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龙杰 《上海房地》2004,(11):32-33,37
2004年6月9日,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土地储备办法》并干同年8月1日正式实施。对这一办法,业内人士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上海社科院主编的《上海房地产市场报告》称之为“上海房地产市场‘稳定器’”,有利于旧区改造和动拆迂;有利于盘活存量土地;有利于规范土地市场;有利于提高政府土地的调控能力等,充分肯定了其意义和作用。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还会发现,上海市土地储备办法的实施,将有利于治理房地产开发审批过程中“审批环节过多、审批程序繁杂、审批时间长”的“顽症”。这一意义同样不客轻视,因为我们在这一问题上付出的努力太多了。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合作开发经营促成了资金和土地的结合,盘活了诸多房地产项目,对房地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同时因房地产合作开发经营引发的纠纷也不在少数。本文通过分析房地产合作开发经营的性质、特征及方式,探讨目前房地产合作开发经营存在的几个法律问题,目的在于探讨完善房地产合作开发经营的相关法律制度,以求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图片新闻     
江西省上高县将旧城改造与盘活闲置土地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解决了房地产市场建设用地供求矛盾,不仅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还给县城面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为该县改造后的胜利路一角。  相似文献   

4.
谢丹 《楼市》2007,(23)
"房地产行业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有利于保护购房者利益、防范金融风险、盘活存量土地,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王石语录2007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与资本市场全面对接的一年。万科、保利、富力、招商纷纷实现了股票增发。而广东碧桂园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区域房地产企业,扶  相似文献   

5.
土地储备制度是近几年来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房地产领域改革的一个热点。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管理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作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城市存量土地高度集中管理的机制,其目标是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加强政府对盘活存量土地的统筹安排。因此,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既可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消化闲  相似文献   

6.
土地储备制度是近几年来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房地产领域改革的一个热点。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管理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作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城市存量土地高度集中管理的机制,其目标是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加强政府对盘活存量土地的统筹安排。因此,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既可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消化闲置土地,又可以贯彻保护耕地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下房地产转让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从一些地方出台的规定看,土地收购储备的基本含义是指土地储备机构依据有关规定,将需要盘活的土地收购(收回)、置换、征用后予以储备,并通过前期开发和土地出让的前期准备,实现政府集中统一供地的行为;其目的是“加强土地资源和资产管理,垄断和规范土地一级市场”。在这一制度背景下,房地产转让与一般房地产转让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房地产转让自由度降低。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后,政府按照一个渠道进水(政府统一征用、收购和回收土地)…  相似文献   

8.
1995年12月市政府批转了对盘活工商企业国有房地产试点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发(1995)60号文],按照“先点后面,逐步推进”和“房地一体”的原则,对工商企业使用的国有房地产进行盘活试点,俗称“空转”。2000年是国企改革进入最后攻坚战的一年,作为国有企业房地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资产,是盘活工商企业国有房地产中的主要环节,土地资产能否顺利盘活,关系到扩大工商企业总资  相似文献   

9.
人物     
王石——第二个任志强?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日前在一个论坛上表示,房地产行业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有利于保护购房者利益、防范金融风险、盘活存量土地,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房地产合作开发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合作开发经营促成了资金和土地的结合,盘活了诸多房地产项目,对房地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同时因房地产合作开发经营引发的纠纷也不在少数.本文通过分析房地产合作开发经营的性质、特征及方式,探讨目前房地产合作开发经营存在的几个法律问题,目的在于探讨完善房地产合作开发经营的相关法律制度,以求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划拨土地交易与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偿划拨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如何解决因无偿划拨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随着土地市场的发展,划拨土地已经进入市场交易,为了确保上地市场的有序运转,城市政府一般都规定划拨土地必须实行公开交易。划拨土地进入市场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城市用地空间,盘活存量土地,调剂土地市场余缺,进一步挖掘和提高土地利用的潜力和效率,因此,逐步完善和规范划拨土地的交易是不断盘活国有土地资产的需要,也是土地市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决定房地产市场的两大要素金融和土地都分别拽紧了缰绳,前不久央行121号文件强调要紧缩房地产信贷,同时国家又正在全面整顿土地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市场该如何进退?  相似文献   

13.
一、上海土地市场的发展对城市建设的贡献 土地市场在房地产市场体系中属于房地产一级市场。伴随着国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成功,1986年7月,上海率先提出了土地批租的设想及框架,即上海土地批租的试点方案,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市场的激烈角逐,使得房地产企业的并购活动日趋活跃。在房地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获取土地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应对市场竞争、盘活国有资本、消除同业竞争五个方面对房地产企业并购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并购的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何芳 《中国房地产》2006,(12):38-41
土地和资金是房地产开发中必不可少的两项基本条件,由于两项资源本身具有很高的拥有门槛,因此,拥有土地一方和拥有资金一方如何联合开发,促进资金和土地的整合,盘活房地产项目,共同赢利,便成了市场资源配置和运作的热点。这种资源的有效整合本是市场对资源的最佳配置,但土地增值带来的巨大超值利润空间,使得拥有土地一方常常会利用“鸡蛋换粮票”,通过各种非法方式炒卖土地。为此,政府制定了相应政策法规限制土地的非法炒作。那么,当前在二手土地交易方式以及土地交易过程中,如何遵循法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规避必要的风险呢?本文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的房地产市场是伴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逐渐形成的。1992年下半年,北京市开始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进入市场流通,使北京房屋买卖市场发展形成房地产市场有了制度保障。邓小平南巡谈话后,北京市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大批外商...  相似文献   

17.
土地配置的市场取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它解决了市场公平竞争的问题,也使土地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并在客观上规范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以来,土地市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建立了一整套的土地市场制度,如集中统一供应制度、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等,这些制度大大提高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土地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管理改革的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储备制度”作为一种全新盘活国有土地资产的方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应该加强对土地储备的研究,完善土地储备机制,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完善土地增值税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增值税是对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收入的增值部分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对土地增值额的课税,实质上是对土地收益或者是对地租课税。18世纪中期,法国重农主义者创造了对地租课税的理论,即租税论。现在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对土地连同地上建筑物转让收益课税。自1987年我国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以来,房地产市场发展很快,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成片批租土地数量过大,价格过低;盲目设立开发区,占用耕地过多;房地产市场行为不规范,投机严重等等。  相似文献   

20.
论点摘编     
动态地价制设想第2期《经济预测》发表有关专家观点,认为城市土地的特殊性决定了土地价格的动态性,有必要实行和完善动态地价制。动态地价制是针对土地增值或减值,地价随土地的增减作出相应变动,是较科学的一种计算方法。其优点在于降低土地一次性开发成本,房价也相应的降低,有利于激活房地产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