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甜 《西部大开发》2011,(4):106-106,1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它不仅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奋斗史,而且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理想信念的教育资源。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要深入教材,灵活教学,把握历史与思想的统一、结构与整体的统一、客观与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潮流和多元文化的交互影响正在冲击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体系,如何通过国家认同教育培育共同的民族精神,形成民族凝聚力已成为多民族国家在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自觉与国家意识凝聚同时发生并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中走向成熟。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思想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家认同教育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品质、增强教学有效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教育,进行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必然性的教育,进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的教育,从而帮助青年学生确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人文素养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功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现代意识、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政治方向等人文素养的培育,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人文素养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功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现代意识、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政治方向等人文素养的培育,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注重知识技能的经济效用,忽视历史文化知识对自身思想观念的塑造效用.因此,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并且加强其教学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拟从大学生学习现状、课堂教学等方面讨论针对这门课的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方法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邹新 《重庆与世界》2014,(12):118-119
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在当代大学生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高校的神圣使命和职责,而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给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带来了严峻挑战,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和弘扬大学生民族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思路、改革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资源、重视社会实践,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闫团结 《黑河学刊》2013,(7):142-144
问题意识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起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培养大学生问题意识的价值,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培养大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大事变,是中国历史和人民做出的正确选择,从而增强大学生拥护共产党领导、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李永胜  郑钊 《魅力中国》2009,(36):103-1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开设,对于当代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着力提高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素养。二是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三是着力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四是培养自身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五是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重视这门思政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着力研究这门课的深刻内涵和深远目的,挖掘这门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使之产生最大的效果和作用,对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了解历史和认识国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专题讲授与"多样化"教学相结合,深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红色经典影视资料结合书本进行感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历史视野;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分析评价,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孙亮 《黑河学刊》2008,(1):114-115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开设,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尚在初步探索之中,无论在教学内容或教学模式的把握上都远未成熟。要从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意义,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改进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着重阐述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搞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解决好教学时间短与课程内容多的矛盾,要解决好中学和大学两个阶段教学的衔接问题,要解决好大学生经常关注或困惑的重大问题,要解决好《纲要》教学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钱耕耘 《新西部(上)》2013,(12):119-119,121
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就要善于区分不同层次教学对象,合理取舍教材内容,因材施教:注重结合经典著作讲解,增强学术性与恩想性;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走出去,请进来,发挥参与体验和现场感悟的优势,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王万江 《黑河学刊》2014,(10):124-125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有利于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实效性,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现阶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存在教材内容简单重复、教学方法脱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有效衔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整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教学、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和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6.
张娜 《新西部(上)》2016,(12):145-146
文章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角度进行了论述。认为要把握历史学学科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的理论基础和源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辩证地看待历史学学科范式,有助于拓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张君弟 《理论观察》2011,(4):148-149
现代化叙事方式立足于现世,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接受西方的进化史观和发展史观,以世界现代化进程视角重新审视中国近现代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把中华民族各阶层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现代化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现在世人面前,从一个崭新的、宏大的视角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充分体现课程性质和目的的内在要求,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学习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需要,也是“纲要”课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努力探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沈学玕 《黑河学刊》2010,(11):145-14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民办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新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兼有历史课程和政治理论课程的双重特点,课程教学中又存在着与中学历史内容的重复、学时少、内容多、时间跨度大的矛盾。这一矛盾如何化解?必须选择行之有效教学模式,专题讲座授课法,才能提高民办院校《纲要》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独立学院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对于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独立学院不仅要明确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而且要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把握住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通过重视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发挥"两课"主渠道育人效用、拓展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等路径提升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