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投资性房地产是一种特殊的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及处置涉及到当期损益和资本公积的变动,笔者对其中的处理存在异议,并针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与其他资产的相互转换及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谨慎性原则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评析,然后以"深方大"为例分析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执行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考虑到我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实际情况,较为谨慎的处理原则是:在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时,转换当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以及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转换当日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不应计入当期损益,而应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引起较多争议的是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会计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解释,处置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将投资性房地产出租收入,归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其出租成本摊销归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此规范无可厚非。但对于处置投资性房地产,将其损益归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和"其他业务成本"科目似嫌牵强,一则混淆了收入与利得的界限,再则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关于"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具体规范出现矛盾。为使《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会计规范更加严谨,笔者就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规范提出探索性建议,供会计理论界和执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5.
投资性房地产是以出租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为主要经营项目的行为,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在进行这些经济活动时,其核算及记账就显得至关重要。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核算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但不能同时进行。目前,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核算科目、选择计量模式的依据不明确,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同等问题。对此,应明确核算科目,将公允价值变动差异记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将公允模式下转换计量后的房产价值作为账面价值。以加快完善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6.
三、《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三)新准则国际比较3.关于存货转换成按公允价值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关于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后其入账价值的确定问题,新准则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相一致。按照IAS40的有关规定,“在主体采用成本模式的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自用房地产和存货之间的相互转换不应改变所转换房地产的账面金额,也不应改变该项房地产  相似文献   

7.
邹琼 《财经界(学术)》2010,(12):119-120
本文通过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在后续计量、转换、处置及纳税调整的会计处理,结合实例,对投资性房地产两种计量模式的核算差异进行分析,以期各企业在核算投资性房地产时能够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的颁布,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趋同,但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在投资性房地产内涵界定、计量模式选择、费用化的后续支出以及处置、转换差额的处理等方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本文对此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及指南的相关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房地产转换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三大方面的会计处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计量属性的会计处理差异。  相似文献   

10.
赵吉华 《商业会计》2007,(12):11-13
本文主要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及指南的相关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房地产转换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三大方面的会计处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计量属性的会计处理差异。  相似文献   

11.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以下简称"本准则"),企业如有确凿证据表明房地产用途已发生改变,只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其他资产或者将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自用建筑物停止自用,改为出租。  相似文献   

12.
按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通常通过"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相互转化等,会计处理上主要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13.
王明轩 《中国市场》2008,(14):63-64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两种模式的运用及转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范,本文在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准则中有关规定的片面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旨在据此与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会计国际化也是我国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我国准则还保留有一定的中国特色.本文以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为例,通过对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与《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丛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内容、确认、计量、转换、处置、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结合对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转换的账务处理比较复杂,本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以下简称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规定,以投资性房地产与作为存货的房地产的转换为例,探讨不同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与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的账务处理,并进一步通过实例分析得出其转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关于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上的差异,对所得税费用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诸多影响.笔者结合准则、税法和相关文件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在计量、转换、处置等方面的所得税核算及纳税调整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读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7.
王晓芳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1):153-154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以下简称《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这两种模式在适用条件、具体核算方法、利润调节、纳税调整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必然会对企业带来不同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揭示《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核心内容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国茹 《中国市场》2008,(44):129-130
企业持有的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是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按照新准则应划分为投资性房地产范围进行核算。有许多企业由于划分不正确,虽持有投资性房地产,却未能按照准则的要求进行分类核算,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本文着重区分哪些资产应按照新准则划分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哪些资产应归属于固定资产等其他资产进行分类核算。  相似文献   

19.
投资性房地产是一项带有投资性质的非金融资产。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项单独的资产予以确认,并首次在对非金融资产计量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而且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转换、处置等规定中多处都涉及了公允价值模式,公允价值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应用将可能对企业利润,净资产的变化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规范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投资性房地产》(以下简称“新准则”)。在此之前,我国企业没有进行投资性房地产的单独核算,其确认、计量等都与一般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类似,也没有进行单独的信息披露。新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规定了投资性房地产与自用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方法,填补了我国会计准则的空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新准则的执行对企业(尤其是房地产企业)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