债人的负担,导致农村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它干扰和破坏了农村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增加了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它给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带来一定压力。为了解新疆农村高利贷现状,本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遏止高利贷势头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据报载,温州创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初见眉目,据称包括建立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等11项新政将在温州先行先试。此前,对于温州创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申请,温总理在调研中提示随行官员,可以再研究一下。从表面上看,温州此举最直接的目的是化解高利贷风险,以及为包括高利贷在内的民间资本寻找出路。但这背后可以看得更  相似文献   

17.
高利贷是社会热点,从其字面上理解,就是借贷利率明显高于正常利率的借贷,该行为现已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我国除了民事法律规范对民间借贷有明确规定之外,我国的刑法时高利贷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操作规定,因而导致我国司法机关在规制该行为适用法律时的不一致性.文章界定了高利贷的内涵,阐述了高利贷特征,并从高利贷巨大社会危害性的角度阐述了适用刑法规制高利贷的必要性,从罪行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角度论证了以刑法中相关规定规制高利贷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个体经济和民营企业因为银行贷款程序太复杂,转向更为便捷的民间借款。但民间借款的利率非常高,相当于一种高利贷,而法律对高利贷的约束和规范力度还不够,于是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由个人私自借款所产生的法律纠纷案件。如何有效防范民间借贷中受到伤害,成为近年来在借贷案件中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从土地改革到农业集体化高潮,中国政府对农村私人借贷政策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即从废除封建性高利贷,到提倡借贷自由、利率由借贷双方自定;再到制订利率标准、在不同地区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最后是批判借贷自由,加快实现农业集体化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困难,铲除产生利贷剥削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13年年初,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发展遇到了重重困难,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融资难。我国金融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通过常规渠道融资的门槛高,中小企业为了求生存转向民间借贷。高利贷会产生风险,但一味封堵高利贷并非降低民间借贷风险的根本方法。开放民间资本,降低民办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长久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