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书  韩毓忠 《河北金融》2001,(12):28-29
随着国家粮食购销政策的调整,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的粮食品种,将成为粮食购销企业的主要业务。这不仅给粮食购销企业更新观念,转换经营机制,稳健经营带来机遇,而且也是农发行管理创新,改善金融服务,提高贷款风险管理质量的实践。本就杂粮区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的粮食品种成为粮食购销企业主要业务,对农发行业务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略谈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棉花贷款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风险.一是贷款政策.棉麻企业要敞开收购棉花,农发行就必须"保证及时、足额供应资金",否则农发行要承担给农民打白条的责任.这项政策成为地方政府和棉麻企业手中的尚方宝剑,农发行被动贷款,直接影响了贷款质量.二是国家的棉花进出口政策直接影响棉花贷款的风险度.棉花和棉纺织品出口顺利,价格稳定时,棉花收购企业经营购销两旺,资金周转快,农发行能够及时收回贷款本息.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粮棉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棉花收购市场全面放开,粮食保护价收购范围逐步缩少,改变了粮棉流通格局及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行为。同时也给农业发展银行在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工作中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本重点分析了粮棉购销市场化改革对农发行信贷业务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拓展农发行信贷业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加快,以棉纺企业为龙头的棉花生产、收购、加工、纺织到销售的完整产业化体系正在形成。棉花购销全面进入市场化,为此农发行的政策性收购资金将逐步退出商品棉流通领域,这不仅关系到农发行增量、存量贷款和基础工作管理问题,还涉及新形势下建立银企关系新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化格局已逐步形成,相应农发行的信贷风险也在日益加剧。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环境下,如何防范和化解农发行粮食购销贷款风险,保障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的绝对安全,是当前农发行急待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当前粮食购销贷款面临的风险近几年来,农发行以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作为中心工作,坚持信贷服务与监管并重,通过多种措施和努力,既做到了收购不打"白条",又堵住了收购资金贷款出现新的挤占挪用,基本实现了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政策目标。但是,由于历史性原因和市场化改革出现的新情况,当前粮食购销贷款面临的风险将逾来逾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泉州市国有粮食购销经营现状的调查,提出了粮食主销区农发行加强调销贷款管理的建议:进一步规范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基础工作;修改、完善购销贷款封闭管理的措施,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开展粮食调销业务,以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农业发展银行与粮棉购销企业利益攸关。粮棉购销企业是农发行服务和监管的对象,依靠农发行的资金支持才能完成收购任务,实现“不打白条”,确保国家粮棉收购和市场供应;而农发行收购贷款的使用效益、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也离不开粮棉购销企业配合来实现,并最终要通过粮棉购销企业来体现。眼下,农发行强调对粮棉购销企业实施动态封闭管理,目的就在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确保收购资金持续稳定封闭运行,同时促使粮棉购销企业朝转换经  相似文献   

8.
王英聚 《西安金融》2003,(3):19-19,14
加WTO后,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国内市场要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内粮食市场竞争加剧,农发行增量贷款风险的形势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粮棉企业经营性风险上升,随着粮棉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非保护价收购范围进一步增加,粮棉企业将按照市场机制自主经营,企业的市场风险将直接转变为农发行的信贷风险。在实际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基础上,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防范贷款增量风险,就成为目前农发行信贷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当前棉花主产区棉花收购政策不易把握,收购价格难以掌握,棉花企业盈利能力普遍较低,成为困扰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难题。笔者建议:棉花收购在资金供应上要实行多渠道多元化:政府部门要在棉花价格控制上加强宏观调控;农发行在扶持对象上要优化贷款投向。  相似文献   

10.
粮食购销企业积淀的问题在改革中暴露,农发行贷款风险从以政策性风险为主向市场风险为主转变。本分析了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各个阶段及农发行贷款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指出农发行要建立新的制度安排,转换贷款风险管理机制.来应对改革进程中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