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之际,《产权导刊》迎来了复刊10周年,公开发行100期的喜庆日子,可嘉可敬,可喜可贺。这10年,《产权导刊》从黑白纸版到全彩印刷,从内部刊号到公开发行,从全国资产流动信息网专刊到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会刊,从一般专业刊物到中国优秀期刊、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产权导刊》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10年《,产权导刊》内容日益丰富,特色日益鲜明,影响日益扩大,作用日益凸显,受到业界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已经成为记载市场发展的文献,传播产权信息的渠道,了解产权市场的窗口,宣传行业政策的平台,创新产权研究的高地,连接产权交易机构的纽带,沟通政府与市场的桥梁,引领行业发展的旗帜,《产权导刊》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
产权导刊     
正研讨产权理论聚焦产权市场指导产权投资介绍产权知识《产权导刊》被CNKI中国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收录,并且已走出国门,2007年电子版的发行量达到3310家,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世界知名高校、图书馆都订阅了本刊。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的窗口。《产权导刊》为大16开、80页,全彩精美印刷。每月1日出版,12元/册,144元/年。  相似文献   

3.
正10年一剑。10年岁月流转,10年春华秋实。弹指间,《产权导刊》已陪伴我们走过了10年的风雨历程。《产权导刊》走过的10年,亦是产权市场飞速发展的黄金10年。无论从产权交易的品种、范围和方式,还是产权交易的政策法规的研究,乃至产权行业的规范、创新和发展,无不最先始于《产权导刊》的百家齐放、百花争鸣。  相似文献   

4.
正《产权导刊》作为产权交易界的权威杂志,从复刊以来,始终坚持"研讨产权理论、聚焦产权市场、指导产权投资、介绍产权知识",立足产权交易市场,密切关注产权交易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准确宣传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交易政策法规。10年的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产权导刊》已经从最初行业内部刊物变为公开发行的产权界行业协会期刊;从简单的黑白印刷变为全彩印刷;刊物的内容也得到了极  相似文献   

5.
《产权导刊》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指导,全国产权交易机构联办,国家级产权交易机构——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主办的全国唯一一家产权交易领域的月刊。《产权导刊》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产权市场、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发展服务,为企业并购重组、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产权导刊》伴随产权市场的发展而成长。当前,产权市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产权导刊》也应拉满风帆乘风远航。我们就《产权导刊》发行工作中的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并为《产权导刊》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7.
正十六年前,赣水豫章,《产权导刊》,悄然诞生。江西体改,聚集精英,重组国企,孕育《导刊》。产权市场,十年磨砺,幼稚《导刊》,行业发声。六岁《导刊》,北上津门,海河之滨,洗礼入门。国企改革,大势所趋,国资进场,成为法规。少年《导刊》,赤子赤心,英姿勃发,行业喉舌。中国产权,世界独有,战略发展,创新前夜。少年《导刊》,承上启下,不负众望,行业旗帜。  相似文献   

8.
正《产权导刊》2011年11期刊登了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同志的文章《产权市场应成为公共资源交易的重要平台》,读后深受启发,熊总主要从产权市场已形成的功能定位,特别是从企业国有产权与公共资源的关系,深入阐述产权市场可以成为公共资源交易的重要平台。这些论述无疑既吻合  相似文献   

9.
正《产权导刊》喜迎复刊10周年、公开发行100期,可喜可贺!过去10年中,伴随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产权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产权导刊》一步步成长为产权交易领域权威性、标志性的刊物。刊物的内容日渐丰富,不仅有产权交易行业理论研究和产权交易操作实务交流,也在逐步向财经、金融类相关领域扩展,刊物的社会影响力逐渐提高。随着受众范围的不断扩大,刊物在提高国有产权交易透明度、引导社会关注产权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12年,我国建设产权市场走过了24年历程。24年来,伴随着国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由中国自主创建的具有民族文化、经济制度特征、极具中国模式的非标准化资源优化配置的交易融资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1.
正《产权导刊》从江西到天津,从创刊到停刊,从复刊到百期,从起步到成长,经历着自身的发展,也见证着中国产权市场的发展。中国的产权市场已曲曲折折地走过了几个发展阶段,以京津沪渝产权交易机构为龙头,产权市场发展已到达辉煌的高点。既处高点,未来的走势是上是平是下就有待分晓。这需要对面临的形势和可能的走向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2.
产权导刊     
正研讨产权理论聚焦产权市场指导产权投资介绍产权知识《产权导刊》被CNKI中国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收录,并且已走出国门,2007年电子版的发行量达到3310家,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世界知名高校、图书馆都订阅了本刊。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的窗口。  相似文献   

13.
正《产权导刊》复刊以来,在编辑的辛勤耕耘和全国产权交易界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为产权市场培育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多年来,贵刊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国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市场建设,成为全国产权交易机构宣传产权政策法规,研讨产权交易理论,交流产权交易工作经验,反映产权市场动态,传递产权转让信息,指导和规范产权交易操作的园地,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促进了各地区产权交易事业的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产权市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在这鲜花盛开、满园飘香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产权导刊》复刊10周年。在岁月的长河里,10年就像一朵小小的浪花,然而,正是这朵小小的浪花,汇聚成了奔流不息、滚滚向前的波涛。10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产权市场异军突起,发展成为以企业产权交易为基础,集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权益交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要素市场和基础性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5.
正已经成为中国产权交易机构协会会刊的《产权导刊》走过了创刊、停刊、复刊、转升为协会会刊的曲折艰辛的路程,迈上发行百期的台阶,为此,整个产权行业感到振奋。该刊有着令人难忘的昨天,灿烂骄人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1996年10月《产权导刊》创刊,这个新生命在江西产权交易所的呱呱落地,我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在这个新兴的资本市场上有了自己的喉舌。曾停刊的《产权导刊》在行业有识之士呼唤下,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的接手下,于2002年复刊,并且从国家新闻出版署领到产权交易行业专业媒体第一张"准生证",使内部刊物升级为全国公开发行刊物。  相似文献   

16.
李铮 《产权导刊》2012,(10):58-59
正产权交易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笔者曾在一年前的《产权导刊》中写过一篇短文粗线条地探讨过。在此试图进一步谈谈如何完善产权市场的风险控制工作。1产权市场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产权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产权市  相似文献   

17.
正一载风雨,一载收获,伴随着产权市场发展的步伐,《产权导刊》迎来了复刊十周年。岁月无痕,笔墨留香,自踏上复刊之路起,《产权导刊》艰辛探索,伏笔耕耘,而今,以风华正茂之势站在产权市场理论浪潮的前沿,成为产权界一朵怒放的奇葩。  相似文献   

18.
正我于1996年11月担任《产权导刊》编辑部主任,2006年10月离任。在10年的编辑生涯中,《产权导刊》从创刊、停刊、复刊到全国公开发行,一直是我一段难以忘却的经历。1《产权导刊》从创刊、停刊到复刊1996年2月,天津、上海等全国20多家产权交易机构在广西南宁的会议上,为建立产权交易行业宣传平台,通过了合办《产权导刊》的动议,并委托江西省产权交易中心举办。1996年9月,《产权导刊》以江西省内部资料出版。由于没有国内统一刊号,不能公开征订发行,《产权导刊》印出来后分送给各合办机构,各机构则以支付宣传版面费的形式给予资助。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是全国产权交易机构养育了《产权导刊》。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工作关系,我对《产权导刊》可以说是情有独钟。早在《产权导刊》复刊前,我就是《产权导刊》的忠实读者。北京产权交易中心成立于1996年,当时正处在摸索阶段,无论在组织运作、业务流程、还是理论知识等方面都还不够成熟。一次外地考察的机会,偶得《产权导刊》,真是爱不释手,有他乡遇故,相识恨晚之感。从此,《产权导刊》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我的案桌。它不断地给我们传递知识、信息、经验,不断地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方便和帮助。《产权导刊》已成为从事产权交易事业的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20.
《产权导刊》2012,(9):55-56
会员单位:为落实今年2月8日在青岛召开的协会一届三次理事会会议确定的相关工作任务,依据协会章程中关于会员义务之约定,现就做好《产权导刊》和《中国产权市场年鉴》宣传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