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社会主义商品价格应以商品的社会价值为基础,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因素有: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社会主义商品价格必须以商品的社会价值为基础。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主义的生产受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资本家生产商品首先是  相似文献   

2.
197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转变,"灵活积累"调节模式深刻地改变了大工业生产时代人们的时空体验和价值观念。"消费"日益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并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当代消费文化批判依循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逻辑的分析,借助于结构主义符号学方法,揭示了"符号-商品"在消费社会中的生产过程及其经济学意义。马克思将消费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内在环节与逻辑延伸,阐释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研究视角构成了剖析消费社会中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同构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 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生产资料(主要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绝大部分是归社会公有,而后者则归个人私有。由于这个区别,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存在着某些不同的规律。这里所以加上“某些”两字,是由于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继承者,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还普遍地存在着从资本主义社会遗留下来的商品货币等类关系,因此在这两种社会中还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但是,由于所有制不同,这些共同规律的表现形式多少又有差别。  相似文献   

4.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只能在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内部起作用或直接起作用。某一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规律所回答的问题是: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什么,即社会生产过程的目的是什么,社会的生产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谁和为什么服务的。某一社会生产的目的是由某一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决定的,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内,当生产资料为资产阶级所有时,生产就必然是为了资本所有者发财  相似文献   

5.
<正> 一、社会主义国防生产是不是商品生产本文分析的国防生产指军用品生产。它是为了国防需要向武装部队提供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和军事技术以及军用生活品的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国防生产是商品生产已无争议。国防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不是商品生产呢?长期以来,传统观点认为,国防生产企业是社会主义国营程度极高的公有制企业,其生产是在国家高度指令性计划下进行的,产品不经过市场交换而直接进入国防消费领域,因此,军用品是产品,不是商品,国防生产是产品生产,不是商品生产。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狭隘的。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的性质应当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商品,是有本质的差别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它是由生产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性的矛盾所决定的。这种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它是建筑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根本利益彼此对立和在资产阶级内个人的根本利益彼此对立的基础上的。所以它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能够解决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的基本矛盾,已经不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了。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变为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了。这个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因为它是发生在人们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积累—消费”平衡思想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的,他以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为依据,从经济方面思考新中国政权如何巩固发展,指出只有积累和消费实现平衡,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才具有稳定性。毛泽东强调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积累和消费离不开商品经济,共产党人必须学习尊重商品价值法则,使商品经济为社会主义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此外,国家要积极发挥作用确保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在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两个方面都要制定好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毛泽东“积累—消费”平衡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经济战略,对新时代中国经济运行难题怎么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怎么办,对全球经济格局走向怎么把握,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8.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存的社会现象,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后伴随着资本运动、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但生产过剩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通病,其存在着质的差别,资本主义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对抗性矛盾的定期爆发,是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加剧对工人剥削在生产力领域的最直接表现,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潜在掘墓人;社会主义生产过剩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相互竞争的阶段性现象,它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完善而自行消除。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季节差价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农产品季节差价的形成,有利于我们在对待农产品季节差价问题上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同资本主义自发势力进行斗争;有利于正确处理农产品的生产者(农民)、消费者(主要是职工)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而农产品的消费一般是常年性的。农产品的季节生产和常年消费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个矛盾反映到价格上来,就形成季节差价。当然,社会主义社会农产品季节差价的形成及其所反映的生产关系是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由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分配和交换都是有计划地进行的,因此,农产品的季节差价也是有计划地形成的。同时,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  相似文献   

10.
商品生产包括简单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都是扩大的商品生产。扩大的商品生产是生  相似文献   

11.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就不同,反映生产本质的社会生产目的也不一样。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消灭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社会生产目的也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但是,社会主义社会只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2.
“四人帮”为了达到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目的,任意歪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背叛马列主义基本原则,大搞形而上学、主观唯心主义,胡说社会主义商品制度是产生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对这种谬论必须彻底批判。但是,在批判“四人帮”的前提下,在我们人民内部对社会主义商品制度是否同产生资本主义有联系等问题,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无论是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是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因而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马克思从生产关系和供给角度对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的深刻分析,为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但却无法全面说明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成因和特征。本文根据社会主义现实情况,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供给和需求诸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条件,指出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劳动力商品化,是通过市场中介更合理地实现了劳动者的利益,使劳动者当家做主的权益在不同层次得到更充分的实现,反映了社会主义劳动者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随着人的需求从实物逐步过渡到其背后的意义,传统的生产社会也将被消费社会所替代,在这样的社会里,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价值与生产便都具有了文化的含义。从人的需要、消费社会、商品和服务文化的角度分析认识现状,以求为增强当前中国的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的辨证法与联合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商品内在矛盾,创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最终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指导无产阶段革命斗争,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必须支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保,建立联合劳动价值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联合劳动价值论以建设社会主义辩证法为指导,强调把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实物生产劳动和服务生产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以及自然等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和实现使用价值和价值,正确处理商品内在矛盾和不同所有者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张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是不正确的,片面强调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也不是全面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经济发展总水平还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国家为了保障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稳定,控制社会商品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安定正常的市场秩序,平衡生产与消费的增长速度,必然地要以部分商品的价格补贴做为调节和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7.
王亭钦 《发展研究》2012,(8):116-120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一目的最终体现在人民生活消费上,忽视了消费会使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受到破坏,影响经济长期平衡发展,影响社会安全和谐。本文以福州市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探求提高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以及为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服务的其他活动,都是为了向大自然索取社会产品,用以满足社会需要。但是,一切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本身又是消费的过程。在生产中不仅要耗去劳动,而且消耗原料、材料、燃料……等。这种生产的消费同生活的消费有一个根本不同之点,就是生活的消费过程,不再提供任何物质资料,而生产的消费却能提供新的社会产品。这样,人们进行物资资料生产的时候,就要计算生产中化费多少劳动、多少生产资科,并向生产中新创造的产品进行比较,以探明经济效果的大小。这种比较实质上就是生产中化费多少劳动时间同取得多少社会产品的比较。但是,在社会主义阶段,用于生产产品的劳动量,还  相似文献   

19.
一消费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制约着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正确对待和处理消费关系,对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以及对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所谓消费,就是人类为了自己特定的需要而对自然物或产品以及人力的使用、消耗过程。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生产为消费创造材料,决定消费的方式,在消费者身上引起需要,“它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和消费的动力”他又说: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总过程的终点和最后目的的结束行为,“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起点并重新引起整个过程”;而“只有在消费中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同时,消费又能“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以上引文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20.
一、计划调节仍然是经济调节体系中的主体调节方式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的运行,首先是通过计划调节来实现的,这种计划调节作为宏观调节体系中的一种主要调节方式,充分体现了人们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预定的、有意识的、自觉的调节。所谓计划调节,实际上是指社会对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经济生活全过程进行调节。它的实质是确定经济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与方法,特别是确定社会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按着社会需要的规模和结构分配于不同的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