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东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0),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1817亿吨,其中中东的储量就达102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56.6%。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大、产量高、油质好、油层浅、易于开采,且离海近,便于运输。因此,质优价廉的中东石油对石油消费国来说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随着美国逐步从伊拉克撤军,中东局势向缓和的方向发展,在以稳定促发展的道路上,中东产油国加快了石油生产和勘探的步伐,进一步为石油开发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2.
国家发改委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石油净进口达1.36亿吨,约占全国石油消费量的42.9%。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到4.5亿吨至6.1亿吨,而国内可供量却只有1.8~2亿吨,缺口达2.5~4.3亿吨。由于中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全部要依靠进口。到2020年前后,中国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能源紧缺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而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中亚、南美和东欧等地区,并且中国约65%的石油进口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而马六甲海峡对中国能源…  相似文献   

3.
中东的石油蕴藏量十分丰富。整个中东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2.3%,达558亿吨(见表一)。在如此巨大的储量中共打了一万口井左右,而真正投产的却只有二千口井,然而中东的石/油产量却占了资本主义世界总产量的50%。中东石油的蕴薄量不仅大而且集中。世界上六十八个(不包括我国油田)储量1.3亿吨(10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在伊拉克、海湾乃至整个“大中东”的影响力大为增强,但是,美国在“大中东”并不能为所欲为。对“大中东”的战略与对策成为美国总的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但美国的战略目标不不仅限于石油。伊拉克战争是确立美国对欧亚中南部地区霸权进而称霸整个欧亚大陆的更大行动的一部分。美国政府打算以伊拉克为突破口在“大中东”地区推进民主化改革,但“后萨达姆时代”伊拉克的政治整合,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美国改变“大中东”社会制度的构想能否实现,仍然存在一些变数,而剧烈的社会变动不可能不对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中东石油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沙特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高的国家。据BP公布的统计数据,2004年沙特已探明储量为361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2.1%;2004年产量为5.06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3.1%;2004年,台油业占沙特GDP的42.6%,石油出口收入为777.96亿关元,占政府税收的83%。石油业也带动了沙特其它产业的发展。目前,沙特已经成为中东地区外商投资的热土。  相似文献   

6.
长久以来关于中东的定义有多种,系指连接欧洲、非洲和亚洲的大片陆地,本文中所指的中东地区为东起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至地中海的15个国家(及一个中立区)的总称。中东石油储量据总部设在英国的独立机构-石油消耗分析中心(OilDepletionAnalysisCenter)评估,中东地区石油总储量为805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42%。沙特阿拉伯拥有石油总储量3000亿桶,雄居中东第一,伊拉克和伊朗分别为1350亿桶和1300亿桶,紧随其后。沙特、伊拉克及伊朗石油总储量之和占中东地区石油总储量70%还多。有趣的是,中东石油总储量的90%集中在沿波斯湾两岸的狭长“马蹄形…  相似文献   

7.
随着石油探明储量的不断增长,非洲已被誉为“第二个海湾地区”。2004年,非洲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已达149亿吨,几站等于俄罗斯和独联体东部国家的水平,比亚太地区(55亿吨)的两倍还多,尼日利亚,利比亚以及阿尔及利亚油气资源尤为丰富。为防中东地区局势动荡造成石油供应危机,跨国公司纷纷加大对非洲的油气投资,预计今后5年,跨国石油公司仅对西非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投资每年都将超过100亿美元。[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2005年,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储量增长比2000年增长了214.7亿吨,年均增长率为2.86%;世界原油产量达到38.95亿吨,5年间增加了2.81亿吨,年均增长率为1.5%;世界石油消费量为38.37亿吨,5年间增加了3.00亿吨,年均增长率为1.6%;世界石油总贸易量达到24.6亿吨,比2000年增加了3.71亿吨,年均增长3.3%.统计显示,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和投入的增加,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储量仍在稳步增加;石油供应总量仍大于需求,但需求的增长速度略高于供应的增长;石油资源和主要消费区域的分布不平衡,导致石油贸易量稳步增加.石油供需基本面保持平稳,但是欧佩克剩余产能不足和世界主要炼油能力满负荷运行,使全球石油供应显得紧张,对油价产生一定的压力.中东地区频繁发生的恐怖活动以及对部分产油国石油设施的破坏,加剧了原油供应紧张的局面,从而推动了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  相似文献   

9.
根据美国《油气杂志》(Oil&Gas Journal) 2011年12月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预计2011年全球石油产量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36亿吨以上.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以下简称“石油储量”)达到2086亿吨,在上年大幅增长8.5%的基础上继续攀升3.6%.全球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以下简称“天然气储量”)达到191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2011年,中东地区石油产量、油气储量的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10.
受全球经济低迷、乙烯新增产能投产以及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2009年世界乙烯产能达到1.33亿吨,需求量为1.12亿吨,装置开工率为84.2%,产能过剩约1500万吨,占需求量的13.4%。中东地区多数项目推迟投产;中国和沙特乙烯产能增长迅速,地位进一步巩固;装置规模和集中度继续提高,2009年全球266家乙烯生产厂的平均规模为50.0万吨/年,同比增长4.0%;国际大型石油石化公司仍是乙烯生产的最主要力量,2009年世界十大乙烯生产公司的产能总计6121.8万吨,占世界总产能的46.0%;中东地区成本优势十分显著。未来5年世界乙烯产能还将稳定增长,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中东和亚太地区;东北亚将成为世界乙烯需求量最大的地区,占全球乙烯市场需求比例将由2000年的21%增长到25%,中东将由7%上升到16%,北美将由33%降至24%。具有原料优势的中东地区以及具有市场潜力的亚洲地区大量乙烯新增产能的陆续投产,必将导致亚洲、北美以及西欧地区一些竞争力差的装置永久性关闭。  相似文献   

11.
王才良 《中国石化》2007,(12):48-50
伊朗现今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是世界上的“石油天然气大块头”。截至2004年年底,伊朗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当年产量2.026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2%,居第四位。伊朗也是石油出口大国.2004年石油出口量为1.293亿吨,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5.4%。  相似文献   

12.
对中东石油发展前景的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前高油价下,石油产量“顶峰论”、“石油枯竭论”再度盛行,引发人们对世界石油前景的深思和对石油发展战略方向的讨论。尽管有人对作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和出口区的中东的石油前景作出了悲观论断,然而有一个事实不能忽略:新技术和新工艺的采用不仅可以减缓油田产量的下降,还可以使已进入“壮年期”的油田得以长期稳产甚至增产。基于对中东不同类型产油国油气开发阶段的客观分析和根据相关参数所作的产量预测,可以得出结论:中东的石油前景不是“黄昏的落日”,中东的石油产量远未达到“顶峰”。由于中东产油国长期执行“限产保价”政策以及部分国家战火连绵,中东的很多地区勘探程度不够。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技术水平、使石油政策向有利于石油开发的方向调整等是中东石油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世界石化工业史上最大规模的乙烯裂解装置建设计划正在中东这块富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土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据估计,2010年前有大约2400万吨/年的乙烯产能将在中东地区建成投产,其中沙特、伊朗和卡塔尔这三国的新增乙烯产能将达到2100万吨,年,约占中东新增乙烯产能的约90%。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经过多年的发展,中石油的国际化业务已经取得骄人的成绩。截止到2006年,该公司已在全球26个国家拥有69个油气投资业务,初步形成了非洲、中亚、中东、南美和东南亚五大油气生产发展区,拥有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亿吨,剩余可采储量8.8亿吨。  相似文献   

15.
1960~1969年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 1960年9月9日至14日,中东主要产油国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以及拉美产油国委内瑞拉五国的石油部长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了五天会议,宣布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这五个发起国当时是世界除美、苏以外最重要的产油国和石油出口国。1960年它们拥有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242.65亿吨,占全世界剩余可采储量的66.67%(正好是2/3);当年它们的石油产量为4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7%;出口量达3.1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出口量的81.43%。这些产油国本应在世界石油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当时它们的石油主权还掌握在  相似文献   

16.
2015年,世界净增乙烯产能约为616.5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达到1.59亿吨/年,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中东和亚太;世界乙烯需求量增加约490万吨,需求总量达到1.48亿吨.随着乙烯原料价格走低,乙烯生产毛利总体好于上年,装置开工率继续回升.油价下跌降低了石脑油制乙烯生产商的生产成本,间接提高了以石脑油为原料的石化生产商的竞争力.北美地区继续推进新建裂解装置,油价下跌影响部分项目的投资决定;欧洲乙烯业盈利好转,加快整合,日本继续关停落后产能;“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的乙烯业稳步发展,印度、中东地区乙烯业继续扩能.预计2016年世界新增乙烯产能约380万吨/年,增速明显放缓,世界乙烯总产能接近1.63亿吨/年;乙烯需求将增长约500万吨,需求总量将达到1.53亿吨/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油需求的高速增长和石油产量的有限增长,将对亚太地区和世界原油及油品市场产生影响。预计到2000年中国的油品需求将超过2亿吨,到2005年将增加到2.6亿吨。2000年中国原油产量预计约为1.6亿吨,原油和油品净进口量分别为2000和3000万吨;到2005年原油和油品进口量将分别达到7000和3500万吨。中国缺乏炼油业投资,严重依赖油品进口,可能会带动亚太地区油品价格上涨,同时也会增加中国自己的石油进口费用;而外资进入下游业,目前面临产品定价、市场准入和管理控制等一系列障碍。到2005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将高度依赖一个地区即中东所生产的石油。与美国多样化的进口来源相比,在石油供应保障方面,中国的处境并不安全。  相似文献   

18.
“煤电油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四大难题,已形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据预测,2005年、2010年、2015年我国原油产量将只能分别达到1.73亿吨、1.75亿吨、1.85亿吨,我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2020年预计为1.8~2.0亿吨,然后将逐渐下降。而我国石油消费却在不断增长,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全年原油消费量达到2.5亿吨以上。2004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已达1.2亿吨,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正在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9.
根据美国《油气杂志》(Oil&Gas Journal)2011年12月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预计2011年全球石油产量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36亿吨以上。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以下简称"石油储量")达到2086亿吨,在上年大幅增长8.5%的基础上继续攀升3.6%。全球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以下简称"天然气储量")达到191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2011年,中东地区石油产量、油气储量的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20.
《国际石油经济》2008,(9):72-73
投资与合作 三星公司与巴林石油公司签署润滑油工程建设合同 巴林石油公司(BAPCO)总投资约4.3亿美元的润滑油工程项目即将启动。该项目年产量为40万吨,将是中东地区最大的润滑油生产厂。中标的韩国三星工程建设公司(SAMSUNG Engineering)与巴林石油公司签订了3.14亿美元的工程建设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