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前越来越多的游客从自然观光旅游转向文化旅游,但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呈现出体验度低、游客满意度低、游客重游率低的局面。文化旅游产品相较自然观光类旅游产品更难直接给予游客体验。本文采用ASEB分析工具,以羌族地区文化旅游产品为例,分析了羌族地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制约条件及提升游客体验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文化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的目的为广东结合资源文化等多项优势,在全国率先推出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历经五年的市场运行,开发成效显著,现对其开发现状及游客满意进行调查,以此展开深度开发。方法是基于养生旅游基地的不同类型,分别设计三类游客问卷,运用因子分析法从游客实地体验中提取满意度因子。结果为初步了解了广东养生旅游者的结构与分布,明晰了三类养生旅游基地游客满意的影响因子及具体项目。结论:针对各因子的具体影响,结合当前广东养生资源文化,提出相应的再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3.
研究城市旅游服务信息设计的新方法用以提升游客体验、传播城市形象。在研究游客认知行为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城市旅游信息,分析游客认知与旅游信息之间的关系,将信息识别、设计表达、形象传播等纳入信息设计过程。通过游客行为分析得出城市旅游信息服务的架构,包含信息服务过程、信息平台搭建、信息传播的方式。结论:以游客认知为基础的城市旅游信息设计可以从使用、体验、传播等方面深度挖掘需求,通过系统化的设计完善信息的表达与传播,改良旅游服务体验,传播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4.
顾雅青 《江苏商论》2012,(6):108-110
对台儿庄古城游客在两个时间段进行问卷调查,设定10个评价要素进行满意度研究,得出台儿庄古城游客总体满意度尚可,但在传统旅游配套设施及服务功能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提出了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加强旅游市场管理、深度开发旅游商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建议,期望以此来提升游客满意度,实现台儿庄古城的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对聊城市文化旅游资源赋存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然后以游客文化旅游体验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为基础对聊城市文化旅游开发的瓶颈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从旅游体验的视角提出聊城市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金慧 《北方经贸》2014,(11):190+192-190
当前中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严重滞后已经成将制约发展的瓶颈,需要新的元素和活力注入。星座文化旅游,就是将最近一直流行的、大众的星座文化,与传统的旅行方式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性格特征,以星座为标准进行划分,设计制定出专属于游客的旅游产品,以此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明确界定了星座文化旅游的概念,在客观认识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分析其深度开发的可行性,并为其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刘宇翔 《中国市场》2014,(51):186-188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一般侧重于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后构建旅游开发模式。由于生态旅游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多数研究很少站在游客的角度进行。本文尝试采用旅游心理学中常用的费宾斯多属性态度模型对游客态度进行调查,并结合生态旅游开发的特点和要求对邛海湿地的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商》2016,(14):283-284
旅游目的地是靠支柱旅游商品来吸引游客的,文化元素是旅游商品设计的重要因素。河北省是文化资源大省,旅游商品能够成为提高文化资源产出效果的重要途径。文章借鉴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发达地区的经验模式,将其总结为美国弗莱格斯塔夫市为代表的城市节庆模式、云南和顺镇的民营小镇模式,以及云南双廊村、四川绵竹年画村和欧美国乡村步道系统为代表的乡村模式。并提出河北省文化资源的旅游商品深度开发的相关建议,包括"软规划"城市中央文化休闲区;引入民营企业深度开发旅游风情小镇;鼓励格调农庄村、艺术风情村、美食之旅村、特色农业村四类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和建设河北省步道系统示范区。  相似文献   

9.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一般侧重于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后构建旅游开发模式。由于生态旅游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多数研究很少站在游客的角度进行。本文尝试采用费宾斯多属性态度模型对游客态度进行调查,并结合生态旅游开发的特点和要求对云南湿地的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解培红 《商业科技》2008,(22):312-313
随着游客消费观念和行为的不断成熟,以及旅游景区竞争的加剧,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将更专注于围绕游客的体验来进行。本文以少林寺为例,以求为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提供一条可操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游客消费观念和行为的不断成熟,以及旅游景区竞争的加剧,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将更专注于围绕游客的体验来进行。本文以少林寺为例,以求为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提供一条可操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北京文化旅游现状及"深度游"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游客对北京文化旅游的深度需求,探讨整合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完善北京旅游品牌形象、丰富旅游地品牌定位,增加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和发展深度旅游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致富天地》2009,(12):17-17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它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和参与功能的农业资源和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让游客领略在其它风景名胜区欣赏不到的自然风光和地域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4.
经济的发展对生态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这使得人们在对经济进行开发时,更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这样的理念下,对森林公园的开发和建设时,应注重减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贯彻落实了经济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在对森林公园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时存在诸多问题,这样的发展状况很难为现今的游客提供功能较强的旅游产品,在现今市场经济中很难得到稳定的经营以及长远的发展。因此,在生态低碳和特文化的理念下进行发展,应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并创新森林供公园旅游产品,这对新时代的森林公园的开发旅游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这样的状况,本文对森林公园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理念与路径选择进行论述,望能为森林公园的建设起到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洁  何靖 《现代商业》2022,(9):56-58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是文化旅游的一种形式,本研究从非遗体验价值中的经济、认知、情境、传承、活态五个价值维度假设验证非遗体验价值对游客非遗旅游支付意愿的影响.通过问卷收集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拟合,发现经济价值与活态价值对游客非遗旅游支付意愿起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认知、情境、传承三个价值对支付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红楼文化是南京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其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对红楼文化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归纳了南京红楼文化遗存的内容,对南京红楼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运用Excell和Spss进行分析,找出了南京红楼文化旅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对红楼文化旅游产品的游客感知度低、旅游开发手段落后、旅游形象不鲜明、产品数量少且缺乏吸引力、参与性体验不足等,以期为后期开发策略提供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武当山是道教文化发源地,拥有极高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当前游客抱怨"上了武当就上当"、武当山旅游市场美誉度较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武当山旅游市场重新定位,有针对性地提出"游武当先考试",将其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融入到营销策略中,凸显"皇家道场"这一道教圣地文化,从而大力提升其美誉度,保持游客忠诚,促进当地旅游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近年来,随着游客需求的多元化发展,游客对于旅游过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需求日益高涨,文化与旅游的关联性也日益密切。本文从中华饮食文化的美学特征出发,探讨了传统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关于饮食文化审美的旅游发展建议,并有针对性的对湖湘饮食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的需求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积淀的乡土情结,而城市人工造景的视觉疲劳也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催化剂。孝文化背景下的体验式乡村旅游立足于给游客提供一种深度文化体验的传统文化之孝文化的感悟,创造出高品位、精需求的文化与环境的盛宴。本文从体验乡村旅游和孝文化入手,通过对孝文化背景下体验式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和对乡村旅游项目的分析,提出孝文化背景下体验式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世界著名自然遗产地张家界虽然已经开发,但其总体面貌还未充分展现在世人面前,未被游客全方位、多层次的感受体验。本文以游客的调查问卷为基础,对世界遗产地张家界的旅游产品深度开发进行研究。通过因子聚类归纳了张家界遗产内涵的产品表现形式,分析了产品体系开发的路径;进行满意度分析,提出进一步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