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两年农业结构调整中,以往那种单纯靠行政命令推动的现象少了,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的自主调整成为主流。但一种新的现象也须引起关注,有些地方过多地强调放手让农民自己干,而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干脆不作为,或是口头说服务,落实难到位,有“不指挥”倾向。笔者认为,反对“瞎指挥”,并不等于“不指挥”。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主动性还不强、积极性不高。对此,政府应转变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当好引导者、服务者和扶持者的角色。一、宣传示范,引导农民调整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民是主体,政府是主导,政府要通过宣传发动和典型示范等途径,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地投入农业结构调整的大潮。1、靠舆论引导。政府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等宣传媒介和各种会议,层层发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农民中营造想调整、议调整、干调整的氛围,使农民形成这样的共识:唯有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才能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变成货币,才能使辛勤的汗水化为致富的甜水,从而  相似文献   

3.
面对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政府如何去组织和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的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响水县的实践证明——  近年来,江苏省响水县各级政府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中,摒弃了计划经济的老一套,由指手画脚强迫农民种这种那,到尊重市场、尊重农民的选择,为结构调整甘当服务配角。  ——产前,他们甘为农民当“向导”。海安集乡地处灌河边,过去大片灌河滩只养殖常规鱼类,而且还有占耕地总面积12%的低洼田也只种粮食,不仅产量不高,而且导致全乡农业平均效益很低。该乡在结构调整中,经市场调研和…  相似文献   

4.
农业结构调整动力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芜湖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结构调整一直面临着农民“不敢调”、“不愿调”、“不会调”等难题。从1999年9月起创造性地实施了以农业科技示范能手和农村致富能人为核心的“酵母工程”,选拔培育了一批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能人大户作为“酵母”,通过其示范与辐射作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破解了农业结构调整原动力不足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难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5.
灌南县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各级政府不搞“包办婚姻”,而是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园带动农民转变观念,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到今年年初,该县20个乡镇及农口部门都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  相似文献   

6.
一、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法律地位  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角不是政府 ,而是农户 (农民 ) ,但政府肩负着重要的职责 ,其作用不可低估。传统的经验告诉我们 ,在当前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 ,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突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绝不能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但是 ,这并不是说 ,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完全不需要政府的指导 ,而放任由市场去调节。因为 ,国内外大量事实证明 ,仅靠结构的自然演进和千家万户的自然发展 ,不可能较快地实现农业结构转换的预期目标。只有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下 ,充分重视和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  相似文献   

7.
一、要明确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一些地方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不为农民着想,没有花多大精力去做实事,而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所谓的“形象工程”,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政绩应付上面的检查评比。这样做不但没有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反而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所以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和纠正这种错误认识和做法,明确政府带领广大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真正目的是调优、调活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二、要摆正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位子,避免越俎代疱   尽管农业结构调整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在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针对农民“三怕”思想,建立了“失误赔偿制度”,受到农民的欢迎。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民有“三怕”:一怕领导瞎指挥、指导失误;二怕新技术风险大,难以把握;三怕服务不到位,增产不增收。针对“三怕”思想,青岩镇政府推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失误赔偿制》。该制度明确规定,由政府承担指挥失误、服务失误的风险,发生失误时由镇政府、提供服务的镇农业综合服务所、农业综合服务公司赔偿经济损失。从而从机制上约束了瞎指挥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调动了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农业技术人员参与农副产品的销售,这是泗洪县梅花镇农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鲜事。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该镇有的农民担心调整种植出来的产品价低难卖。为了打消他们的这一顾虑,该镇党委、政府果断决策。依托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吸收引导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和“田秀才”、“土专家”,成立多种经营公司,引导农民调,指导农民种,帮助农民销。  相似文献   

10.
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一木板,这就是有名的“木桶理论”。将这一理论放之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很能说明一些问题。近些年各级党委、政府转换职能引导农民“调”;涉农部门因时、因地制宜,加大服务力度,支持农民“调”;农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南上北下,搞活了农副产品的市场流通;农科技术突飞猛进,增强了调整的吸引力;“农”字号龙头企业带动一方农民致富,拉动了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可以说,农业结构调整这只“木桶”上的每一块“木板”都在增“长”。相比较而言,一些地方农民自身素质反倒成为“木桶”上那块最短的…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贵州省锦屏县敦寨镇党委、政府,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利用现代通讯来发展农业,使农民过上了幸福日子。据统计,现在该镇村级拥有固定电话1086部、无绳电话15部,实现了“组组”通电话,一些富裕的农民还用起了手机。通过把现代通讯“拉”进农家,使广大农民掌握了许多农业科技信息和农产品销售信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全镇去年人均纯收入达1080元。电话进农家 经济顶呱呱@杨盛民  相似文献   

12.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是我国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的战前准备,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转换器”,也是彻底解决我国经济运行中长期存在深层矛盾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因此说,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有关调产的道理,政府官员自然懂得很多,农民群众对此心里也很明白,  相似文献   

13.
浅析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业正在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是,“为”什么,“不为”什么,政府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到底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一、政府应有所为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出现了重大变化,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出现结构性过剩,农业发展日益受到资源及市场双重约束;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例如,产品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优产品少,专用产品少,区域优势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初级产…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市场的主体。近来各级政府都在强调,农业结构调整要让农民当家。当前,旗帜鲜明地提出“让农民当家”,有助于解决不少基层干部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的“越位”问题。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也要防止出现少数干部产生消极心理而导致的“缺位”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不少地方大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兴起了“订单农业”,探索出了一条连接市场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但在运作过程中,存在订单不规范问题,可能会损害农民的利益。主要表现有五个方面:  一、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让农民放心种粮,根据年度收购计划指标,对农民进行一定品种和数量的收购承诺,被称为“订单农业”。但价格不明确,没有保证。  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经有关部门牵线搭桥,按企业加工能力与当地农民签订了一定品种、亩数的合同或进行口头协议,让农民种植。这类合同管理很不规范。  三、…  相似文献   

16.
农民“点菜” ,专家“做菜” ,是送科技下乡的一种新形式。它好就好在增强了送科技下乡的针对性 ,能让农民及时“吃”上合乎各自“口味”的科技“菜肴”。近年来 ,有些农业和科技部门送科技下乡往往不大研究农时和对象 ,忽视了送科技下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 ,送去的科学技术不是暂时用不上 ,就是把张三缺少的技术送给了李四 ,不对路。而农民根据时令和生产实际上报技术难题 ,确定“菜单” ,由农业专家“做菜” ,这样的“菜肴”适合农民的口味 ,农民爱吃 ,到嘴到肚 ,哪有不欢迎的 !农民“点菜” ,专家“做菜” ,增强了下乡科技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张晓山同志在2002年3月6日《人民日报》上就如何看待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撰文说,2001年,我国农民的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人均纯收入的增幅为4.2%,扭转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4年下降的趋势,但农民增收的形势依然严峻。朱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把加强农业和农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把农民是否增加收入和减轻负担,作为检验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准。”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农业和农…  相似文献   

18.
时下有人这样说,农民不见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不动心。在历次结构调整中,任凭乡村干部喊破嗓子,也很难让大多数农民主动参与结构调整,而往往是看到别人种啥赚了钱,自己才开始效仿。可是,这时市场商机已经逐渐丧失,待到自己的农产品成了规模后却又丰产不增收,于是也就出现了“前面种,后面砍,农民损失成循环”的现象。而在一次次的结构调整中,总有部分农民先知先觉,善于洞察市场需求,抓机遇迎难而上,带头试种新品种,结果是收获多于风险,成了率先致富的“领头雁”。值得注意的是,在历次结构调整中,这些先知先觉的农民既要应对市…  相似文献   

19.
据《扬子晚报》报道江苏省泗阳县为调动农民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解决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怕政府的失误,决定实行领导决策和部门服务失误赔偿制。“失误赔偿制”规定:农民在种植前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签订合同,如果确实是项目、信息导向等决策上出现失误,由决策的政府负责赔偿。 决策的正确是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农业结构调整需要载体需要抓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农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题。现在农民调整结构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但愁的是不知道“该怎么调、调什么?”这反映了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困惑。 农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必须从战略高度去把握,不能就事论事,就结构谈结构,停留在具体种什么、养什么上面。政府不能代替市场来回答这样的问题。结构调整需要载体,需要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