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古典经济学家提出并经完善的比较优势原理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基本依据。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践证明,中国就是依据比较优势原理选择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然而,竞争优势更能体现一个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比较优势只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竞争优势理论在当今国际贸易中具有更现实的指导意义。中固要在比较优势基础上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将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乙醇产业的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乙醇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包括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以及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我国在发展乙醇产业过程中所存在的比较优势陷阱:过于依赖低廉的原材料成本、生产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将日益缩小、乙醇出口市场单一、过于注重价格优势。本文指出应通过政策扶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及生产模式的改变等方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我国乙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乙醇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包括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以及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我国在发展乙醇产业过程中所存在的比较优势陷阱:过于依赖低廉的原材料成本、生产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将日益缩小、乙醇出口市场单一、过于注重价格优势。本文指出应通过政策扶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及生产模式的改变等方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我国乙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来决定一个国家的产业、技术和贸易结构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本文通过计算我国出口产品的显示比较优势,证明了我国坚持比较优势战略,不仅能维持很强的出口能力,保持我国的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优势,而且可以提升要素禀赋结构,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我国现阶段仍然应将比较优势战略作为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黎宏宝 《北方经贸》2003,(11):90-91
文章首先通过分析仅以资源比较优势理论指导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不足 ,进而提出从资源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变。接着借用修正后的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分析了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最后 ,提出了培育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浅谈我国棉花产业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北方经贸》2014,(11):89-90
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我国棉花产业的比较优势,我国棉花产业具有棉花供给和需求量大、生产分布广和规模化棉区已形成等优势。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竞争,满足国内纺织业及医药等行业用棉需要,迫切要求提升我国棉花产业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
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分析范式及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外研究机构、学者间存在较大分歧、各树一帜。本文采用了一组以进出口数据为基础的指标,即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针对广东省机电、纺织、服装、化工、钢铁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测度;并通过省际、国际比较。对其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做出总体判断;在此基础上,分析、寻找导致其国际竞争力实际结果及未来趋势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以我国苹果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苹果产业按照比较优势战略参与国际竞争,但是与苹果出口强国比较依然有较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对苹果产业的分析,认为苹果产业的发展应该采用以竞争优势为导向,深入比较优势的战略。只有采取这样的战略,才能在国际苹果市场中拥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为各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更多的发展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长期下去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外贸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目前我国还未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之中,需要从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以综合创新为动力,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地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服务贸易正处于一个信息与科技快速发展,国际产业转移的良好氛围下,但提升国际竞争力却面临着诸多问题。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在运输业、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产业、建筑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而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对我国的服务贸易业发展意义重大。我国应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优化内部结构,强化政府引导建立产业保护政策,保持和发展我国已具备的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改善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贸易的劣势地位,从而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李嘉图模型的框架下,通过模型推导,对比分析了考虑国际分割生产和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条件下,一国出口比较优势变化的原理;并采用2001-2008年我国和世界制造业26个分行业的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不考虑和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情况下,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参与国际分割生产,我国制造业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行业增多了,特别是高技术含量行业的比较优势上升了而分离了国际分割生产导致的贸易后,我国制造业的出口比较优势明显下降。此外,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入世后的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同世界服务业迅速发展相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明显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本文在简要介绍我国服务业近年来发展的基础上,搜集、整理大量相关资料并采用实证分析法对我国服务业竞争力进行了国际间比较,同时结合我国的入世承诺对入世后服务业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的两难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冬莉 《商业研究》2005,(18):91-93,104
伴随着以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国际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升级,如何定位自己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位置,如何使经济更快更健康的发展,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种理论指导思维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存在困难和风险,但从长期的发展来看,要想更快的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竞争优势为主导的对外贸易及经济发展战略是最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RCA指数、RRCA指数、TC指数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方面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与RCA指数、TC指数的关系。研究表明近10年以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不断增强,RCA指数对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比较优势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劳动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在下降,劳动资源规模优势在弱化。我国劳动资源成本上升和效率下降正是产业分工低端劳动资源过剩和产业分工高端劳动资源数量不足的具体体现。贸易条件的恶化和长期坚持比较优势战略产生的产业刚性限制了我国产业的升级,比较优势战略不再适合指导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制成品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由此引发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及比较优势的思考。本文通过对比传统贸易理论和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并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利用WIOD数据库及KWW分解框架对1995~2011年中国总出口额进行分解,得到35个部门出口增加值。在此基础上,从两种统计方式对比角度,测算分析了中国总体及不同行业的增加值比较优势(VRCA)与贸易总额比较优势(TRCA),同时与美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增加值贸易统计方式下,中国总体对外贸易表现为比较劣势,制造业部门VRCA较为明显但长期呈下降趋势,服务业VRCA呈上升趋势,1995~2011年间部分部门的比较优势出现逆转。相对于VRCA,TRCA对中国总体对外贸易真实比较优势高估了约12.94%,制造业部门的比较优势高估程度更大;从行业分类来看,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及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更为显著。从中美对比来看,美国总体VRCA与中国水平相当,但其优势部门集中于中高技术制造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总额统计方式低估了美国总体尤其是服务业部门的真实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日韩文化商品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中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贸易以“指数级”增长。各国文化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地位,不仅关系到本国的经济利益,而且关系到本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中日韩三国的文化商品贸易进行分析,为文化产业成为中国的重要战略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industry dimension into the Eaton-Kortum model of trade. Industries are linked with each other by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intermediate goods. The model is parametrized using data for eight industries in 1989. It is used to perform several counterfactual simulations that are relevant to today's policy debates. First, the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US–EU trade wars. It is found that trade wars have a greater negative effect on countries with large initial net export positions. It is also found that some trade war scenarios are more beneficial to the US while others to the EU. Second, the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rade barrier reductions between the high-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trade liberalization tends to reinforce the pattern of trade according to technologic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he results also show which industries should be targeted for barrier reductions depending on policy goals. The third set of simulations investigates spillovers from the technological growth in the US machinery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 how geography,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links affect the propagation of this growth across countries and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20.
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体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进行分析,指出劳动密集品在出口贸易中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潜在问题.我们不仅要合理利用劳动密集产业中具备绝对优势的产品出口为经济发展作贡献,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具备相对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充分利用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