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金融发展主要是指通过利率和汇率杠杆,刺激储蓄和投资,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本文首先分析了宁波金融发展对促进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然后,指出了宁波市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金融体系不够完善,实际融资渠道单一;资金配置效率不高,资金使用效益下降;金融服务产品不够丰富.业务创新能力不足;国有银行管理层次较多,组织结构有待优化等。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积极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适应宁波经济发展需要。增加信贷有效投入;发展多层次证券市场,完善资本市场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对宁波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规模和金融机构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宁波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宁波经济增长促进了宁波金融规模的扩大,但没有促进金融机构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金融发展主要是通过利率和汇率杠杆。刺激储蓄和投资。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本文首先分析了宁波地区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特点和状况。其次.本文阐释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机制。然后.本文对宁波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从长期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郭亚娟 《金融经济(湖南)》2013,(12):33-37
随着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越来越多。本文本文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基于VAR模型,通过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等分析,研究了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金融发展分别以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明显的影响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选取金融生态环境不同的地区样本,运用定量指标对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诸多要素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指出金融不是孤立的,它内生于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之中。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营造“资金洼地”,从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不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往往造成巨额的不良资产,导致金融资源的低效配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壮大。因此,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同因素及不同层面上加以完善与改进,必须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靠法律的、经济的、文化的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培育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采用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以金融体系的中介功能、风险分散功能以及资源配置功能作为分析起点,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资源配置功能水平的提升与本省经济增长和与之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省份的经济增长正相关。金融中介功能和风险分散功能对本省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对与之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地区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内蒙古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是经济增速在短期内受到金融发展水平的正向影响,但长期看仍然主要依赖于自身的增长。二是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对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小,但是从长期看,对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梁静 《金融经济(湖南)》2013,(11):187-189
将湘西州作为研究对象,以减少地理因素、经济基础等区域差异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影响。利用2001—2011年湘西州年度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构建回归方程。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结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作用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10.
11.
金融资源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式和速度,但我国目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不仅导致金融资源较大程度的错配,并且会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障碍。然而研究中国金融资源配置的文献相对较少,因此采用DEA方法测度我国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并对其进行技术有效性、规模有效性和投入冗余额和产出不足额的测算,从而得出结论: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因此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激发经济增长潜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选取金融生态环境不同的地区样本,运用定量指标对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诸多要素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指出金融不是孤立的,它内生于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之中.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营造\"资金洼地\",从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不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往往造成巨额的不良资产,导致金融资源的低效配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壮大.因此,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同因素及不同层面上加以完善与改进,必须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靠法律的、经济的、文化的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培育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003 2015年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了金融发展、资本配置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银行信贷扩张为主的金融发展对不同区域城市的影响存在差异;资本配置效率是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显著因素,我国东部和东北部城市资本配置效率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程度高于中西部;资本配置效率是金融发展影响城市发展质量的中介因素,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仅为9.6%;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在不同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别;政府研发投入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米运生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24(4):13-20
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金融自由化通过刺激金融创新,以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基于金融风险的认识差异,不同区域的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重大差异。金融发展对珠三角的经济增长贡献极其有限,且不具统计上的规律性;在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自由化背景下,在利用金融创新提高经济竞争力方面,珠三角被长三角抛在了后面,也不如环渤海。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1999--2010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金融中介、企业家精神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金融中介发展尤其是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但其增长效应存在地区差异;企业家精神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经济增长效应远低于创业精神的经济增长效应;金融中介发展主要通过支持企业家创业活动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金融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目前,学术界对二者的关系仍存争议.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回顾了金融与经济之关系的产生和演变路径,在此基础上,梳理总结了关于金融与经济关系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实证研究领域,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付乐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2,25(4)
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优化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通过资金流向变化和信贷结构调整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循环经济科学技术支撑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重要的决策依据。为此,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助推循环经济的发展,如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寻求其支持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最佳组合;倡导金融创新,为企业研发输送资金,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利用“歧视性”金融政策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长期约束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分析欠发达地区信阳市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入手,探究欠发达经济增长与金融之间的关系.通过运用计量分析手段,揭示了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滞后,经济增长主要靠内生力量推动,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源于非国有金融的推动.在此基础上提出,欠发达地区要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必须发挥金融的市场化力量,加快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Juan Fernández de Guevara 《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2013,19(8):739-764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se the effect of banking competition on industry economic growth using both structural measures of competition and measures based on the new empirical industrial organisation perspective. The evidence obtained in the period 1993–2003 for a sample of 53 sectors in 21 countries indicates that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bank monopoly power has an inverted-U-shaped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suggesting that bank market power has its highest growth effect at intermediate values. The latter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literature on relationship lending, which argues that bank competition can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availability of finance for companies that are informationally more opaqu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