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现状 面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步放缓,美国周期矛盾制约、欧洲主权债务矛盾的提升、全球经济复苏的艰难实施,下行风险的渐渐提升,外部复杂的经济环境,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增长造成了制约影响。一些人对经济建设的持续增长前景无法坚定信心,保持谨慎态度,并主张继续推行一系列刺激市场经济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发展情况分析 面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步放缓,美国周期矛盾制约、欧洲主权债务矛盾的提升、全球经济复苏的艰难实施,下行风险的渐渐提升,外部复杂的经济环境,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增长造成了制约影响。一些人对经济建设的持续增长前景无法坚定信心,保持谨慎态度,并主张继续推行一系列刺激市场经济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上半年,受以希腊为典型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疲弱和失业率上升等因素影响,欧、美等发达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再度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显现端倪,全球市场弥漫着悲观气氛,经济二次探底之说随即浮出水面。到了下半年,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解决方案的出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得到初步缓解,减少了对欧洲以及全球经济再度衰退的压力,各国经济利好数据纷纷出台,全球经济实现了持续复苏性增长。2010年全球经济最终能够延续2009年的复苏态势实属不易,可谓是艰难复苏的一年;与此同时,随着各国经济复苏差距和不同步的进一步拉大,主要经济体国家经济与金融政策协调出现分化,特别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导致未来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增多,2011年全球经济能否持续复苏?下行风险能否消除?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经济政策变动为切入点,依据理论推导和1995年1月-2013年6月数据对中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动态相关性进行研究后发现: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存在明显的非对称相关性,两者在经济不景气时的相关系数大于经济景气时的相关系数;中国股市在经济不景气时具有更显著的"晴雨表"功能。虽然政策的不确定效应确实能够影响股市和宏观经济动态相关性的非对称强度,但整体经济形势变动对股市和宏观经济动态相关性的非对称强度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经济视角》2011,(9):7-7
8月20日,由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和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联合主办,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新加坡委员会与亚洲竞争力研究所协办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论坛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1年秋季预测发布会"在新加坡举办。会议公布了中国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共6个季度的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及相关政策模拟结果,并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研讨和展望,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宏观经济后危机时代特征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中期开始,全球已经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经历政策刺激的中国经济将继续复苏。文章结合相关数据对当前宏观经济研判认为:中国经济复苏将呈现三阶段特征,即金融危机后经济反弹显现、经济内在修复筑底阶段、经济实质性复苏阶段。  相似文献   

7.
投资增速、消费增速相对平稳。美国及欧洲债务问题无解决方案,其经济增长及就业、消费隐忧,将对中国的进出口造成重大的不确定性。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灵活取代紧缩。紧缩政策下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低迷,消费者信心指数因通胀而波动,企业信心指数因出口及消费总额的居高而上升。房地产景气指数下行,市场面对通胀和紧缩政策的两极挤压。  相似文献   

8.
陈华  赵琳 《经济前沿》2008,(9):11-15
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敲响了风险的警钟。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背景与危机发生前高涨的美国经济有一定相似性,应当从中得到警示,防患于未然。本文从证券化、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并为中国金融业、外贸企业、政府部门等应对美国次贷危机不利影响提出了可行性措施,主要包括:金融机构控制风险加强监管,政府通过贸易政策和管制措施弱化人民币升值预期,统筹规划货币、财政、贸易宏观经济政策等。  相似文献   

9.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海啸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灾难,堪称全球金融“SARS”。运用马克思理论研究金融海啸的根源和本质可以给世界经济发展以警示和启示作用,并分析各国的救市政策以及中国预防金融危机的措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必要的财政、货币手段,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积极促进经济增长,避免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导刊》2011,(10):88-89
投资增速保持高位,消费增速有所增长。美国及欧洲债务问题导致的经济增长及就业、消费隐忧,将对中国的进出口造成重大的不确定性。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仍处于被动观望期。紧缩政策下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低迷,消费者信心指数因通胀而波动,企业信心指数因出口及消费总额的居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11.
董昀  费兆奇 《金融评论》2012,(4):118-121
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与金融持续动荡。当前,美国经济的复苏之路依旧漫长,欧洲债务危机仍在恶化,中国宏观经济也面临新的不确定性。为了应对危机,各国货币当局进行了积极的政策操作,以稳定金融体系、刺激经济复苏。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也采取了“预调微调”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总体来看,危机以来的各国货币政策均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与特征;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大冲击,各国货币当局仍在探索更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步入了"高位回稳"、"经济常态化"、"价格偏高"、"结构良性化"的运行轨道。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一方面延续了2010年经济运行的逻辑,另一方面将出现货币政策的全面转向、外部环境的变异以及"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启动等新因素,这决定了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呈现"复杂但却平稳"的态势。本文利用模型对于相关宏观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中国经济已步入收缩期,在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分析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与近期走势、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AD-AS模型的框架下从理论上分析影响短期经济波动的关键因素及宏观经济走势,进而针对调控短期总需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7年美国"次债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在世界各国积极采取各类调控政策化解危机的时候,欧洲大陆又爆发"债务危机",这表面上是各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金融监管等方面的不作为所致,本质上却是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的的不稳定。我国正在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作为新兴的贸易国家,其国际化的路径与美国、欧洲和日本区别较大。本文将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研究适合当前经济形势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并结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安排和经济发展情况,对人民币国际化时间窗口的选择做粗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房汉国 《当代经济》2022,39(1):26-31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逆全球化加剧等因素影响,宏观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多变,对提升经济监测、预测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宏观经济景气指数被称为经济运行的"风向标"和"指示器",对预测经济走势、政府政策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利用时差相关分析等方法,从近40项备选指标中筛选确定宏观经济景气指标的8项先行指标和5项一致指标,并基...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以来在大规模刺激性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经济整体出现积极变化,全球经济复苏格局初步显现。然而与2008年全球同步进入衰退不同的是,当前全球经济差异性复苏且面临众多考验。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既存风险与潜在风险相互交织。特别是4月份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因希腊无法及时得到救助而最终显性化,全球金融风险重心由美国移至欧洲。世界经济复苏的这些新特征、新变化导致中国的外部压力增加。外部压力增加将使中国内部结构调整趋于复杂化。中国须要因时而动、因势利导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捕捉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本文扩展了Diebold和Yilmaz构建的广义向量自回归模型来测算溢出指数,并利用全样本和分段样本数据估算了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程度。全样本分析表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净溢出效应为负,因此,中国是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净接收国。分段样本分析证实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国内宏观经济出现衰退时具有更强的溢出效应,滚动窗宽分析同样支持上述结论。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程度与经济衰退、汇率、利率和外贸出口密切相关。鉴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和持续性,应该警惕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中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国和印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美国亚洲经济研究委员会(ACAES)、中国改革开放坛论于近期共同主办了“新时代亚洲经济合作:中国的地位与影响”国际研讨会暨第24届亚洲经济研究论坛。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国际专家学者及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政府机构管理人员就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与投资、欧洲和亚洲的经济学发展、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等议题发表论文和演讲。以下两篇文章是本刊从该论坛有关外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研究报告中摘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欧洲深陷主权债务困境,新兴经济体流动性泛滥问题尚未有效遏制又面临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各国寄希望于本币贬值来刺激外部需求,竞相在外汇市场上操纵汇率以期提振本国经济,然而收效甚微。在经济刺激政策无效并逐渐退出后,各国学者已将注意力集中到对危机爆发深层次原因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债务危机的演进、影响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之前,全球对主权债务危机的担忧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债务危机还只是少数具有前瞻性学者的猜想。而今,随着标普下调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标志着美国也已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泥沼,对美债危机的讨论随即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新热点。本文着重阐述了美债危机发端、显现和深化的演进过程,进而分析了其对美国经济、美国国债市场以及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最后对其可能的政策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