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视角》2003,(7):18-20
随着《白城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启动实施,白城市的生态建设开始从生态环境示范区建设转向生态市建设,从生态环境“八大工程”建设转向“七大产业”建设,从单一的生态环境建设转向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明建设整体推进。总体上说,就是启动一个规划。打响一个会战。突出两大工程。抓住三个载体。发展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2.
丁瑶瑶 《环境经济》2023,(15):20-23
<正>《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印发实施。《规划》充分认识到各流域的多样性,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污染结构等特点,精准识别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因地制宜确定了“十四五”期间全国七大流域和三大片区的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自七大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成立以来,作为生态环境部的派出机构,各局参与编制流域生态环境规划并监督实施,扎实推动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不断提升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已制定我国《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已经制定,并经国务院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通告全国。这确实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笔者经过反复思考,觉得实施起来有很大难度,特别是规划优先实施的重点地区和重点工程。其中除长江上中游地区外,黄河上中...  相似文献   

4.
加强生态脆弱区保护是控制生态退化、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落实《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具体措施,也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依据国务院《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有关精神,我部编制了《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5.
胡建军 《江南论坛》2006,(11):26-27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与人口、资源与环境不协调的矛盾最有效的办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惟一途径。无锡市政府高度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纳入了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根据《无锡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未来的无锡市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生态经济中心、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内外著名旅游胜地、江南水乡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态文明完美融合的生态人居名城”。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切实抓好以水利和生态环境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省积极贯彻执行。1998年,我们按照《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要求,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7.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生态州建设规划》提出了"力争通过30年的建设,把延边州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结构优化、生态环境良好、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州"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强化观念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规划和落实好发展生态经济的各项工作,使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8.
过去一年,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第一次全国卫生健康大会召开,制定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十三五深化医改规划》,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在上海举办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等标志性事件接连发生,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也为健康广东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全新挑战,只有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才能牢牢掌握健康广东建设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环境经济》2008,(1):7
近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正式发布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10.
凌云 《经贸实践》2010,(2):27-28
生态工业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的“低碳”工业。2003年,浙江省就全面开展生态省建设,并在《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展生态工业的要求和任务。  相似文献   

11.
《环境经济》2007,(3):20-29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促进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实现“十一五”生态保护目标,加速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局组织编制了《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多年来,永州市芝山区区委,区政府极为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减少和根治水土流失,建设芝山秀丽山川,实现全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国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总体部署和湖南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制定了《永州市芝山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对全区范围内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江河流域,逐步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13.
陆桥商讯     
天津港拟投资114亿建设生态港口天津港在港口企业中首家制定了《生态港口建设实施方案》,以生态环境、文化建设为重点,规划了34项生态港口建设工程,总投资约114.6亿元。南疆专业化矿石码头工程、神华天津南疆煤炭码头二期工程、天津港北港池杂货码头工程共投资91.5亿元,有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的东北部,是我国唯一一个尚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由于自身成陆时间较晚,整个生态环境依然十分脆弱,再加上以石油为主体的工业污染的屡禁不止,开发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不言而喻,并由此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继2009年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后,2010年,国家发改委又批复了《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加快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是落实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保护自身及渤海湾生态环境、确保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保护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结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引用最新的数据和典型案例分析了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现状,解读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对地方政府赋予的新责任、新要求,最后提出关于区域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为今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叶安珊 《经济视角》2006,(10):61-62
新农村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生态人居规划、生态工程规划和生态环境管理规划,脱离了这些,就违背了新农村建设的本意。因此,探讨我国新农村规划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思路,十分重要。一、生态环境规划是新农村战略规划的重要内涵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大国,农民收入较低,农村生态环境退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区域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中央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将改变中国农村,也将改变中国未来。搞好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是前提。在规划中,一定要编制好新农村环境规划,探索解决农村生态…  相似文献   

17.
《经济问题》2007,(10):F0002-F0002
孝义市是一座省级园林城市。近年来,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认真落实“山西省环境保护会议暨蓝天碧水工程启动大会”精神,确立了建设“生态孝义、绿色孝义、宜居孝义”的指导思想,聘请省级专家编制了《孝义市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五年规划》,通过大力实施“通道绿化、荒山绿化、村镇绿化、企业绿化、环城绿化、城区绿化”工程。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2%、2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5平方米。  相似文献   

18.
汪蛟 《环境经济》2023,(5):33-35
<正>近年来,甘肃坚持把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与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结合、把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与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相结合,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功能不断提升、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在接受《环境经济》专访时表示,祁连山问题整改不仅是全国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博物馆”,其强力推动重难点问题彻底整改的做法也是同类问题整改的“教科书”。甘肃将不断巩固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效,建设美丽祁连山,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科院《200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公布的数据,浙江省环境支撑系统仅次于西藏、海南,居全国第3位。浙江省近年来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取得重大成就,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全省相继建成了5300多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仪器和有机食品基地,环保相关产业总产值近3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有关专家认为,根据浙江省目前的环境质量和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浙江是我国最有希望最早建成生态省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环境经济》2007,(B11):30-32
为规范矿山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执法力度,防止矿山开发建设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我局编制了《矿山生态环境监察工作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