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大伟是周口市扶丰县人,靠卖鸭血走上了致富路。现在,他每年卖鸭血的帐都在15000元左右。王大伟原在县皮毛厂工作,因为厂子不太景气,自动辞职,下海经商。  相似文献   

2.
赚银行拍卖别墅的钱王大伟在报社当过编辑、记者,后来做了自由撰稿人。8年前他结婚时花3万元在成都近郊购买了一套30平方米的住房,他和妻子在小房子生活了6年多时间,积蓄了一笔钱  相似文献   

3.
《大众商务》2008,(11):14-14
张成果,一个典型、本分的农民形象,然而就是他却在近两年由一个靠卖瓜子、红薯而艰难度日的小商小贩一跃成为了腰缠百万的大老板。谈起张成果的发迹史,还要从三年前卖红薯的时候说起,由于他卖红薯的地方属于城乡结合部,那里人流量大,大多以打工族居多,相对来说,生意还算过的去。  相似文献   

4.
姜太公因在“渭水”钓鱼而结识了周文王,此时他穷困潦倒,年龄也大了。据说,姜太公曾经“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当过屠夫也卖过饮料。  相似文献   

5.
施振荣 《新智慧》2005,(1):24-25
所有的挫折都只是一种过程。父亲在我3岁时就过世了,童年时我帮母亲卖鸭蛋和文具。鸭蛋1斤3元钱,10%的利润,还容易变质;文具的利润超过40%。保存期长。显而易见,卖文具比卖鸭蛋好。但是,我们坚持卖鸭蛋。鸭蛋薄利多销,两天就能周转一次;文具虽然利润高,但半年一年部卖不掉。  相似文献   

6.
示范营销     
《大众商务》2009,(10):29-29
王凤兰卖菜时间虽然不长,可在菜市场一提起她,同行都会竖起大拇指:“人家可不简单,同样的东西她总是比别人卖得快,卖得好!”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菜场有几家卖豆制品的摊点,可总是只有A店主的生意火爆,大家宁可排队等也不到旁边的店子里买同样的东西。是A店的价格比起旁边店铺便宜许多吗?不是,你要问他卖的价格和别人都是一样;是所卖产品的质量比别人好很多?也不是,质量差不多,很多东西估计和别人在同一个地方进货;  相似文献   

8.
小欧 《新智慧》2006,(5):65-65
在广东的良平工业区.陈小明经营着一个卖百货的小店铺.由于生意清淡,他准备盘出去。这天,陈小明来到市里最大的一个超市买年货,发现超市正在搞促销活动,东北大米竟然只卖1.36元/公斤。陈小明知道这种大米进价也是这个价,就是说超市卖大米是零利润!  相似文献   

9.
《大众商务》2010,(7):19-19
浙江开化县音坑乡有位叶大妈,今年和老伴一起利用荒山和田边地角种了四五亩萝卜。由于萝卜同一时间集中上市,总卖不了好价钱,叶大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萝卜腌制成萝卜条拿去卖,没想到很是好销,卖一亩地的腌萝卜比鲜萝卜多赚3000多元。  相似文献   

10.
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现在,经济发展到了充分竞争的买方市场阶段。就企业来说,对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重要;对外,企业必须遵守WTO的游戏规则出牌。同时,近年来由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频频遭遇知识产权、反倾销诉讼以及标准许可等问题,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因此,不少企业已真正意识到“标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有个红岩村,这里的果农都把摘下来的柿子捂在手里迟迟不出售。价钱好了我们就卖鲜果,如鲜果的价钱和柿饼的价钱差不多,就全部晒柿饼。新鲜的柿子,在他们的手里摇身一变就多卖了几倍的钱。  相似文献   

12.
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几乎不可能把卖猪肉作为职业的选择。数年前,北大才子陆步轩当屠夫的新闻曾一度传遍大江南北,并引发了人们关于此行为是否浪费人才的大讨论。然而数年之后,另一位北大才子陈生也悄悄进入养猪行业,并在短短一年内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成为广州乃至广东最大的猪肉连锁店,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日前,在一次访谈中,他更是爆出惊人话语:“卖猪肉比卖电脑还有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13.
“能假的都假了,不能卖的都在卖——连小食杂店也在卖。”王小军憋坏了。他是陕西省商洛人,从1999年起,就在西安市东七路开了一家性保健品商店(又称夫妻保健店)。他开的店算得上正规:店里干干净净,证照齐全。当然,他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他对记说,可全西安几乎没有一家性保健品商店有这种证。  相似文献   

14.
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表现为投资者对投资盈利的“确定性心理”和对亏损的“损失厌恶心理”。以贵州省某证券公司大型营业部个人投资者交易数据库,来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个人投资者是否具有“处置效应”——这种非理性的投资行为。结果发现:从卖盈卖亏股票次数上来考察,中国个人投资者在整体上和交易频率上都表现出显著的处置效应,但是,从月份特征来看,处置效应并不具有显著性;从持有卖盈卖亏股票的时间上来考察,中国个人投资者无论是在整体上、月份特征上,还是交易频率上都表现出显著的处置效应。  相似文献   

15.
商人沈万三与皇帝朱元璋一起走在街上,见市面萧条,只有两个人在沿街摆摊卖蜂蜜。朱元璋走上前去询问,他听见一人货摊下的蜂箱内发出嗡嗡的声音。另一人货摊下的蜂箱内却听不到一点声音。朱元璋感到很奇怪,就问两个卖蜂蜜的人,这是为什么?一个卖蜂蜜人回答说:“我们家主人每次割蜜九成,所以大部分蜜蜂都飞走了,因此听不到声音。”另一个回答:“我们家主人每次割蜜三成,所以蜂群兴旺。”听卖蜂蜜的人这么一说,朱元璋连连点头,若有所思。  相似文献   

16.
张闯 《新智慧》2002,(4X):9-10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曾有一位女士问卖葡萄的人葡萄是甜的还是酸的,那个卖葡萄的人以为女士大都爱吃甜的,就说葡萄是甜的,不料那位女士正身怀六甲,想吃酸的,于是就没有买。随后,又有一个老者问卖葡萄的人同一个问题,因为前一次的经验,那个卖葡萄的人就改口说葡萄是酸的,谁知老人的牙不好,想吃甜的,所以也没买。  相似文献   

17.
万正和的家乡在河南固始县三河尖乡,这里盛产柳条。一直以来,这里的人们都喜欢将柳条编织成柳筐、柳篓,除了自己用外,一些人还拿到市场上去卖,可由于柳筐、柳篓在当地卖得很便宜,还不够工夫钱,所以大多数人都把柳条当作柴火烧掉。  相似文献   

18.
买对股票只是完成投资过程的一半或更少,接下来就是跟踪股票,并在股价大幅度上涨之后卖掉股票,所以如何卖股票同样重要。俗话说:会买是银,会卖是金。买了好的股票而未能选择好的卖出时机,这同样是股票投资的一大遗憾。  相似文献   

19.
艾波波  可人 《新智慧》2007,(6):58-59
我的房子买了又换,换了又卖,卖了又买,一连串的动作都发生在两年之间。朋友们看着我不停地折腾都替我觉得累,可是我不在乎。经起折腾出来的丰硕成果,受到那点儿累又算得了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胡喜盈 《大众商务》2005,(4S):10-10
最近,笔替在澳洲做生意的一位亲戚办货,去了几次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在上海七铺路10元买3双的白色棉运动袜,那里卖7角;100支装的双头棉花签在上海家乐福大卖场卖1.2元,那里卖0.19元……义乌的市场之大,任你开着汽车1—4楼一圈一圈地兜,常常会迷路。市场还在拓展,一期、二期、三期,一期比一期规模更大。商铺还是不够,每次都是抽签入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