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生产力问题的讨论,仍有方兴未艾之势,除了继续讨论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的要素、生产力发展动力等问题外,很多同志还围绕着如何建立生产力经济学这门学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有益的探讨。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什么是生产力许多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基本是相同的,但表述上不完全相同。例如有人说,生产力“是指人类社会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并在生产中积累起来的社会物质力量。作为一种社会物质力量,就只能是现实的,不应该是潜在的”;蔡钤说,生产力“实际上就是人们的劳动力和被人们认识、利用的自然物、自然力结合一起构成的一种物质力量”;晓亮说,生产力“指的是,在现实的社会生产中实际发生作用、能够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最近,理论界提出了衡量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问题。在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衡量的标准应当是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定;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只能用生产力标准。我赞成第二种意见。理由有二:其一,所谓“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就是改造传统的生产关系模式,进行制度创新,使现实社会主义从理想化的原则框框中解放出来,生产关系改革的成功与否不能用本身来衡量,需要借助于实践检验的生产关系原则、借助于生产力这个标尺;其二,改革的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  相似文献   

3.
自然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空间或场所。自然环境的特点,以及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环境因素的质量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本身和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再生产条件。因此,研究自然环境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和保护好自然环境,对提高生产力水平有重大意义。一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历史表明,自然环境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客观条件,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就是它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自然环境为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提供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定义和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刍议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生产力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或生产方式下,由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的生产的活动不断随机组合着的具有运动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等特点的一种社会共同活动方式。其中,物质生产活动是基础,精神生产活动是关键;人的生产的活动是核心.教育是"生产人"的活动过程。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教育水平,实际上是其生产力水平的象征和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无休止的矛盾运动过程是推动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发展旅游业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英建 《经济师》2000,(6):71-72
一、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就是发展生产力以服务业为幅射面的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支柱和龙头。如同人们的吃、喝、穿、玩、住是生产“生产力”一样 ,第三产业可以说是产生第一、第二产业的基础。离开了服务业任何产业都无法生存和发展。在这方面恩格斯早就有关于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生产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论述。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在资本的流通领域的获得 ,是生产过程得以开始的前提条件 ,没有它就不会有生产过程的开始 ;生产出的商品不通过流通领域很快进入消费 ,即使不是无用品也是积压品 ,用我国当今的现实来说叫做“供大于需”。没有吃…  相似文献   

6.
试论社会主义信息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信息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经济信息作为生产力中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诸实体性要素的粘合剂,作为促进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启动机,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伴随始终的。信息与材料、能源并列为一切劳动过程的三种不可或缺的要素。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经济信  相似文献   

7.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者相辅相成。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人们将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之内,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都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使污染物产生量最小化,使废物得到无害化的最终处理。节约本身就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重要途径。节约资源可以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没有资源节约就不能减少废物排放,也就谈不上环境友好。另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优良的环境既是…  相似文献   

8.
《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明确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关于生产力和交往的辩证关系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分工与交往是同义相释,通过对生产力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交往表现形式的分析,认为分工本身就是交往;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之上,来理解生产力、分工和交往是一个和谐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徐慧荣 《生产力研究》2000,(5):22-26,31
本文认为生产力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生产力诸因素的矛盾运动。由于生产力诸因素在生产力发展史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因素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 ,其矛盾运动具有不同特点 ,总的趋势是由简单向复杂 ,生产力运动发展从缓慢到迅速、由片面向全面、完善、最佳化。由于生产力诸因素的变换 ,导致历史上形成不同的生产体系 :生产 ④① 技术 ③② 生产 ;生产 ④① 技术 ③② 科学 ;科学 ④① 技术 ③② 生产和“科研生产联合体”。生产力诸因素的变换趋势是 :科学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 ,劳动者愈来愈被从直接生产过程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0.
倡导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信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倡导科学精神不仅要“脱贫” ,而且要“脱愚”。科学作为对客观物质世界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作为从实践中获得的以逻辑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体系 ,它一开始就是并且永远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革命性力量。首先 ,科学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表现在它能够转化为生产力 ,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 ,从一定意义上说 ,现代技术、现代社会生产力乃是现实的、物化的科学知识。邓小平总结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中的作用 ,得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结论。其次 ,科学不仅通过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 ,而且它本身就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作为资源之一,它与人力资本是有区别的。人力资源只是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若这种能力未发挥出来,它就仅仅是一种潜在的劳动生产力,若开发出来,它就变成了现实的劳动生产力;只有当人力资源在它不断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更大的新价值来,人力资源才具有资本的属性。因此,一个企业能否将其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是关系到企业能否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生产力均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科学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理论关系.而技术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能动关系。科学和技术作为人类实践的认识成果,其本身也就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因此,从逻辑上看,三者同属于人类相对于自然界的活动能力的范畴,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但是,这种逻辑上的相关性并非一开始就是显性的。亦即是说,这种相关性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表现为现实相关性。鉴于此,我们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也只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成立。它是社会历史演进的一个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3.
<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繁荣发展科学技术的最佳环境是技术市场。只有科学技术被应用到生产和经营领域,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这种转化的最佳机制是市场机制。市场不仅为技术的转化提供媒介,而也为科学技术本身的生产提供动力机制和竞争机制,促使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而我国的科技市场正在起步,还很不完善,这成为阻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障碍。本文就解决我国目前的技术市场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同物质生产劳动一样,这种生产劳动也存在着一个生产力的问题,即精神文化生产力。精神文化生产力通常有三个意思:间接物质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就精神生产力而言,它包括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与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能力两个方面,其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等静态性要素和生产、流通、交换过程中的互动机制等动态性要素。  相似文献   

15.
引进或开发实施一项专利技术,对搞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生产力发展具有较大意义。但是,专利技术转化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即涉及到专利技术本身是否成熟的问题,又涉及到政策、体制、管理、市场等社会诸多方面能否协调运作的问题。因此,对专利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索县级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运行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一、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难点 1、专利技术上的误区。科技界普遍存在重成果轻专利的思想,至于专利技术能否推广应用,能否产生经济效益则很…  相似文献   

16.
张敏  柳亚 《当代经济》2007,(11):129-130
精神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同物质生产劳动一样,这种生产劳动也存在着一个生产力的问题,即精神文化生产力.精神文化生产力通常有三个意思:间接物质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就精神生产力而言,它包括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与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能力两个方面,其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等静态性要素和生产、流通、交换过程中的互动机制等动态性要素.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被人们充分的认识和接受。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业科技人员通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所创造出来的农业知识产品。在朱应用于生产之前,还只是一种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而不是现实的,物质形态的生产力。如何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之花生产领域发挥作用,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则需要一定的过程和一些重要条件。一、农业科技成果必须具有可推广的价值科技成果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是学术价值的高低并不代表其可推广价值的高低。衡量产品的推广价值标准主要包括产品的可靠性、实用性和效益性。显然,…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产力中的第一要素——资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生产方式是资本的生产方式这一角度 ,分析了现实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资本。文章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 ,吸收现代产权理论的研究结论以及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成果指出 ,形成现实生产力的投入要素 :资本物品、土地和劳动三者之间 ,资本物品具有凝结其它要素进入生产过程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者根据生产力系统构成要素的分析,认为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它的内涵包括:(1)管理作用于生产活动过程的直接性和客观性;(2)管理对于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直接性和客观性;(3)管理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和认值性;(4)管理对于科学技术转交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性和转化性。文章认为充分认识管理也是生产力,对于强化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这个词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有两种含义:第一指生产水平,生产效率,它和“劳动生产率”是同一的意思;第二是指生产力包含的因素。前一种是生产发展的结果,后一种是生产力诸要素的组合。这种组合体系,构成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只有这种“能力”,才能有新的生产产品,才能有新的生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