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庞庞塔矿10#煤层位于河东煤田山西组的下部,上距5#煤层40.90~56.15m,平均50.13m。煤层厚度为7.45~13.30m,平均厚度为11.8m。10#煤结构复杂,一般含夹矸1~4层,夹矸厚度0.10~0.38m,岩性多为碳质泥岩,对开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陕煤化集团彬长矿区大佛寺煤矿40104工作面为401采区首采面,工作面走向长度1920m,切眼长度260m。工作面为高瓦斯超长工作面。该工作面回采4号煤层。赋存稳定,厚度13.4~16.5m,平均厚度15.1m。煤层结构简单.含两层夹矸。赋存较为稳定,其中下部夹矸厚度0.05~0.10m.其距煤层底板1.0~2.0m不等,上部夹矸厚度0.2-0.4m,平均0.35m,距煤层顶板平均0.4m,岩性均以泥岩为主。  相似文献   

3.
综采工作面过较大落差的断层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难题。显德汪矿1921综采工作面的煤层平均厚度为2.2m,该工作面在推进的过程中运输巷遇到一个前上正断层,该断层的产状为:落差5.5m(多于采高的2倍)、走向与工作面运输巷夹角为65°,断层面倾角为85°。向工作面内延伸60余m。[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地质概况与工作面生产条件1.煤层赋存条件范各庄矿2429S工作面为12煤层与12.5煤层合区回采。该区域煤层为复杂结构厚煤层,12煤层与12.5煤层夹层为粉砂岩,平均厚度0.71m。合区煤层平均厚度6.5m,煤层平均倾角9°。2.主要地质构造2429S工作面地质较复杂,工作面中边眼范围内赋存一组断裂构造带。3.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工作面参数:设计工作面可采走向长度为1736m;倾斜长度188.2m,合区煤层平均总厚度6.5m,其中平均采高2.8m,放顶高度为3.7m,采放比为1∶1.32。二、回采工艺方案比较1.技术比较依据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需要,结合2429S工作面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高河煤矿所采3#煤层为本井田主要开采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埋深一般在450~550m以上。夹矸0~5层.一般1~2层,厚0~1.45m.一般厚0.27m.以距底板约1.2m左右的一层较为稳定:煤层可采厚度为5.15~8.44m.平均厚6.71m,厚度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6.
一、工作面概况 大雁煤业公司一矿西六采区一段西翼27#层,煤层平均厚度为7.27m,煤层倾角变化较大,由东向西煤层倾角逐渐增大,在开切眼处倾角达30°;27#煤层伪顶为0.4m的碳质泥岩,固结性较差、较软;直接顶为2.0m泥质粉沙岩,泥质胶结;煤层底板为3.50m厚粉沙质泥岩,固结性较好,遇水膨胀变软。根据该煤层赋存条件,设计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放顶煤方法进行开采。工作面选用支架为ZFS-4000/1.5/3.2La型尾梁插板低位式综放支架。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高阳矿七采区为新扩采区,7204工作面为首采面,1996年6月份投产,投产一年多来,由于工作面顶板节理发育,煤层松软,严重影响正常的安全生产。为解决煤壁严重片邦及机道拉槽多发故障,我们作为一个课题提出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试验。 7204工作面走向长850m,倾向长160m,回采2#煤层(该处1#煤层不可采),煤层厚度1.72-2.1m,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倾角2—8°,平均6°,2#煤直接顶为灰白色中粒砂岩,厚度2—5m,伪顶为灰黑色砂质泥岩,厚度为0—0.5m,底板为灰色砂质泥岩。7204工作面采煤方法为单一长壁顶板全部垮落  相似文献   

8.
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公乌素矿16#煤1604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8.5m,工作面倾斜宽度300m,工作面处于倾角变化带倾角18°-38°,平均坡度35°,工作面走向长度1770m,储量620万t。为了合理开拓采区,充分开发资源,大力提升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工作面采用了综合放顶煤工艺。  相似文献   

9.
胜利煤田一号露天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西北部伊利勒特苏木境内。主采煤层为 5 #和 6# ,5 #煤层储量利用厚度为 0 .10-3 2 .0 2 m,平均厚度为 13 .8m;6# 煤层储量利用厚度为 0 .4-92 .99m,平均厚度为 3 2 .67m。煤层为近水平煤层 ,倾角小于 4.5 0 ,5 # 和 6# 煤层间为60 -80 m的剥离物 ,其岩性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粗砂岩及砂砾岩。无运输倒堆工艺适用于倾角小于 80 -10 0 的水平或近水平矿床。简单无运输倒堆工艺是指 :借助倒堆设备 (机械铲或吊斗铲 )将剥离物直接倒入采空区。复杂倒堆工艺是指借助倒堆设备分数次将…  相似文献   

10.
古城煤矿在井田采动影响范围内的地表建(构)筑物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范围广。主采3#煤层.底板等高线为-505~1000m,采深为555~1050m.倾角10°~25°,主采煤层位于山西组的下部.平均厚度8.6m,层位稳定。构造中等发育.受兖州向斜构造影响.局部倾斜断层较为发育.落差为0~70m不均.两断层间次生构造发育,对工作面布置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一、概况 鹤煤十矿1303外工作面上顺槽长230m.下顺槽长250m.切眼长38m,最长达140m。平均倾角20°。开采二叠系山西组二,煤层,平均厚度6.98m。初期工作面为单体柱结合π型梁两梁五柱支护。为提高回采工作面机械化水平.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更换为悬移支架支护。  相似文献   

12.
四川华蓥山广能集团李子垭煤矿的煤层大部分区域分为上下两个分层。上分层煤较厚(平均厚度1.3m),顶板较好.开采顺利,至2005年时几近采完。然而.下分层煤由于太薄(平均厚度0.85m,人员在工作面只能爬行.给开采增加了很大难度),顶板条件不好(下分层煤与已经开采的上分层煤之间的层间距为0-3.9m.平均1.46m.  相似文献   

13.
河北金牛能源股份公司显德汪矿1#煤层直接顶以粉砂岩为主.平均厚度4.0米;老顶为细砂岩,平均厚度4.5米;直接底为粉砂岩,平均厚度为9.2米。1#煤层结构简单.中部有一层夹矸,厚约0.03米,为炭质泥岩或粉砂岩。煤厚0.5~1.86米,平均1.39米。  相似文献   

14.
正开滦集团蔚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西细庄矿年产量为60万吨,属于中小型矿井,煤炭储量较小。2010年后可供开采的煤层为1#煤,服务年限5~6年。1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位于窑坡组一段下部。可采煤层大都集中在北部,南部基本属于无煤区。下距奥陶统灰岩顶面1.27~18.10m,平均间距为7.86m,埋藏深度为143.59~336.50m,平均埋深243.19m,南浅北深。煤层厚度0.12~5.11m,平均厚1.95m,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15.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大淑村矿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可采煤层为2#大煤和4#野青煤,其中2#煤层为突出煤层.4#煤层为解放层。4#煤层位于2#煤层下方,层间距平均为38m。  相似文献   

16.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孜矿井田中、西部沿5煤层侵入的巨厚火成岩,呈岩床分布,沿走向绵延长度6.5km.在19勘探线附近,地层有轻微褶曲,火成岩厚度突变,19勘探线以西厚度大于110m,最大厚度达174.2m,19勘探线以东厚度小于50m.火成岩在矿井西翼Ⅱ102采区分布稳定,其厚度一般大于120m,距10#煤层160m左右.Ⅱ102采区现已回采4个工作面,采空区倾向宽度接近400 m,但巨厚火成岩仍然没有破断垮落,其下部产生了较大离层空间,使得采空区无法承载,形成了较大范围的高应力集中区域.  相似文献   

17.
综采放顶煤采煤法一般适用在缓倾斜煤层,煤层倾角不大于15°,走向起伏坡度不大于5°,煤层厚度为5-10m,硬度F=1-3的煤层中,其开采工艺技术已经是成熟.但五采区30#煤层受倾角及向斜构造影响,导致工作面两巷在走向上起伏变化较大,给正常回采带来较大困难;在这种条件下回采从管理干部、一线工人及工程技术人员,都没有这方面实践经验.通过对五采区的开采实践,在综放工作面仰俯采应用技术措施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宝日希勒第一煤矿采用单体支护放顶煤的实践 ,浅析单体支柱放顶煤的可行性。1、概况试采工作面走向长为 3 80 m,倾斜宽为 80 m,倾角为 5°,布置为走向长壁 ,开采煤层为 1 2 号层 ,煤层平均厚度 8.92 m,可采储量为 3 6.2万 t。区段内有斜交工作面落差为 2~ 6m的断层一组。煤层顶板分类为 类顶板 (随采随冒 )。煤层的直接顶为 2~ 4m松散粉砂岩 ,老顶为 8~ 1 2 m的粗沙砾岩 ,煤层距地表平均深度为 65 m。煤的硬度系数 f= 3。工作面的支护设计为单体液压支柱Π形梁 ,齐梁齐柱正悬臂 ,对棚支护 ,0 .2 m一对 ,棚间距为 0 .7m,柱距为 0 .…  相似文献   

19.
综采工作面过较大落差的断层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难题。显德汪矿1921综采工作面的煤层平均厚度为2.2m,该工作面在推进的过程中运输巷遇到一个前上正断层,该断层的产状为:落差5.5m(多于  相似文献   

20.
大雁矿区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矿区煤系地层为侏罗系、上侏罗统、扎赉诺尔群、伊敏组和大磨拐河组。现开采大磨拐河组煤层。共含20个煤层,总厚度为43.96m。大雁地层其上层为第四系层所覆盖,厚度在10—40m之间。向下依次为:凝灰质碎屑岩段约35m;含煤段约250—700m;泥岩段为0—495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