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朱乃洲 《乡镇论坛》2011,(29):32-32
不久前的一天,城里的姐姐回村走亲戚。快到中午的时候,我问姐姐:“今天想吃什么菜呢?我去街上买些回来。”姐姐一听这话,连连说:“罢了,罢了,不要去街上买,你就到地里割一些韭菜炒炒,再烧点鸡蛋汤就行了,街上买的东西我吃也不放心啊!”姐姐还说:“还是咱家好,都是自己种自己吃,蔬菜瓜果没有一点污染,是真正的绿色食品。现在城里卖的农产品我们都不敢吃了啊!”  相似文献   

2.
状元荷包扎     
家在江西大余的亲戚娶媳妇,我前去喝喜酒。席间上了一道当地的名菜——荷包扎。这荷包扎要属大余县的最正宗,因为这荷包扎就发源于大余县。席间一位长者告诉我,这荷包扎也叫“状元菜”,吃了可以沾状元的喜气。以前多次吃过荷包扎,但状元菜的说法还是第一次听说,于是我便追问这位前辈。  相似文献   

3.
蔬菜、水果营养丰富,深得人们的喜爱。但是农药残留于蔬菜、水果上的阴影总是困扰着人们,然而又不能因此而不吃蔬菜、水果,那么,如何才能吃得安心呢?主要要掌握几个原则。 买菜:非季节性的菜不要买。比如这个季节就不要买其他季节的菜。 洗菜:洗蔬菜时,最好用流水冲洗,不要采用浸泡式的清洗。 煮菜:炒过菜的汤汁不要喝,因为农药加热分解后,会残留在菜汁中。 吃菜:不要只吃一种菜,除了均衡之故,也可避免因同一种农药摄入过多而沉积在体内。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败退大陆后,开始整顿吏治,末代王朝出了不少清官"这个、这个、这个,各500斤,送到我厂里。"马建华的手指从几种蔬菜上扫过,菜贩便已经将他点的菜名熟记在心。做便当工厂十来年,马建华自认为对吃食已经颇有心得,买菜的讲究更是一套一套,"台湾的高山高丽菜那是一绝,越大、越轻、里面越蓬松的越好吃,要是一拿很重,那完了!"买完了菜,马建华坐着太太开的车返回位于台湾中坜市杨梅镇的工厂准备开工。"我年轻时爱喝酒,酒驾两次,被吊销了驾照,现在出门全得靠老婆。  相似文献   

5.
张小平 《英才》2005,(4):24-25
食品和药品的安全系数到底有多大? 在今年两会期间,郑筱萸委员常常碰到如此有趣的一幕:每到中午吃自助餐时, 他的身后总是跟着一帮人,向他询问哪些东西能吃,哪些东西不能吃?甚至,有的人看他拣什么菜,就依样画瓢地挑拣什么菜……  相似文献   

6.
徐刚  陈淑君 《经营者》2000,(4):55-57
<正> 记得笔者初到重庆工作时,第一次烫火锅由于忍受不了麻、辣和煤烟的熏烤,只坚持了15分钟便仓惶逃遁。后来同事指导我:"吃重庆火锅,不仅菜要吃得多,饭也要吃得多.汗还要流得多!"烫毛肚耍‘七上八下’、烫鸭肠要……"。那时,在  相似文献   

7.
“有WiFi吗?”吃什么、玩什么、买什么都不重要,有WiFi才最重要.有了WiFi,就可以把吃的、玩的、买的拍照,然后上传朋友圈,附和他人赞美,然后用手机写下格言:“生活中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可惜大家都没看身边,都在低头玩手机.  相似文献   

8.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看到达官贵人在全国遭受天灾,百姓生活困难时,仍花天酒地,便决心利用皇后的寿宴进行一次反腐劝廉活动。 寿宴非常简朴,无鱼无肉无山珍海味,只有“四菜一汤”的便饭。朱元璋边劝菜边劝臣,一劝吃萝卜,萝卜如百药,吃了可防病治病,不忘艰苦。二劝吃韭菜。韭莱青又长,吃了地久天长得人心。三劝吃青菜,  相似文献   

9.
孙航 《人力资源》2012,(9):82-83
古之雅士,多与梅兰竹菊为友,而我却曾与葱和绿萝为友。交往长了,我对它们竟然产生了深深的敬意,遂不敢以之为友,只能称之为师。由于我要经常到各地去讲学,老婆孩子又不在身边,所以我在沈阳的房子是常常没人住的,养点什么都需要别人代为照顾,我也就断了想要养点花草的念头。这样一来,家里一点生气都没有,显得非常冷清。当年我买这套房子,纯粹是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田园梦想。也许冥冥之中有所安排,那几年我总想在乡下买一个小院,没事的时候好去种种菜。一  相似文献   

10.
柳家婆正按着房头分派菜馔,迎春房里的小丫头莲花儿来说,司棋要吃碗炖的嫩嫩的鸡蛋。小丫头嘴碎,柳家婆舌长,话不投机吵将起来。柳家婆说道:"就从旧年一立厨房以来,凡各房里偶然间不论姑娘、姐儿们要添一样半样,谁不是先拿了钱来,另买另添。"内厨房一日两餐均为预算内开支。标准之外,想吃什么,拿来银子,柳家婆焉敢怠慢。想吃鸡蛋,又不想掏银子,若不严加控制,必然形成预算外支出。企业实施全面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农业科技大学植物营养学院的陆教授告诉大家自己的买菜经验:西红柿顶部长着桃子似的凸起物,我绝对不买,那是点过激素的标志;青菜太绿,绿得都发黑了,我不买,那是化肥过量;韭菜我一般不买,因为给韭菜洒的农药会在体内累积汞;绿豆牙光溜溜地不长须根,是因为施过尿素;西瓜瓢长一团一团茎,则是滥施氮肥所致。有人对带虫眼菜情有独种,认为没施过农药,这其实并不保险。因为菜农情况各不相同,有的菜农见菜有虫了,可以提早拔菜,有的则可能用  相似文献   

12.
下班后,准备去姥姥家看看.走到半路,我忽然想起前几天姥姥不经意间提起,想买雪糕吃.想罢,便径直去了超市,买了雪糕.到了姥姥家,刚撩起门帘,便看见姥姥坐在炕沿上,微微地猫着腰,将一条腿扳到另一条腿上,正吃力地穿鞋.我赶忙问:“姥姥,您这要去干吗啊?”姥姥说:“心热,想去买点儿雪糕吃.”我一听便故弄玄虚地从背后拿出买好的雪糕.姥姥看到后开心得像个孩子,欣慰地说:“刚想去买,没想到我大外孙子给买来了,比谁都中用.”姥姥高兴地吃着雪糕,边吃还边喃喃自语:“凉快,凉快!”  相似文献   

13.
孝不拒细     
刘希 《乡镇论坛》2014,(27):25-25
母亲早上精心做了几样菜,而我没吃几口就放下了筷子,孩子们也跟着说吃饱了。看桌子上的菜几乎没动,母亲不高兴地说:“天那么热,做饭真不容易,可你们居然没吃几口,我也懒得做了。”看母亲生气了,我赶紧拿起筷子,又多吃了几口,同时让孩子们也再吃一点。母亲见此,这才露出了笑容,吃中饭时,母亲做了肉片炒豆豉,我正在减肥,要是以前,这么油腻的菜我是绝对不吃的,但看到母亲满怀期待的样子,我装作很喜欢吃的样子,一边吃,一边连声赞叹:“好吃,真好吃。”孩子们见状,也纷纷举起筷子,一盘肉片炒豆豉很快被我们一扫而光,母亲见了高兴地说:“吃饭就是要这样嘛。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我都不知道做啥菜好了。”  相似文献   

14.
董静 《活力》2009,(2):51-51
一、挖掘教材 创设问题情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通过教学《配菜》一课(三年上)使我有很深的体会,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改革:因为我们学校有食堂,并有许多学生中午就餐,在开始上课时我先问学生“你平时都喜欢吃什么菜?”  相似文献   

15.
打折?打劫!     
如今,去商家买东西,似乎成了习惯,开口便先问打几折,一听说不打折,扭头便走:都什么年代了,不打折谁买你的呀.  相似文献   

16.
《上海企业》2012,(1):92-93
冬天到了,在这寒冷的季节中,吃什么既美味又有健康?传统养生观念讲究"不时,不食",什么时候吃什么菜。因此,应季食物一向被认为是健康首选。8种冬季"特产",让这些食物陪您健康过冬。1、鲈鱼鲈鱼含有丰富的、易消化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尼克酸、钙、磷、钾、  相似文献   

17.
《经营者》2014,(19):76-77
我以前开过桑塔纳和爱丽舍,驾龄并不长。在去年幸运地摇上小客车购车指标,全家人便开始商量买辆什么车。首先,家里孩子已经蹿个儿,我又身高体壮,不能买个小车,只能在SUV这类车型里挑选。根据家庭收入条件,我把价位定在了30万元以里,经过网上搜索和到店看车。  相似文献   

18.
马马菜     
马马菜故乡的山多,山间的野菜也名目繁多。什么萋萋芽、婆婆丁、山葱、山韭花,等等等等,屈指数来,不下几十种。然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却要数马马菜了。几阵春风吹过,几阵细雨洒过,马马菜总是率先充当报春的使者。田垄间,地堰旁,先是点点星绿,过些日子,便开出...  相似文献   

19.
谢娜买什么,跌什么,抛什么,涨什么。"熊市"被称为"娜市"。"平常心,平常心",娜娜引用《士兵突击》中的这句台词做了回应。谢娜也炒股?是的!在全国上下全民皆理财的2007年,大多数股民都尝到了炒股的乐趣,在那个时候,就连一些大妈级的人物也转行为股民,每天买完菜拎着菜篮子到证券交易厅里盯着一屏幕看。2007年上半年着实让不少人的口袋鼓了很多。娱乐圈的明星们也不例外,很多明星也纷纷进入股市。  相似文献   

20.
快乐的密码     
《冶金企业文化》2009,(4):35-35
清晨,我去买菜。市场上有一位卖菜的中年男子,笑得让人觉得不买他的菜就欠了他的情似的。他给我挑了几个番茄,“四块”他说。我拿给他一张百元大钞。“我找不开!小姐。”可是我当时确实没有零钱。他说:“这样吧,你先把菜拿去,明天再给我钱吧。”我想了一下,说:“算了,我还是不买了吧,我明天一早要回乡丁,过几天才能回来,恐怕这样不好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