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追逐本地区经济利益和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形成了GDP增长的经济政治激励机制,在促进中国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得地方政府长期忽视公共服务的供给,从而导致了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短缺和城乡间、地区间的不平衡。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低效率的现状,必须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财政分权体制,明确划分政府间的事权与财权,规范财政支出结构,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切实从体制和机制上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体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界定入手,阐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概述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指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别和地区性差异的问题,并从财政体制入手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缘由,指出各级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现有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缺陷以及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失衡是产生这一问题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划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强化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以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3.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的政治经济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公共服务对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本文在我国的政府治理体制背景下,基于财政分权理论,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公共服务供给失衡背后的政治经济逻辑.地方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激励来自中央政府的经济发展绩效考核,而不是享受公共物品的当地居民的评价,所以财政分权会造成地方政府官员对任期内经济增长作用不十分显著的公共服务供给的失衡.本文以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这两项基本公共服务为例,基于1995-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分权的效应,结果发现财政分权对公共服务的供给的影响显著为负.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本公共服务对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本文在我国的政府治理体制背景下,基于财政分权理论,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公共服务供给失衡背后的政治经济逻辑.地主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激励来自中央政府的经济发展绩效考核,而不是享受公共物品的当地居民的评价,所以财政分权会造成地方政府官员对任期内经济增长作用不十分显著的公共服务供给的失衡.本文以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这两项基本公共服务为例,基于1995-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分权的效应,结果发现财政分权对公共服务的供给的影响显著为负.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财政风险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债务、财政支出与收入、财政赤字与管理体制等方面。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现行债务管理与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及其短视行为、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及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等。应增强风险意识,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合理界定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按照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原则,正确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广辟财源渠道,进一步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地方债务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地方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分析了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的影响效应,并实证检验了省以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的影响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性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而专项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补效应,并且地方政府并不存在反应过度问题。本文的政策建议是:从短期来看,中央政府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基层政府的财政债务负担,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可以有效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从长期来看,应进一步完善分税格局,给予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更多与其事权相匹配的税权能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将金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基本的出发点是解决各地区普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运用中国1996—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从财政压力的角度实证分析财政分权体制下金融抑制背后的财政成因,结果显示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地区所面临的财政压力越大,其金融抑制程度则越高,证实了受制于自身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确有干预地区金融资源的行为。因此,在推进金融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财政体制与金融体制的协调,进一步理顺我国的财政分权体制,完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8.
造成我国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很多.就制度方面而言,主要表现在我国政府财政层次过多,地方政府间事权与财政支出责任划分不明确,税收体系不健全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因此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县乡财政解困的制度构建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减少政府财政级次,规范各级政府财力分配.(2)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政支出范围.(3)完善税权划分和协调机制,确保基层财政收入.(4)完善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的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央与地方之间,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事权常作非正式调整,财力也常发生非正式转移配置。从总体来说,事权下移,财权有所上收,而财力则作不规则转移,这直接导致了基层县乡政府的财政困局。财政转移支付作为一项贯彻国家政策意图、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财政平衡制度,在我国由于其法律规制的程度过低,其实效难以充分发挥。因此,循序渐进,实现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治化是一项紧迫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考察对象,在"投入-产出-受益"三维框架下构建了2003~2010年中国省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检验了中国转移支付制度对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转移支付制度对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有负向影响。调动地方政府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积极性,需要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绩效导向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官员激励晋升制度,以防止地方政府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指标,挤占基本公共服务资金的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建立了财政分权与我国公共服务提供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我国30个省市义务教育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义务教育的提供效率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表明提高财政分权度总体上有利于提高我国义务教育的提供效率,但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另外,财政分权对我国公共义务教育产生了“性别效应”。我国在维持现有“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支出体制的基础上,应利用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开拓县级财政收入源泉、规范地方政府支出结构等措施来降低财政分权对部分省份义务教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财政能力和财政需求两方面考察影响小学教育投入的诸多因素,通过建立小学教育投入模型分析财政转移支付各种形式对小学教育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财力性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最强,但由于地方政府缺乏将财力性转移支付用于小学教育的动力,通过法律约束是促使地方政府加大对小学教育投入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关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乡公共服务的不平衡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特征之一。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具有必要性。具体包括实行全国范围内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其与之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建立全民的免费医疗制度与实行全民义务教育制度三个方面。当然,相关制度的构建需要收入分配型财政制度、与支出相对应的财政资金以及必要的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基本支撑。  相似文献   

14.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现行分税制条件下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实施多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实现均等化目标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需要进一步提高两个比重,扩大转移支付规模;加强转移支付立法;明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财权范围;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区域财政支出与该区域的经济增长关系密切,通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99--2010年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区域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正相关,而且弹性相同,但由于各地级市的软硬件基础条件相异,所以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程度不一;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滞后期,且滞后效应明显,在第3年到达最大。并认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区域之间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财政支出效果评价体系是达到提高财政支出资金效率,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减小区域经济差异等目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分税制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制度创新,它对于完善我国的财税体制、规范政府间的分配秩序以及提高中央财政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通过左右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以及支出偏好而对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状况产生影响。通过测算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支出的变异系数和均等化系数来分析各省市由于分税制带来的财政能力不均等所导致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差异及其原因。建议通过采取改善我国转移支付体系、重新划分共享税与中央税和加强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建设等措施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央对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是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解决纵向和横向的财力不平衡,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文章拟从纵向和横向的均衡目标出发,通过均等化指标的构建,分析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均衡能力,并提出要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进一步优化专项转移支付结构,逐步改革税收返还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持续回落,而财政支出仍保持较快增长,财政收支压力开始逐步显现,这从侧面反映了财政可持续性的问题. 表象之下的症结主要在于我国现行财税体制与经济新常态发展的不适应,因此尽快建立健全直接税与间接税并重的现代税收制度成为了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财政可持续的"发展性"和"公共性"双重要求来看,推进我国房产税改革,不应以调节居民贫富差距或建立地方财政收入来源作为单一的主要目标. 而是必须同步推进,将地方财政收入来源与公共教育等财政支出挂钩,以市场化机制激励地方财政努力、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促进政府部门回归公共服务本位.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但是财政生产性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不断缩小。本文从政府支出的公共品模型和拥挤模型出发,对国家财政、地方财政总支出和生产性支出规模的经济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1)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仍需要政府强力推动;(2)中央财政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远高于地方财政生产性支出,(3)国家财政的非生产性支出规模过大,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区域财政支出与该区域的经济增长关系密切,通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福建省9市1999--2010年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区域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正相关,而且弹性相同,但由于各地级市的软硬件基础条件相异,所以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程度不一;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滞后期,且滞后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