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凤发 《大经贸》2008,(2):25-27
我国入世七年来,知识产权保护已成焦点,“袁宏伟案”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视角,也耐人寻味地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提出了思考,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英国有“世界工厂”之称,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其国民特性与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英国的经济发展较早,在大部分外国人的眼里,英国人“自命清高”和“难以接近”。但是,事实上,也并非完全如此。  相似文献   

3.
海外     
英国"欢迎中国"计划正式启用 从3月14日起,英国旅游业正式启用“欢迎中国”计划,进一步做好迎接中国游客到来的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中国知名商标海外遭抢注事件不断出现,如“英雄”在日本被抢注,“大宝”在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被抢注,“红星”在英国被抢注,“安踏”、“六神”、“小护士”等也都难逃厄运。2005年3月以来,海尔、康佳等着名企业又因商标被抢注而相继引发海外官司。在加拿大,甚至还有“老字号商标转让公司”,专门做中国老字号商标的“买卖”。  相似文献   

5.
海外     
《中国会展》2012,(18):26-26
英美争抢中国游客 日前,英国宣布将投入800万英镑(约合8000万人民币)启动一项主要针对中国市场的“后奥运旅游”综合推广项目,希望在原基础上吸引3倍的中国游客造访英国,从而为伦敦带来持久的奥运“旅游遗产”。根据计划,英国将在中国主要城市开展大规模的市场宣传,与航空公司合作增加中英两国间的航班数量,以及简化签证流程从而...  相似文献   

6.
《进出口经理人》2006,(10):10-10
中国面临的问题远比其国际形象是“好”是“坏”复杂。更大的挑战是,中国对自己的看法与其他人对它的看法并不相同。英国外交政策中心将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第一,海外对中国并不信任,这阻碍了很多富有经验的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外界关注中国的仍然是其经济实力。第二,中国人对自己的看法同外部世界对它的看法相差很远。  相似文献   

7.
允翀 《市场周刊》2010,(9):58-59
景德镇原名新平,坐落在昌江之南而名昌南镇,并成为“中国”的英文词来源。 宋代烧制“冰肌玉骨”的青白瓷颇得皇帝喜爱,宋景德年间,真宗皇帝赵恒命令昌南镇烧制御用瓷器,昌南从此改名“景德”,在上下各千年的烧瓷历史中,景德年成为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  相似文献   

8.
环球视界     
《现代商业》2013,(28):12-12
国旅 与英国旅游局战略合作 近日,英国旅游局携手上海国旅推出的英国游冬季产品“非凡英国,就等你来”已正式启动。英国旅游局董事会主席ChristopherRodrigues表示,2012年,中国赴英游客较2011年增长20%,而2013年第一季度更是同比增长30%,中国已然成为英国重要的旅游客源国。面对如此大的市场潜力,英国旅游局除了开展“非凡英国”为主题的宣传推广活动外,还将进一步与主要城市的旅行社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9.
会展要闻     
《进出口经理人》2006,(9):I0002-I0002
2006年9月3号至6号,第三届“中国品牌出口商品欧洲展”再次在英国伯明翰秋季消费品博览会上亮相。76家中国企业参加了这次商品展。参展商品中既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商品,又有体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新产品。“中国名牌出口商品欧洲展”,为广大参会客商提供了了解和认识中国及中国品牌出口商品的极好机会。参展企业期待着与英国及欧洲地区的客商进行广泛的交流和经贸合作。我们相信,具有优秀品质、合理价格和良好的售后服务的参展商品必将受到英国和欧盟消费品市场的欢迎,同时也使英国乃至欧洲地区的消费者获得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10.
倪轶容 《华商》2013,(11):33-35
2008年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之年”。这一年春天,一个挎着斜肩包的中国男人,出现在阳光明媚的伦敦街头。他在每一家英国书店里东走西串,逢人便用蹩脚的英语询问:“你喜欢看关于中国的图书吗?你最喜欢哪些中国文化?”这个突然出现在英伦大地上、举止怪异的中国人,就是英国新经典出版社总经理黄永军。  相似文献   

11.
英国国际传媒集团ITV旗下发行部门ITVSGE近日宣布,将从灿星制作订购模式节目《中国好歌曲》,并负责其国际发行权和英国播出权。据悉,ITVSGE将在两年内基于该模式制作成“英国好歌曲”。《中国好歌曲》也成为中国首档输出海外的原创才艺模式节目,从购买海外节目模式到出售本土节目模式,堪称中国综艺节目的一次漂亮“转身”。  相似文献   

12.
来自英国的国际零售巨头TESCO近日与北京百果惠民果品产销合作社签订了平谷大桃直采协议,这标志着今后北京平谷桃能直接进入TESCO旗下的58家中国大卖场。此举堪称“零的突破”,TESCO方面亦表示,作为其在京的首个“农超对接”协议,无疑将进一步助力其在京市场运营。  相似文献   

13.
中国GDP的调整震惊了世界。 20%至30%的低估值被矫正,中国GDP一举超过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由是,不知不觉、稀里糊涂中,中国“赶英超美”的目标竟然实现了一半——这也许是个有着“中国特色”的黑色幽默。  相似文献   

14.
谢振治 《商场现代化》2006,(11X):182-182
在1902年中英修订商约的过程中,中英双方就“开放口岸”进行了谈判。英国为了便利其对华贸易,想使中国开放更多的条约口岸,中方主张自开口岸,最终双方以妥协告终。  相似文献   

15.
陈芳  王一晗 《商展经济》2024,(7):185-188
在“双碳”目标和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梳理了命令型环境规制、碳交易价格及命令型环境规制影响碳交易价格的相关文献,分析命令型环境规制对碳交易价格的影响机制,通过文献探讨和机制分析,表明命令型环境规制通过碳配额和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碳交易价格的形成,并从政府、企业、公众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有效促进中国碳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WTO经济导刊》2010,(4):20-20
英国电信“技术启迪智慧”项目惠及40所小学由英国电信(BT)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合作推出的“技术启迪智慧”项目,自2009年5月份在中国正式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已为青海、宁夏、云南、江西中国西部四省的40所小学建设了基础的网络设施,配备了计算机和多媒体等设备。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支柱金融产业遭受重击之后,英国把未来经济复苏寄望于低碳经济领域,“能源改革”如今成为英国能重启核电的根本原因。就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不到半年,英国便再次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核电计划。对于财力雄厚的中国核电企业来说,投资英国核电成为意料之中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祝红 《中国市场》2008,(50):10-10
从1994年踏上中国土地的那天起,1967年出生的德国人弗兰克·泽林便留在了那里,一晃已是15个春秋。他堪称“东方雄狮睡醒的见证人。”德国《周日世界报》称其为“最资深的中国通之一:英国《泰晤士报》则视其为“德国最权威的中国专家之一:如今他是德国《时代周报》驻京记者,同时为德国第二电视台等拍摄中国纪录片,还是畅销书作家。  相似文献   

19.
毛木子 《华商》2013,(4):18-19
一代“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去世了,虽然其经济政策颇多争议,但她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对政府监管的放松,通过自由市场经济让英国这个垂暮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重新焕发了经济动力。这些非常值得正处于改革关键期的中国审视。  相似文献   

20.
《新财富》2001,(4):63-63
“无论如何也要重振在中国的电视机业务!”2000年初,森下洋一总裁(当时的松下总经理)向负责海外业务的少德敬雄传达了异乎寻常的严厉命令,因为在中国这块每年2500万~3000万台的电视大市场上,松下已陷入日渐衰落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