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转化后进生,是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内外因两方面分析了高校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提出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但只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倾注爱心、富有耐心,并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持之以恒,后进生是完全有可能转化的。  相似文献   

2.
符显浩 《魅力中国》2011,(3):136-136,124
本文从培养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和教会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方面就转化化学后进生工作作了实践性的探讨。通过实践证明,只有让后进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够大面积地提高后进生教学质量,才能够转化后进生。  相似文献   

3.
田新平 《魅力中国》2014,(26):181-181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特别注意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偶得几点浅显认识与各位同仁切磋。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把学生比作是早晨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可能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谆谆诱导……“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也许夸张了些,却实实在在地告诫我们,对待后进生切莫疏忽大意。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帮助这些后进学生,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何使后进生转化为合格的学生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有爱心、信心、耐心,并给予宽容,用鼓励表扬,尊重理解。严格要求,德育教育等手段去管理学生,只要教师真诚对待学生且方法得当,应当相信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的管理中,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问题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面临的课题.本文从教师对学生投入的情感,对后进生人格的尊重,对后进生的赏识教育以及建立后进生的信心等方面进行阐述.只有通过教师不懈的努力,后进生都会慢慢地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淑敏 《魅力中国》2011,(3):122-122
在英语后进生的转变过程中,第一步要点燃后进生的学习欲望之火,而且还要保护这火花不被窒息;第二步要对症下药,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第三步要因材施教,使他们体验成功,提高其学习兴趣;最后要针对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法。精心设计程度适宜的语言学习活动,激发其英语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张忠祯 《发展》2011,(10):174-174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认真对待他们,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要用爱来激励他们,这些迟开的“花朵”才会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后进生作为现代“教育病理”的最明显的征兆之一,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社会问题。后进生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尽管我们很不愿意针对正在发展、成长着学生提及“差生”、“后进生”这样的字眼,但我们确实也回避不了这类学生的存在。既然我们不能回避他们的存在,我们更不能排斥他们,那么我们就必须关注他们,更需要寻找有效的教育转化他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萍 《魅力中国》2011,(8):161-161
后进生学习成绩不佳、行为习惯不良、自卑感强、思想品德水平不高、逆反心理较强等,这些表现主要由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上不良风气侵蚀、学校教育的缺陷等方面造成的。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后进生,做到对症下药;要宽容后进生,加倍地关爱后进生;要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让后进生找回自信;要做到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反复教育,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1.
马丽 《魅力中国》2013,(5):295-295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体育后进生”自信心,使他们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协调发展;对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进行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转化“体育后进生”。  相似文献   

12.
王淑光 《魅力中国》2010,(25):301-301
数学论文知识如大海.学习似行舟,在数学学习中,总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学习困难,难以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他们犹如一只只搁在学海沙滩上的小舟。那么,怎样启动这些学海搁浅之舟,使他们扬帆前进呢?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后进生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智力方面的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而分析其产生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手段。现在我就智力和非智力后进生如何转化,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正如森林里的树木千差万别一样,每个学校、每个班级的学生也不会是完全一样的,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他们都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所教的学生们也不例外.这里所说的小树主要是指班里的后进生,我向来不喜欢给学生分等次,这里只是为了文中说明的需要,就暂且称后进生吧.后进生也有美好的未来.关键是我们怎样正确引导和栽培.  相似文献   

14.
张羽飞 《魅力中国》2010,(10):183-18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缺乏自信心、学习没有目标,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的学生。他们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上的后进生。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数学教师不可回避的责任,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尹坤杰 《魅力中国》2010,(18):59-59
后进生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巨大障碍,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目前的局面?又当如何解决?我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入手提出三大对策,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6.
尕藏扎西 《魅力中国》2011,(18):178-178
后进生转化工作历来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系到一个学校总体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班主任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尊重与关爱,让他们沐浴爱的阳光雨露是转化后进生的法宝。  相似文献   

17.
姜建敏 《魅力中国》2014,(9):128-128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一直以来后进生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中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他们对数学越来越感枯燥、乏味。并产生了厌学最后脱离了课堂学习。今天的在校小学生的成长直接关系到下一代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小学教育是最为基础的教育,具有较强的普及性。在今天的素质教育关心和重视后进生的转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的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因此小学数学教育中转化后进生是十分必要和紧要的。只有转化这一小部分后进生,我们的教育就能得更大的推进。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要搞好后进生的转化,要他们热爱数学,对数学有兴趣,爱学数学,首先要弄清学生成绩差厌数学的原因所在。只有弄清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的首要标志是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鼓励优等生冒尖,促进中间状态学生争先,帮助后进生过关。笔者认为,尤其要对后进生施以厚爱,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偏爱化等生,是绝大多数教师容易做到的。因为优等生的各方面表现,特别是学习成绩,对任课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令人欣慰的良性刺激。而要做到厚爱后进生,视他们为迟开的花朵,给予精心哺育,都往往是不少教师不易做到的。因为转化后进生不仅费时费心,而且后进生的应试成绩会影响任课教师的质量。但学校每个班级里都会有一定数量的相对较差的学生,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  相似文献   

19.
当前社会已进入产品伤害危机的高发期,企业欲提升危机的应对能力,必须在发生产品伤害危机时做出合适的应对行为,才能降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顾客仍抱有补救预期意味着并没有对危机企业及其产品完全丧失信心。危机企业应充分关注顾客的补救预期以有效应对危机。本文研究表明危机企业应对行为不仅会对顾客补救预期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会通过顾客的消极情绪及危机归因间接影响其补救预期。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在处于体制转换、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出现了失业人口激增的问题,据统计,全国已有失业人员(含短期失业的下岗待职工)1500万人,其中女工占总数的50%-60%,40-45岁的占70%,诚大的一队伍必然带给社会许多不安定性因素,成为许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的诱发源,比如由于生活贫困,多下岗女工无事可干,沉溺于麻将、赌博,甚至沦为“三陪女郎”,许多职工精神涣散,对前丧失信心,进而迁怒于政府,集体游行、示威,甚至产生了与政府对立的言行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据笔者通过与失业人员交谈,广泛调查了解,认识到以上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失业人员普遍存在社会逆反心理,而产生社会逆反心理的深层次原因,则是他们未将自己做为职工的义务与权利很好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