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曾麟 《中国石化》2013,(10):35-36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西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为有效降低审计风险而研究开发的一种审计模式。随着现代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科学发展,目前这一审计模式逐渐被内部审计所借鉴使用,但是我国还主要停留在理论研讨层面。本文重点结合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对这一审计模式进行简要的探讨。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企业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以企业风险的分析与评估为导向,通过对被审  相似文献   

2.
安然公司破产案不仅使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排名第一的安达信事务所成为众矢之的,也引起人们对审计风险的广泛关注。在诸多有关审计风险的研究中,久已盛行的审计保险论认为:审计是降低风险的活动,即审计是一个把财务报表信息使用的风险降低到社会可接受风险水平之下的过程,是一项分担风险的服务。保险论是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认识的加深,也显现出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本试就审计风险与风险导向审计思路及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审计执业对策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 ,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目存在错弊未能进行正确的识别和判断 ,从而做出错误结论、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一、内部审计存在风险1 内部审计主体存在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在完成审计项目过程中 ,由于对审计方法运用的偏差、审计环境的影响、业务知识的局限性以及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等有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做出错误的判断和结论 ,这是审计人员主观原因造成的审计风险。另外 ,近两年来财务会计与国际接轨的速度加快 ,新的会计准则不断出台 ,…  相似文献   

4.
当前包装企业销售收入的会计核算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收入审计中审计人员应从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方面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5.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普及,给传统审计带来了冲击,开展计算机审计已是我国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面临的紧迫任务。由于计算机环境下信息系统存在风险,使得计算机审计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作者提出如何发展计算机审计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袁桂林 《中国电业》2011,(12):78-79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相对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而言的,是指审计人员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以被审单位的经营风险为出发点,以识别、评估和控制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为核心。综合运用战略管理分析工具,对高风险领域进行重点审计,将检查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模式。  相似文献   

7.
从近两年刚刚引进的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IIA)考试的教材中,我们接触到风险导向审计(也称风险基础审计)这一概念。目前,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有较多的解释,且多数是将风险导向审计定义在对审计风险的评估上。而笔者认为,最符会内部审计实际的定义是: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这个定义出自于南京审计学院王会金副教授所著的《风险导向审计》一书,这个定义将审计风险定义…  相似文献   

8.
国有煤炭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审计风险指财务报告事实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弊端,或内控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而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或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无意地对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会计报表以及对具有重要影响的经营活动审计后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结论,造成审计对象和与相关方面遭受损失或损害,并由此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这种责任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一、审计风险要素及关系 审计风险是指当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审计人员作出的审计判断与结论,由于受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能与事实发生背离,从而使审计人员对所作出的判断与结论承担一定风险。审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构成审计风险的要素有: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某些账户余额和经济业务发生差错和误报的可能性,它一般存在于部分账户余额和业务处理中,与内容控制的强弱无关。但是,固有风险并不仅仅与企业的账户性质和业务特点有关,而且与企  相似文献   

10.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1.
社会审计与审计风险曾静(中宇审计事务所)社会审计(也称民间审计)作为审计监督的一种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至1995年底,我国共有社会审计组织(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6000多个,注册会计师50000多人,在现...  相似文献   

12.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用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或者错误估计和判断了审计事项,作出了与事实不符的审计结论,进而受到有关利害关系人的指控甚至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本文主要探讨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审计人员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一样,在履行其审计职责期间要面临着职业风险的考验。这些职业风险有些是审计职业道德调整的范围,而有些将承担的是法律的责任,但在许多组织中内部审计的风险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组织的生产经营及内部管理都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与特征 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现代风险 导向审计是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作为审计工作的主线,并贯穿审计工作始终的一种新型风险导向审计。其审计模型用公式表示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为主线,根据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具体的审计程序,最终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内审工作实施过程中,由于审计程序执行过程的记录不需要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并经其签字认可,所以审计人员只是摘要记载于记录本中,留待整理审计底稿、撰写审计报告时备查。为了减少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过程的工作量,内部审计机构多数未对审计日记的规范编写作出明确要求,审计日记随同审计项目统一整理、索引、归档制度也未形成,这便造成实际内审工作中只注重查问题,而忽视审计实施范围和过程的记录。这种现状,既不利于防范审计风险,进行质量控制;也不利于检查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分清和追究相关责任。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广泛应用,传统审计线索逐渐消失,审计技术、方法日趋复杂,在动态中进行审计取证较难。又由于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不完善,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缺乏,形成了计算机审计风险。计算机审计风险包括人员操作风险、财务数据风险和审计软件风险。要保证审计数据的完整性,采取恰当的审计技术,选择合理的审计方式,积极取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培养计算机审计复合型人才,防范计算机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7.
新风险准则下审计风险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要求从2004年12月15日或之后开始的期间财务报表起,执行ISA315、ISA330、ISA500三个新风险准则,这些准则是2003年10月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属的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发布的。与旧准则相比,在新的国际审计风险准则中,引入了“重大错报风险”概念,重新构建了审计风险模型。为了优化审计职业环境,提高审计质量,与国际审计风险准则实现接轨和协调,2004年10月8日中注协发布了审计风险准则征求意见稿。为了充分认识新审计风险准则的实质,迎接新准则的实施,有必要对审计风险模型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审计实务的影响作深入地讨沦。  相似文献   

18.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或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无意地对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的会计报表以及对具有重要影响的经营活动审计后发表的不恰当的审计结论,使审计对象和与之相关方面遭受损失或损害,并由此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责任风险。内部审计风险客观存在,无法回避,但通过不断探索,积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可以将其控制在较低程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审计主要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两种。外部审计主要指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审计;内部审计主要由企业内部的独立部门承担。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在于抓住市场机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决策者要求所使用的信息必须及时、准确,这给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我国内部审计目前存在的问题1.未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职能及作用我国内部审计机构是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的,审计工作直接接受本单位领导的指导与支配,人员配备及审计任务安排上有很大的随意性,与…  相似文献   

20.
陈克锋 《冶金财会》2006,25(8):44-44
<正>审计风险按审计主体的不同,划分为政府审计(也称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对于审计客体而言,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均是外部审计,具有较强的独立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审计的范围逐渐拓宽,地位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难度,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笔者仅就社会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与控制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