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程鹏 《中国经贸》2008,(24):139-140
本文在股权分置改革这个新的背景下,分别站在外资和上市公司两个角度对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的正负面效应加以分析。在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我国上市公司在面对外资的并购活动时,既要充分发挥外资并购的正面作用,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要努力避免外资并购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使外资和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并购达到“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实行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逐步进入了全流通时代,这给外资企业并购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了宽松的外部条件,外资并购后的企业与原外资企业之间存在着相关利益必定会牵扯到相关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那么应如何对外资并购所带来的企业关联交易问题进行监管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文章从关联交易的概述出发,阐述了并购企业关联交易产生的原因、并购给关联企业之间交易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邓磊 《特区经济》2008,(12):109-111
在可观察的后股权分置时代,证券市场法律监管重心将是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执行的监管,以及对经由股权分置改革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再次引入权证的发行和交易的监管。同时,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将催生一个特殊的并购市场,对这一特殊并购市场的法律监管也会是重点。  相似文献   

4.
在股权分置改革和金融危机背景下,基于1998~2011年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数据,采用函数性数据分析方法,对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动态演变特征和演变路径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受股权分置改革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沪、深制造业并购重组呈现阶段性特征。在这一过程中,股权分置改革对沪市制造业并购重组的影响较深市要大;金融危机对深市制造业并购重组的影响较沪市要大;经济刺激计划对深市制造业并购重组的作用大于沪市;沪、深两市制造业并购重组之间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文章还发现,沪、深制造业并购重组动态演变路径呈"发散式螺旋"特征,二者具有显著差异,今后一段时期沪、深制造业并购重组将分别处于低潮期和活跃期。  相似文献   

5.
一、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概况 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政府自2001年起放松了对外资开放领域的限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法规。外资开始火规模并购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股权分置制度改革以来,外资并购具有行业龙头地位的优质大型国有企业的行动更加踊跃。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对并购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4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理顺了市场定价机制,从制度上消除了市场股份转让的制度性差异,对于恢复资本市场功能,并由此推动资本市场全方位改革具有历史性意义。该文主要从支付手段、并购主体和并购模式等方面探讨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并购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股改以来,上市公司的并购无论是在交易金额还是在发生数量上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新《公司法》颁布、股权分置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若干重要行业的WTO过渡期即将结束这三股力量的助推下,中国并购市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自2005年4月29日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截至  相似文献   

8.
陈华 《特区经济》2011,(1):253-254
国外资本并购我国的上市公司对我国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外资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能够加速我国现有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在公司内部可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还可以提高公司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与此同时,外资的引入也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为此,必须从法律角度对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规制。从法律角度来看,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法律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完善我国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及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逐步解禁而将使上市公司真正进入全流通、大型国有企业的加速整合上市、包括并购在内的资本市场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施行、直接融资比重的不断增大等,形成了以上市公司为目标的并购新市场环境。本文以新市场环境为背景,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股权分置背景下企业并购的可能性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按照能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被区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这是我国在经济体制转轨期间证券市场产生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一直影响证券市场的规范运行.从2004年开始股权分制改革,出现了企业并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贾洪涛 《北方经济》2006,(12):56-57
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和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跨国公司加快了在我国并购的力度,已经影响到我国的产业安全.全面分析跨国公司并购动因,考察并购的发展和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几股“春风”的推动下,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呈现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崭新局面2006年对于中国并购市场是一个特殊的时点,在新《公司法》和《证券法》颁布、股权分置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以及以国际股权私  相似文献   

13.
冯齐 《北方经济》2008,(22):47-48,65
本文在构建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2000~2005年发生在我国沪深两大证券市场上被外资并购的上市公司案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并购相关性、股权集中度、主并公司地区差异、并购方式等四大并购因素对目标企业竞争力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地采用换股方式进行并购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解决以后,将会给企业并购、产业整合提供更加市场化的平台与方式。首先,全流通为并购提供了良好的定价基础。股权分置使资本市场定价缺乏基准,公司的优劣不能表现在股价的高低上,这种条件下的并购就难以发挥资源配置的作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和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跨国公司加快了在我国并购的力度。已经影响到我国的产业安全。全面分析跨国公司并购动因,考察并购的发展和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市场上,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最为生动的体现形式,通过并购,使资源向效率更高的主体集中,同时形成对低效率上市公司的强大外部压力,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而股权分置这个制度缺陷的存在所可能带来的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显著制约了资源配置功能的优化,其中突出表现在并购活动受到显著的抑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在股权分置制度缺陷基本解决、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后,最为引人注目的市场新趋势之一,必然会是日益活跃、形式不断创新的市场并购。  相似文献   

17.
G时代上市公司并购风鹏正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嘉 《上海国资》2006,(6):14-15
全流通时代,收购方式和支付方式的多元化将极大地推动上市公司并购市场的繁荣中国证监会自2006年5月22日起至31日就《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既是新《证券法》、《公司法》精神的体现,也是股权分置改革成果的体现,其出台必然会极大促进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分置问题一直被认为是我国股票市场有别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不规范的深层次原因,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出在理论上消除了这种特征.文章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问题一直被认为是我国股票市场有别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不规范的深层次原因,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出在理论上消除了这种特征.文章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实证效应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外资并购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案例倍增。本文拟以中国证券市场上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事件为例,分析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与趋势,管窥跨国并购对于中国企业经营业绩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