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其创新能力以及集群内部主体间相互交错的协同作用与协同创新。因此,要保持产业集群的先进性和活跃性,研究其协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对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概念、指标选取原则、指标体系和模型进行了综述,并就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湖北恩施州旅游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波特钻石模型分析其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条件,同时利用区位熵判断其集聚水平,以及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旅游产业内部及其与相关产业的关联度。结果表明:恩施州旅游收入区位熵LQpi、LQci在10年内的均值分别为1.93、4.45,说明旅游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其中旅游收入与游览的关联度最高,为0.9803,说明恩施州旅游产业一定程度上还依赖门票收入;同时相关产业与旅游产业关联度不高,均低于0.75。因此,恩施州政府应整合优势资源,加大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抓好产业集群税收征管,也就抓住了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当前,在不断优化纳税服务、大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背景下,税务部门面对当前产业集群税收征管现状,既要考量产业集群内部同业之间的经济税收联系,又要考虑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之间的内在关系,还要注重产业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厘清产业集群链条,细化和完善产业集群的税收征管模式,理清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制定相关征管制度措施,以提升税务部门征管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产业生态与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已成为中小企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产业生态化的研究文献的回顾,探讨了产业生态化和产业集群生态化的耦合关系,分析了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最后提出了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已成为发展经济的新思维。通过对波特产业集群理论的理解,湖南虽作为后发的内陆省份,但湖南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具有集群的特征,可以走产业集群道路。但湖南产业集群内部缺乏凝聚力;产业链结构不合理,配件采购成本高;传统的区域发展模式难以使后发地区较快摆脱发展困境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本区域内的产业集群模式,大力促进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合作和结网.优化产业链结构,促进产业链上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产业集群的方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中小企业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一个个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受到了高度重视,以产业集群的方式求发展已成为中小企业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本文在产业集群和预期收益的基本概念上,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基础,分析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过程中的四个关键影响因素:公司战略与竞争状况、需求状况、相关支持性行业状况、生产要素状况,并提出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以产业集群方式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和产业链延伸的特征的逐渐凸显,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进展,总结出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的四个热点问题: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征研究、成长机理研究、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和其它相关研究。作者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研究范围、研究深度、研究方法上指出了目前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种种缺陷,并提出旅游产业集群的经济指标测定、空间集聚的结构特征、价值链上不同产业的集群形态和结构解析是旅游产业集群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影响,利用相关数据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积聚、技术外溢、集群效益三方面研究揭示其对产业集群的线性影响,同时构建模型分析产业集群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群是一种相得益彰的互动关系,因此,发展产业集群可以吸引更多更优质的外商直接投资,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又可以提高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产业集群相关研究成果众多,包括产业集群模式发展、绩效实证、战略、影响因素等。2007年王炳才、田怡谦认为产业集群在成长过程中,决定其成长的内在机制是自身的竞争力,并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产业集群竞争力受外围层、嵌入层、网络层和节点层四个层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理论主要用于指导区域经济发展,三峡地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资源、规模、品牌等优势,而巫山地处三峡,作为全国旅游强县,如何更好地发展当的旅游产业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在已有旅游产业集群相关理论基础上,阐述了巫山旅游产业发展概况,结合笔者前往巫山实地调研的情况,提出了巫山在产业集群化背景条件下发展旅游产业的启示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具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优化海西城市结构、创新海西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打造海西城市品牌等,从而提升海西城市竞争力。但海西城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也遇到诸如政策支撑不够系统有力,发展环境不尽人意;产业园区建设低端化倾向明显,完整产业链以及产业集群效应尚未形成;高端人才严重短缺;区域合作层次较低,未能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等问题。据此,可通过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层次的提升,形成集群化发展效应;加快创意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推进海峡两岸的合作与联动等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福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产业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类型。在构建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时,根据科学、客观及可操作性的原则分别选取和构建了潜在和现实竞争力的30个指标,对2009年福建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可见,福建省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还处于中游水平。应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增加文化供给,提高科技含量,打造文化品牌等方式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运用1985-2011年的数据,采用VAR模型研究福建省FDI、第三产业GDP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FDI促进第三产业GDP的发展,不仅在短期明显,中期和长期也明显;福建省FDI对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短期具抑制作用,这从侧面也反应了FDI在第三产业投资方式的畸形性;第三产业的GDP对FDI的反向促进作用较小,福建省积极吸引外资政策方面的因素,对FDI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资源观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以其作为理论切入点,以产业链为框架,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从生产、加工、销售三个阶段分析闽台农业互补型合作的积极影响与仍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整合产业链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战略,以期形成闽台农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5年来福建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变化的数量分析发现,从农业结构对土地资源要素的合理利用来看,福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开始趋向于合理配置,但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建议从区域资源优势出发,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政府宏观引导,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海峡西岸农业试验区建设相结合,在闽台农业合作过程中引导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在对比分析闽台高科技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产业互补效应的理论视角探讨了闽台高科技产业进一步深化合作的经济效应,说明闽台高科技产业进一步互补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专业化分工产业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是一个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的过程.如果从分工角度考察,产业集群是形成专业化分工的产物;同时,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与产业集群之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从近十年以来福建农业产业化发展来看,台商投资的促进效应日益显现。进一步提高福建农业利用台资的效率,需要不断拓展闽台农业合作空间,深化闽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闽台农业合作的保障能力,壮大农业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聚能力是产业集群成功发展的动力源。它与产业集群相伴而生,并作用于集群整个生命周期中。从集群的动态演进过程看,产业集聚能力分别表现为生成发展动力、集群创新能力和集群升级能力。在集群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产业集聚能力的影响因素不同。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产业集聚能力的培育途径,以增强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伴随闽台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的广泛开展,充分了解两地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水平就变得极其必要。为深入揭示闽台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现实差异,在参考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适用闽台两地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框架,具体包括文化产业规模、文化产业贡献、文化产业基础、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四个方面。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当前台湾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总体高于福建,但从发展趋势判断,闽台两地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将逐步显现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