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璐 《楼市》2011,(Z1):100-104
提起建筑外立面,购房者一般考虑比较多的是好不好看的问题,当绿城主导的全石材立面已经成为杭城楼盘的"身份"象征,当住宅外立面材质趋于同质化,人们几乎快要忘记房屋的外立面原可纷繁多样。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外立面材质是耐看且实用的?楼盘外立面材质的选择是否仅仅停留在审美的层面上?材质和建筑风格又有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材质的外立面会给人以怎样的居住体验?  相似文献   

2.
《住宅与房地产》2014,(9):26-27
10年前,超高层建筑还是一个新鲜的名词,时至今日,超高层建筑已成为各大城市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根据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的统计,2000年全球超高层建筑的平均高度统计数值仅为375米:至2010年,此数据增至439米;预计至2020年,全球超高层建筑的平均高度将增至598米。在中国,高度超过300米的在建超高层建筑逾67座,在全球居于首位。  相似文献   

3.
从高层建筑的技术构成上分析,随着建筑高度的持续增加,并结合房屋的具体形状,其设计概念将受到越来越严峻的合理性的考验.今天对于由高层到超高层的理解,已不仅只限于高度上的、美学上的、安全及使用功能上的,还应包括效益、能源与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本文从超高层建筑的界定入手,分析了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提高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关于超高层楼宇,在新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里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构。当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时,称为超高层建筑。  相似文献   

5.
曾几何时,福州住宅已从"火柴盒"式居住环境变脸,各式风格的建筑开始争芳斗奇。改革开放以来,福州人实现了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诸如健康环保住宅、康居工程、白领生活、水岸生活……商品房时代的开始,给"要房时代"画上了句号,同时为"买房时代"注上了加减号。而今"现代新居住文化"在居住前沿掀起一场趋势文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杨建伟 《楼市》2013,(Z7):33
2012年1月18日,杭州市政府批准了市建委、市规划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办公等非住宅类项目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办公类非住宅的公共卫生间应按层集中设置,不得采用单元式或住宅套型式设计;禁止设置外挑式阳台、飘窗;项目只能按幢整体转让(销售)、办证,不得分割转让(销售)、办证。相关的"去住宅化"的规定,无疑将首当其冲地影响到去年杭城畅销全年的酒店式公寓,也因此,该意见对外公布后,  相似文献   

7.
董轶群 《楼市》2011,(Z4):50-51
从白马公寓开创"一个时代的开始",到2006年"非经验住宅"的九树公寓,再到2007年"德国制造"的公元大厦"、少数派潮流"的银马公寓,郡原地产、华浙实业,这两家杭州本土具有清晰开发路线和辉煌开发历史的企业,为这座城市缔造了一件件地标作品。当时间的指针滑向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郡原地产、华浙实业再携手,于九堡核心共创九润公寓,定位为巴黎现代城市公寓的杭州范本。那么,在这里,它对城市、对土地、对建筑空间有着怎样的态度与信念,又以怎样的力量,成就九堡区域内耐得住时间考验的高端标杆住品?  相似文献   

8.
一、超高层建筑的定义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CTBUH)定义高度超过300米的建筑为超高层建筑。而根据仲量联行的定义,超高层项目是指高度在400米以上的办公、酒店、公寓或综合性房地产项目。  相似文献   

9.
《住宅与房地产》2014,(6):31-31
地标性建筑可以看作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代表了一座城市各个阶段发展的特征与潮流,也代表了一个城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方向,传统地标性建筑往往诞生在城市繁华地段。通常来说,地标可以参考的标准主要有:一是高度,超高层建筑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繁荣程度,地标性质明显;二是规模,  相似文献   

10.
安全施工是钢结构施工中的重要环节,超高层钢结构施工的特点是高空、悬空作业点多.为了杜绝安全事故,项目应该成立了安全监督小组,设立专职安全员,严格管理,制定周密完善的安全生产条例,对职工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为此,本文从超高层建筑的界定入手,分析了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提高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陈鑫 《楼市》2011,(Z3):88-89
"到武林广场28分钟,到上海虹桥30分钟",这是"双铁"时代杭城媒体为临平打出的绝佳"广告语",临平目前已成为吸纳杭州主流置业人群的热点宜居板块,尊居"双铁生活辐射圈"的各个项目,也日渐成为市场的"蓝筹股"。野风·珑园,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首次以ARTDECO邮轮社区的营造理念、以89平方米跃层、139平方米平层官邸的先进"非主流"户型,拉开代言临平前沿居住潮流的时代大幕。  相似文献   

12.
正以高端客户需求出发,加强管理风险应对10年前,超高层建筑是一个新鲜名词;而今,超高层建筑已成为各大城市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据统计,中国高度超过300米的在建超高层建筑逾67座,位居全球首位。随之而来的,是有别于普通大厦的超高层建筑管理风险。由于自身高度高、体量大、复杂的落成使用与多元化业态,以及优质租户的高要求等,超高层建筑管理必须建立一系列的应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住宅高度形态的三种类型,即低层、多层和高层住宅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美国、德国和日本住宅高度形态的现状,得出城市住宅高度形态合理选择的结论如下:低层住宅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住宅形态;多层住宅次之;高层住宅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住宅形态。然后介绍了我国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住宅高度形态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与国外城市住宅高度形态的差异。最后提出了我国住宅高度形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超高层建筑在城市节地、提升城市形象、拉动社会投资、扩大旅游和商贸活动等方面有其独特作用,也远非普通建筑可以比拟,因此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雄厚的地区竣工、在建和拟建的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建筑新材料等技术的发展更是助长了建筑超高层化态势,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从1990年代中期的不足200栋一跃发展到目前的近900栋。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增长还会伴随着结构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会休止。为此,本文针对超高层的材料的选用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超高层建筑的节能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公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数字     
《东南置业》2013,(6):11-11
历经5年的建设,总高度632米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今天顺利完成结构封顶。预计到2015年上半年,这座超高层建筑将对外营业。结构封顶后,580米的钢平台将被拆除,进行核心筒的结构补偿和塔冠施工,之后阻尼器、冷却塔等也将完成安装,并进入内部装修。到2015年,上海中心大厦将成为上海小陆家嘴地区最后一座完工的超高层建筑。投用后,它将成为一座集垂直社区、绿色社区、智慧社区和文化社区等四个社区为一体的建筑精品。  相似文献   

16.
《楼市》2008,(19)
随着市中心土地越来越少,今后杭城市民的居住重心将逐渐由主城向外围推移。紧抓城市东扩的契机,位于杭州东部的乔司、九堡、下沙等新兴大型居住区也正在加大建设力度。从目前市场来看,今年下半年以来东区三个板块加起来在售楼盘不过十多个,供应量远不如其他板块,但随着"金九银十"的到来,下沙东部湾区域的大鳄保利·东湾、观澜时代的集体放量,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9,(24):166-167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以来,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建筑房地产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超高层建筑开始慢慢地多起来,超高层建筑开始成为一座城市的地标建筑物。但超高层的结构设计带来很多问题,比如结构设计的经济性问题、结构设计的适用性问题;在市场经济下,超高层结构设计的经济性问题越来越重要,本文就超高层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并且提出相应的对应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季菲 《楼市》2011,(Z3):88-91
大凡豪宅,其宣传的定语无非是"尊贵"、"奢华"、"经典",诸如此类,大同小异,而金地"天字系"入主杭州,便高调宣称要颠覆这种传统的豪宅模式。作为金地最高端的产品系,金地·天逸在摒弃传统的豪宅居住理念之后,又能给杭城豪宅市场创造出一种怎样的全新感受?  相似文献   

19.
季菲 《楼市》2012,(14):48-51
在大城西发展格局中,申花板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处于老城西、三墩、西溪湿地三大宜居区域连接而成的"黄金三角"的中心位置,申花尽享大城西成熟的居住氛围与高档次的消费需求。申花的发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老城西的天然联系,是作为城西商业功能上的补充和居住改善的延续。凭借区域内四通八达的路网交通,与地铁2号线、5号线轨道的规划利好,申花作为大城西商业核心的地位已经毫无悬念。而在"双铁"驱动以及路网交织下,申花的商业价值也将不断向整个杭城蔓延。一座更具规模、更国际化的都市CBD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20.
孙艺 《价值工程》2021,40(15):116-118
建筑工程中消防系统的设计及实施是预防建筑火灾发生、减少火灾危害、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而消防给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以下简称《消水规》)的诞生将消防给水和消火栓内容统一为一本专用的规范,使工程设计人员能有所依据,有章可循.本文通过对《消水规》实施后新建的超高层住宅建筑的消防系统的具体案例设计来探讨《消水规》对超高层住宅消防设计的一些影响及系统优化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