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菓然平安     
菓然平安一宁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选择比我们自己弱小的人,平安就会变成一个“矮人国”,“侏儒成群”;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力荐比自己高大的人,平安就能成为“巨人”公司,群英荟萃,充满生机。五月是平安的华诞,当平安六岁时,有了上海平安。如今上海平安也满周岁了,在...  相似文献   

2.
说起我们农经站长,那可是一个喜欢“较真儿”的人。可巧这较真的事就让我给赶上了。一次,我给村会计开了一张内部支款凭证,可一会儿就被站长退了回来,原因是在“出纳”一栏我只习惯性地写下了自己的姓氏而没有署名。“有啥了不起,我当啥大事。”我一边嘟嚷,一边埋怨,话虽如此说,可是从此以后我就开始注意类似的一些细节问题。毕竟人家是领导,让咋干就咋干。日子长了,每次看到自己开出的票据都那么严谨规范,整洁漂亮,心里得意的同时,倒对站长的严格要求心存感激。人常说,跟着什么师傅学什么活,我很庆幸,自己跟着这样一个工作…  相似文献   

3.
乡村干部工作在农村基层一线,肩负着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具体领导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职责,维系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乡村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做到善谋事、会办事、能成事。善谋事乡村干部直接与农民打交道,既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又是各种矛盾的载体。只要党的大政方针一定,乡村干部就必须带领群众贯彻执行下去。当群众对某些政策不理解,认为某些规定不合自己的主观意愿时,他们往往把矛头指向乡村干部。这就要求乡村干部要善谋事”,做到事先有考虑,有准备“。谋事”的前…  相似文献   

4.
乡村干部是农业结构调整不可缺少的组织者,其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调整步伐快慢、水平高低和效益大小。当前,一些地方农业结构调整中仍存在“不敢调、不会调”现象,乡村干部工作不到位、服务不到户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统一认识,提高能力,宽松环境,落实责任。   一、统一乡村干部工作到户的认识。重点要抓住“三项教育”,提高干部工作到户的自觉性。一是要教育干部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看待工作到户的要求,充分认识到帮助农民解决结构调整中的具体困难,就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和人民利…  相似文献   

5.
近日,笔者在与乡村干部群众交谈时,常听他们说到“黑头村官”一词,甚感疑惑。细一了解,原来是一些村在换届后村干部滥用权力自行“聘用”的村级配套干部,这些人或是落选的村干部,或是嗜用拳头的“能人”,或是宗族宗派势力代言人,因其未经群众公认,也非乡镇党委考核任命,故而群众把这种“暗箱”操作产生的“村官”戏称为“黑头村官”。这些村为什么乐用“黑头村官”呢?原因有三:其一,村主要干部为摆平换届中与宗族宗派和落选村干部等各方的关系;其二,村委会的干部们为报答选举中投票支持自己的人;其三,村主要干部利用横行乡…  相似文献   

6.
近日,笔参加了一次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会上,一位领导说:“如今,我们一些干部工作务虚不务实,一干点工作就“咋呼”,犹如母鸡下蛋,‘咯咯嗒……咯咯嗒’地乱叫一通,生卟白别人不知道。这样的工作作风,群众不欢迎,我们也不相信。”  相似文献   

7.
吴炜 《浙江林业》2004,(7):43-43
妻一直都很想拥有一只画眉。终于有一天,她兴致勃勃地手提一只用黑布蒙着的鸟笼回到家里,掀开黑布并把鸟笼挂在屋檐下。但见笼中一只画眉上下翻跳,总是闲不住,当人一靠近笼下,它便不顾一切地一个劲儿往外冲,我和妻赶快走开,妻说:“它怕生的,只要我们小心饲养一段时间。就会安定下来。”  相似文献   

8.
当会计这一行,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有时和一些不明智的“头头”打交道,会碰到一些让人尴尬的事。怎样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很值得思考。前几年某镇经联社在现金出纳上曾发生过这么几件事,现在回味起来很有借鉴价值。(1)某区领导让这个镇给付人民币2000元,说有用处。当经办人马某将款递交给这位领导索要支款凭证时,这位领导竟大言不惭地说:“如果开单据就不用找你们了。”经办人碰  相似文献   

9.
随着粮食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多数职工能审时度势,正确理解,积极参与分流和再就业。但也有部分职工,对下岗分流再就业心理承受能力弱,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心理反映,主要有:一、下岗职工的四种心态1.恐惧感———有些年龄偏大,技术单一的人,缺乏独立谋生的能力,一听下岗分流,就恐惧不安,哀叹“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2.失落感———留恋旧体制,惋惜过去火热场面和所作的贡献,现在一提下岗分流就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失落感。3.依赖感———有的人端惯了“铁饭碗”,吃惯了“大锅饭”,宁可在一棵树上…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上先后地行过两次重大的调整。第一次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次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这次改革,使广大农民朋友告别了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也对我们乡镇干部冲击最大,我们一时适应不过来,不知道做什么,不知道怎么进行职能转型。过去农民群众都称我们是“三要”干部,即要钱(收费)、要粮(农业税)、要命(计划生育),那时,很多农民最怕天黑,狗二叫就认为是我们乡镇干部去要帐。税费改革前,乡村干部进村没人理、狗咬没人撵。现在不同了。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我们乡村干部又有做不完的事,现在我们乡村干部进村有向导,人人都说改革好。党群干群关系无比亲密。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农产品的话题上,都是从事与“农”有关的工作.大家对农产品的价格深有同感:“农产品的价格还是低呀!”一位农业厅的干部半开玩笑地说,“我每次买菜都要多买一些.明知道吃不完会扔掉,但即使是扔掉,也为加快农产品流通做了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2.
也许你曾亲身经历过,也许你听说和遇见过,一些群众到机关办事,对一些根本就不需要研究的小事,往往得到的总是“好的,好的,我们正在研究”、“回去再等两天,我们再研究研究”一类的答复。之所以“研究研究”在一些干部口中出现的频率如此之高,说明一些地方、部门干部的工作作风至少有三方面问题:其一,服务意识淡漠。一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应该集中精力“抓大事”,而认为群众要求解决的都是“小事”,不是什么所谓的“重要问题”,因而未被列入“议事日程”,因此当群众再次登门时,无奈只能以“正在研究”一类的话语来搪塞。其二,…  相似文献   

13.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句话,经常挂在一些乡村干部的嘴边,但是这“一任”二字让人疑惑。乡村干部现在都实行任期制,一任不过短短几年,有的任期未满就已调任、升迁或被罢免。这么短的时间,要说“造福”哪里来得及。为了急于“造福”,以谋自家晋升之路,不是搞些面子工程,就是弄虚作假,编造政绩。也有诚心诚意为百姓着想,制定了长期方案的,奈何时不我与,一旦离任,后任马上另起炉灶,谁愿意替前任擦屁股,完成他人的功业呢?  相似文献   

14.
下岗有好几个月了,心情一直不好,娘看着整日唉声叹气的我说:“下岗就下岗呗,国家那么大,下岗的又不只你一个人,何况你还有三亩地种着,能饿着?整天愁眉苦脸的也不是办法!娘想过了,家里的二亩白菜也能卖了,你会算账,又认得秤,不如明天跟你柱子哥的三轮车去卖趟菜,保准抵得上你半月的工资。”听娘的一番话,想想也是,总不能老呆在家中靠父母养活吧!认命吧,卖菜就卖菜!于是下午就把准备好的白菜送到柱子哥家,装好车,约好早晨五点钟动身。当月亮还在天边挂着,星星也在眨着眼睛的时候,娘便喊醒了我。我一骨碌爬起来,以最快的速度刷牙、洗脸,然后接…  相似文献   

15.
有位朋友年初从村委会副主任岗位上被精简下来后,联合几个农户建起了蔬菜大棚,种植各种时令和反季节蔬菜,如今收入可观。他说,我过去当“村官”为群众服务,现在“下岗”了,仍然有用武之地,我要通过重新创业,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笔者要为“下岗村官”创新业击节叫好!不少地方针对村级干部队伍过于膨胀、人浮于事、效率不高、开支较大的弊病,狠下“猛药”,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精简,一批“村官”因此“下岗”。他们不怨天忧人,利用优势,发挥特长,精神抖擞地投入到了第二次创业的实践中去,有的搞种植,有的办起了个体私营企业,他们…  相似文献   

16.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次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会上,一位领导说:“如今,我们一些干部工作务虚不务实,一干点工作就“咋呼”,犹如母鸡下蛋,‘咯咯嗒……咯咯嗒’地乱叫一通,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样的工作作风,群众不欢迎,我们也不相信。”  相似文献   

17.
屈指一算,我在村里当会计已有20多个春秋了。在这20多年的会计生涯中,为了护理集体和群众的钱财,也真得罪了一些人。有时想想,觉得自己太死板、固执,怎么连自己的“顶头上司”都不放过呢?但我又细想:管好账、理好财,是一名村会计的工作职责,对不合理、不应该的开支费用,不能睁只眼闭只眼,如果只要领导签字,就“一笔带过”,这样做我于心不忍,群众也不会答应。我被“夹”在中间,做账棘手,工作相当难,有时真不知如何是好。但我有一点是清晰、明朗的:群众信任让我当家理财,我就要维护群众的利益。所以得罪人也在常理之中。2004年6月间,为一笔不合理的开支,我得罪了一名“上司”。事情的原委是这样:2003年秋天,几个闲得心发慌的城里人(某部门的领导),到乡下来钓鱼寻找乐趣。  相似文献   

18.
近日.笔在基层考核干部时发现,不少村的多项工作在全乡取得了长足进步,“第一名”字样的奖状委实不少。然而,在与乡村干部群众走访座谈时,一提到“飞速进位”.他们却是一脸的惘然.露出苦涩的笑容。原来,一些干部在抓经济工作时,将未完成的税收任务分摊给村干部.由村干部想办法垫付或借贷来完成,待返还农业税附  相似文献   

19.
“你的情况我知道,回去等着吧。别着急,等等再说。”每当群众向一些干部反映情况或要求解决难题,得到的回答大多总是一个“等”字。“等”似乎成了这些干部的口头禅和习惯语。客观地说,办任何事都得有一定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比较棘手的难题,不可能立马就能办到、办好。要求干部立即答复,立马解决,显然不现实。不过,“等”也不该成为干部答复群众的唯一之词。  相似文献   

20.
1998年,村委会换届选举,我被全村人推选为村会计兼文书。一个二十来岁的愣头小伙,能胜任这份工作吗?虽然从学校毕业了好几年,除去在外打工,在家种田的日子算起来也不过两三年。村里问题多多,群众意见多多,领导头痛,百姓心痛。我当然不愿接这份差事。但好多人都说:“当会计,领导叫你干啥就干啥,不得罪人,村干部中,就数会计的日子好过”。镇、村领导多次找我做工作,我也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上了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