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华 《发展》2011,(6):66-67
近些年,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逐年上升,一举跃居世界第四,而外资并购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然而,外资并购有利有弊,由于我国立法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不能很好地将外资并购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本文通过分析外资在华并购的主要方式及其利弊,试图寻找出减少其弊端的不利影响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关于外商并购我国企业的几个问题徐向艺李海明崔开华一、外商并购我国企业的主要特点进入90年代以来,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资开始积极并购我国的国有企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外商并购的对象主要是效益较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一些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进入21世纪以来,外资并购已经逐步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联合国贸发会《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1年我国外资并购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不到5%,而2004年仅上  相似文献   

4.
外资并购亦称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FDI)的主流趋势。并购中国本土企业不但节约成本。而且还省去了新建企业的时间.于是并购控股中国企业就成为一种外资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快速得到回报的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以并购方式进入国内。本文探讨了外资并购国内企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统计,中国跨国并购额2000年为22.5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407.2亿美元的5.5%;2001年为23.3亿美元.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额468.8亿美元的5.0%;2002年为20.7亿美元,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额527.4亿美元的3.9%。无论是并购额,还是占比都呈现逐年双下降态势。然而从2005年开始,我国外资并购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一、当前我国外资并购的主要特点1、外资并购的行业差异明显。外资并购的重点行业分布在以下领域: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外企控股比例限制的逐步取消和外商投资领域的逐步开放,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外资大量以并购同内企业的形式进入我国,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并购活动日益活跃。本文通过分析外资并购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进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温耀原 《特区经济》2009,(5):235-238
外资并购是外资通过企业兼并或者企业收购取得国内企业的控制权而进入国内市场的活动。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前、后,其法律形态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同时也将面临适用不同法律体系的问题,因此研究外资并购中的主体法律形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外资并购;其次分析了外资并购法律关系中的主体法律形态;再次探讨了外资并购后的主体法律形态;最后对外资并购中国企业主体法律形态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入世后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动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跨国并购已成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主流方式。入世后,外资纷纷并购我国国内上市公司的现象引人关注。本文分别从外商、国内上市公司和地方政府的角度分析了外资并购的动因。分析的结论: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作为“两组不同契约的对接过程”,是由包括外商、上市公司、地方政府等契约相关角色在内的各方力量共同决定的,因而可以认为是社会各种利益集团“公共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外资并购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也产生垄断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文章从外资并购反垄断法规制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我国在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吴华明 《特区经济》2006,(4):311-312
本文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外商并购投资进入我国的主要特征,分析了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认为这些特征是外资并购方和我国企业与我国政府为实现各自动机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法律规范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没有全面开放外资的并购投资领域,使得跨国并购在我国并不占主流地位,这无疑会对我国利用外资造成不利的影响。跨国公司在并购我国企业时会倾向于选择上市公司,主管部门关于跨国并购的政策主要是对上市公司相关问题做出了规定。面对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成功的规范跨国并购的法律的现实,主管部门应尽快组织力量制定出比较完善并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并购法》。  相似文献   

12.
对新形势下外资并购的深度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云全  乔方亮 《山东经济》2004,20(6):105-107
在全球经济形势转好和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外资并购在跨国企业投资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我们必须及时了解这一变化,正确看待外资并购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对策,充分发挥外资并购有利的方面,遏制不利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徐工并购案后,我国制定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但其中出现的反垄断问题的规定还是原则性的,缺乏可操作性。我国对外资并购的法律主要是由众多的行政法规来制定的,其法律层次较低,缺乏系统性、稳定性,对外资并购行为的监管缺乏一个有力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华 《特区经济》2011,(1):253-254
国外资本并购我国的上市公司对我国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外资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能够加速我国现有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在公司内部可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还可以提高公司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与此同时,外资的引入也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为此,必须从法律角度对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规制。从法律角度来看,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法律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完善我国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立法。  相似文献   

15.
<正> 进入90年代以来,外商来华投资中值得注意的一个新动向是购并国有企业。这种做法发展很快,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新热点,已经和可能给我国国有资产保护带来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警惕:外资购并国企问题日渐突出 近年来,我国加快企业制度改革,将国有企业改造为法人公司,可以进行产权转让,使外资购并国有企业有了合法条件。同时,不少国有企业即使是利税大户,效益很好,却面临资金紧张的困难局面,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对利用外资热情很高,又给外资的进入带来了机会。正是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外资购并国有企业作为一种新的投资方式迅猛发展。 1992年香港中策公司从收购山西太原橡胶厂起至1994年底,在大陆成片、成行业地购并国有企业百余家,造成令国人震惊的“中策现象”。此波稍息,1995年8月外资购并上市公司又掀波澜,继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通过联合购入“北京北旅”4002万股法入股之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又签约认购占“江铃汽车”总股本20%的B股,今年1月25日“四川广华”又正式公布将其3500万股国有股以每股2.1元的价格转让给美国公司,创1996年外资购并上市公司先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党的十六大后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加快,政府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外资并购像跨国公司的新设"绿地投资"一样,新一轮高潮将至,从而将加快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改组、重组步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外资并购的必然选择性、现有政策法规的支持基础进行分析,然后对外资在华并购的主导方式及主要模式作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外资并购中国的产业安全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外商直接投资速度的加快和外资并购策略的实施,并购取代投资建厂已经成为外商投资中国最主要的方式.跨国公司对中国的一些核心产业和龙头企业实施并购行动,使我国传统的民族产业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使我国产业内部一些分工模式和产业链、产业生态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产业安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丘璐  王玮  王红 《特区经济》2009,(5):252-253
外资并购的立法是否完善,不仅关系着市场结构的变化,更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本文首先对我国外资并购和立法现状进行阐述,其次分析外资并购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利弊,同时,提出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在外资并购的监管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的相关法律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在早期,投资方式以新建为主,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为投资的主要形式.这一阶段,我国企业既没有海外并购的实力也没有这种意识,因而从严格意义上说此时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还未真正出现.进入上世纪90 年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而海外并购也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思考●王建英路妍近几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并购国有企业和控股合资等己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因此,认真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特点和影响己十分必要。一、外商直接投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特点1.外商并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