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当前输入型通胀和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下,人民币升值被寄予了更多的抑制通胀的希望.不少官员和学术界人士都在强调人民币升值可以抑制通胀,但是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胀的贡献力究竟有多大? 数据显示,进入4月以后,人民币升值幅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2.
从2003年秋天起,笔者就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谈论关于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的主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人对中国的物质和人力资源的需求大增,于是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要么让人民币的名义汇率自由浮动,要么引入通货膨胀,两者必有其一要发生;若抑制升值并引发通胀,加息和实施形形色色的物价管制,就都无济于事。世界上可供选择的货币制度只有三种,现在是明确货币政策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升值对通胀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文章着重分析了本次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文章认为,在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无法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4.
秦爱红 《特区经济》2008,(11):73-74
2005年人民币汇率政策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对外持续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使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大,可恰恰相反,从2007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高通货膨胀的态势,理论在现实中出现了矛盾。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得出两者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5.
文章综合运用VAR模型、GARCH-BEEK模型和DCC-GARCH模型,对中国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以及不同类型通货膨胀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以及动态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均值溢出方面,仅存在人民币汇率对PPI通胀的单向溢出效应;在波动溢出方面,汇率与PPI通胀之间存在双向的ARCH型溢出效应,同时汇率对CPI通胀和PPI通胀、CPI通胀对PPI通胀存在单向的GARCH型溢出效应;在动态相关性方面,人民币汇率、CPI通胀与PPI通胀之间的相关性具有时变特征,但多数时期是正相关关系。为此,政策当局要进一步稳扎稳打地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采取各种措施避免人民币汇率的过度波动以维护汇率稳定,实现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6.
6月份,中国的消费价格涨幅突破了4%。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密切关注,中国将以何种政策调整应对卷土重来的通胀压力。除了加息和回笼流动性之外,也有人提出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货膨胀效力如何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2004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本轮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外贸顺差和国外资本流入及人民币不断升值导致人民币货币供给被动扩张引起的带有明显外部输入型特征。因此.我们对外部输入型通胀不必大惊小怪并泰然处之。  相似文献   

8.
《北方经济》2008,(11):31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教授近日表示,反对通过人民币汇率的快速升值来抑制国内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的购买力日趋下降,让人不禁怀疑中国是否在通货膨胀:而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且美国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购买力下降"与"升值"构成了矛盾,这种现象则源自中美两国如火如荼的汇率大战,因而中国目前的物价上涨则是一种笼罩在中英汇率战硝烟下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通胀"高烧不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政府对解决通胀问题也是煞费苦心,而要解决通胀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是基础。本文主要基于对2010年相关数据的收集,分别从货币供应量、人民币升值预期与传导机制受阻、全球流动性泛滥、食品价格上涨、劳动力与石油等刚性成本的上涨、政府负债、影子银行与民间借贷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以期能够对治理通胀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During the second half of 2007 and early part of 2008 when there were intense inflationary pressures in China, RMB appreciation was advocated as a means of helping to curb infla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appreciation in controlling inflation depends on th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on import and domestic prices. Our analysis finds fairly large and speedy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ERPT) to import prices: 50 and 60percent for the short run and long run,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degree of ERPT decreases along the price chain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 prices. ERPT for consumer prices, the most downstream prices, is much milder and has substantial lags. A 10-percent rise in the 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will dampen consumer prices by 1.1 percent within a year, with very little pass-through in the first half year, and by 2.0percent over the long run. These findings, particularly the ERPT to consumer prices, suggest that RMB appreciation can help to reduce inflationary pressures over the longer term. However, it is unlikely to provide rapid relief to the current round of high inflation because of the long lags in ERPZ. The RMB needs to strengthen in effective terms to exert the desired dampening impact on prices.  相似文献   

12.
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开放经济条件下,高通货膨胀率引起通货对外贬值,而我国目前的经济表现是高通货膨胀率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对外升值态势更加强劲,这一经济现象与传统的经济学原理相违背,给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危害。本文分析了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政府调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王仁祥 《特区经济》2007,219(4):61-63
2006年国内两大经济现象:物价上涨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成为国内许多学者谈论的主要话题。本文从不同角度来说明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关系。对于这种货币对内贬值而对外升值的特殊情况已不能单纯的用传统的“购买力平价理论”来解释了。另外,我国的通货膨胀属于结构性通货膨胀,也不能简单地和汇率问题联系在一起。只有对内疏导通货膨胀压力,削弱长期贬值倾向,对外平衡贸易收支,化解短期升值压力,才能改善人民币现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The present paper uses a two-step approach to estimate the pass-through effects of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prices and the RMB exchange rate on domestic consumer price inflation in China. We first estimate the pass-through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prices on producer prices and then estimate the pass-through effects of producer price inflation on consumer price inflation. We find that a l O-percent increase in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prices would lead to China' s producer prices increasing by 1.2 percent 3 months later, which in turn would increase China' s domestic inflation by 0.24 percent over the same period. However, a 10-percent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against the US dollar would help to reduce increases in producer prices by 4.4 percent over the following 3 months, which in turn would lead to a 0. 89-percent decline in consumer price inflation over the same period.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in an environment of rising global commodity prices and a weak US dollar could be an effective instrument to help contain infl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有效汇率波动对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外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和国内面临的通货膨胀问题受到了国内舆论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是否就是国内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呢?本文利用VAR模型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进口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传递率较高,而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率则相对较低,汇率对国内通货膨胀有较弱的解释力。因此本文认为,通过调节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解决中国的外部失衡有一定的作用,货币政策制度者应当积极关注汇率变动等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对引起人民币升值的政治与经济原因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影响的探讨,提出应通过扩大内需、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人民币兑换自由化等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力保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较快,储备规模急剧增加,在目前金融危机发生的大背景下,巨额的外汇储备管理面临的规模风险和结构风险日益突出。由于规模巨大增加了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加大了国内通胀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由于投资结构过于单一加剧了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和机会成本风险。本文在总结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在规模和结构上面临的风险和特点的同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规模管理和结构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内价格的汇率传递性——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VAR模型研究了我国国内价格的汇率传递性。VAR模型的脉冲反应函数显示,存在人民币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不完全传递性,但是,传递弹性极低,进口价格指数的汇率传递弹性要强于消费价格指数的汇率传递弹性,且进口价格指数向消费价格指数传导逐渐衰减。因此,通过汇率升值来抑制通胀效果并不理想,从紧的货币政策才是医治通胀的良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