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俊德  王劲松 《当代通信》2006,13(1):110-112
目前市场上很多移动终端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计算功能,终端上可以运行Office、Realplayer等字处理和多媒体软件,字处理和媒体播放功能轻而易举地在终端通过软件实现,并能实现媒体共享,Java游戏也可以通过Internet或OTA等方式自由下载到终端上,运营商发布的智能卡不仅能存储用户信息,还可以携带业务……配合终端外部硬件接口的标准化,终端之间的互通以及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互通也变得轻而易举。这些强大而相互兼容的功能之所以能有今日,是多年以来终端和业务发展的积累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讲用了无线移动终端这个词是指包括手机,智能手机,未来多功能多业务手机等的总称。大家知道固定电话的终端叫做座机,指放在办公座上的电话终端(早期)。而有了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后,人们就把那在手里随身携带的话机叫做手机。但到了今天手机功能越来越多,它可以摄像、拍照.可以有PDA、MP3甚至计算机的功能,它也可以看电视,  相似文献   

3.
前言 本讲用了无线移动终端这个词是指包括手机,智 能手机,未来多功能多业务手机等的总称。大家知道 固定电话的终端叫做座机,指放在办公座上的电话终 端(早期)。而有了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后,人们就 把那在手里随身携带的话机叫做手机。但到了今天手 机功能越来越多,它可以摄像、拍照,可以有PDA、MP3 甚至计算机的功能,它也可以看电视,下载视频节 目,还可以做电子钱包或成为电子商务终端。未来它 还可以成为主人身份的证明,代替身份证、护照、信 用卡等。如此发展下去,再把它叫做手机就不恰当  相似文献   

4.
引言 由于计算机硬件发展的超前,为移动终端硬件提 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无线移动终端硬件基础设施也 因此相对稳定。随着互联网的推动以及通信业的自身 发展,无线移动终端产业长期存在的“垄断性”将被 淡化,从封闭、垂直生产正走向开放、合作、横向集 成,各种终端操作系统、运行平台、应用程序琳琅满 目,各种网络业务也正向互相融合的方向发展,而支 撑终端产业发展和变化的主要技术基础从硬件的演进 转变成了软件的发展。 本文与上一讲“无线移动终端的历史及其硬件结 构演进”和下一讲“通信业务引领无线移动终端发展 未来”合起来,将对我国无线移动终端的过去、现状 和未来以及无线移动终端上的主要技术有一个较详细 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2010年11月9日,中国电信正式宣布推出三屏互动全新业务产品——"翼视通",该业务能实现在手机、PC、电视、魔屏等多种具备通信功能的终端上内容互通,包括闪联、联想、华为等在内的6家产业链合作伙伴与中国电信签署了三屏互动产业战略合作协议。自此,中国电信率先实现了多屏互动,也标志着中国电信行业全终端服务时代悄然来临。  相似文献   

6.
移动终端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最为直接,其价格的高低、款式的多少、质量的好坏、功能的强弱、操作的难易等等,都会直接影响运营商移动业务的发展以及用户对运营商的认知与评价。随着手机媒体时代的到来,用户对移动终端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时,随着语音业务的下滑,运营商越来越重视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市场上增值业务的种类日益丰富,而增值业务的发展离不开移动终端这个载体。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以及移动增值业务的不断发展。对移动终端的要求越来越高,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现有移动终端与用户需求以及移动增值业务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宋俊德 《当代通信》2003,(15):14-17
一.从“手机”到“手持移动终端” 当第一代移动通信(模拟)系统和第二代移动通信(数字)系统飞速发展和获得广泛应用的时候,人们手持的设备通称手机。它是一个以语音通信为主的终端设备。但是当移动通信进入第2.5代(GPRS,CDMA20001x)时,手持设备不再仅仅可以做语音通信,还可以实现数据和图像通信。随着第三代的到来,传输速率的加快,在这个手持终端上人们能做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了,它为人们学习,  相似文献   

8.
关于移动终端体系架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移动终端不仅可以用来打电话,还可以上网,使用多种多样的数据业务。多种计算机领域中应用的成熟技术也出现在了移动终端上。今天的移动终端很多已经不仅仅是一部无线电话,而是集通信、娱乐、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本文分析了移动终端的硬件平台及软件系统的架构,并提出了对未来移动终端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当前在手机市场出现了具有超高像素的拍照手机、整合MP3功能的音乐手机、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高级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收看电视节目的视频手机等。特别是电视视频手机(本文以下称“手机TV”),将会把终端市场打造得更为精彩,给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的信息内容,因而受到业界青睐。  相似文献   

10.
金叶 《中国电信业》2014,(10):78-79
在移动互联网加速发展的形势下,移动终端作为应用和内容的载体,实现了互联网服务和应用向用户的更深渗透,有效拉动了电信运营商的数据增值业务。移动终端、电信运营及互联网等行业的利益正前所未有地紧密捆绑在一起,终端逐渐成为用户接入互联网的第一界面,如何做好终端营销、掌控用户界面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智能终端走向普及移动宽带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包东智 《当代通信》2005,(11):29-30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当前在手机市场已经出现了具有超高像素的拍照手机、整合MP3功能的音乐手机、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高级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收看电视节目的视频手机等。特别是电视视频手机(本文以下称“手机TV”),将会把终端市场打造得更为精彩,给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的信息内容,因而受到业界青睐。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信业》2003,(12):70-70
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层出不穷的移动新业务和新应用。而只有支持这些新业务新应用的移动终端及时推出,才能够与业务创新实现良性互动,从而彻底激活整个应用价值链,使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乃至终端厂商共同获益。  相似文献   

13.
移动终端市场一直沿袭传统销售模式,即终端生产商配合运营商进行组合销售,这样的营销模式弊端百出,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突破传统对营销模式进行创新,无论对终端生产商还是运营商来说都是实现二次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从中国移动的新营销模式出发,通过设计客户需求总体方案,结合TD—SCDMA技术实现对移动终端进行深度定制,最后通过用户体验反馈进行产品试用,以达到用户需求与产品服务相匹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移动增值业务发展动向 从广义上来讲,按照业务提供的技术方式以及对终端的要求的不同,可以把移动增值新业务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5.
ISDN终端设备多种多样,实现的功能各有不同。从管理方面来讲,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局方维护和管理的设备,如第一类网络终端设备(NT1),即使它通常是放在用户室内,也是作为由局方维护的终端设备提供给用户的;另一类是由用户购置并直接使用的终端设备,它位于用户室内,诸如终端适配器、ISDN路由器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对这类设备进行配置,管  相似文献   

16.
国外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支付业务将成为移动运营商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将成为用户对移动功能需求的热点,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市场。 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交易,所使用的移动终端主要是手机,也可以是PDA、移动PC等。移动支付一般分为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远程支付是消费者通过移动运营商的SMS、WAP、IVR、USSD等服务向远程商家传递支付信息,移动运营商通过手机号码来确认消费者,并通过手机手动发送的密码确认整个支付过程的真实性;现场支付是指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向商家的消费终端发出支付信息,通过消费终端与内置智能芯片进行账户和密码信息交换完成移动支付。  相似文献   

17.
电子邮政多功能服务终端是北京市邮政管理局2001年在国家邮政局立项的科技项目,2003年通过国家邮政局鉴定。电子邮政多功能服务终端采用触摸控制、多媒体、网络通信、数据库等多项先进技术,通过邮政综合计算机网接入城市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具有综合服务功能,是一种适合摆放在公共服务场所的自助式服务设备,被使用者形象地称为“邮政e点通”。一、应用平台1.网络结构电子邮政多功能服务终端以北京邮政综合计算机网为数据传输介质,以邮政金融网络为消费支付体系和认证体系。在公共场所放置的多功能服务终端,在多终端模式下可以通过局域网,在单…  相似文献   

18.
李姗 《当代通信》2006,13(12):18-19
话音业务在固定与移动网络之间实现互联互通非常正常,而3G用户使用视频电话业务往往只能在3G用户之间实现。但随着固定一移动融合对移动运营商的威胁越来越大,很多移动运营商开始提供可以在3G手机和固定网络之间进行互通的视频电话业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移动“飞信”业务在结束了长达11个月的试用期之后,开始了正式商用。这是中国移动在无线互联网领域中继移动梦网之后的再次重要布局。 作为一种全新的移动即时通信业务,“飞信”连通了互联网与移动网,可实现多平台多网络无缝沟通,具有功能更强大、沟通更自由、安全性更高的特点。据介绍,“飞信”可支持多种终端接入及信息在不同终端之间的互通。中国移动对该项业务寄予厚望,欲将其打造成以即时通信为基础,集游戏、音乐、视频、网上营业厅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移动通信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也借“超信”、“灵信”等业务进入移动即时通信市场。电信运营商的涉足,一方面为自身的转型提供了有效的业务支撑,另一方面也将极大地改变现有的即时通信市场格局,推动即时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MIM(Mobile Instant Message)意为移动即时通信,指参与沟通的双方(多方)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接入移动互联网,登录到同一即时通信系统,实现沟通信息的实时收发及相关辅助信息的即时更新。目前主要有两种业务类型:一是移动用户之间通过短信或WAP实现沟通的方式。最初由移动运营商与IM服务商合作,向用户提供PC上IM功能向手机的延伸服务,实现基础信息的随时沟通,如飞信QQ、WAPQQ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