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迅速的发展,人口大量向城镇聚集,城镇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居民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不断扩大,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不同地区的城镇居民对于体育消费的需求不尽相同。深入研究城镇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特征,对于促进地区体育产业均衡发展,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1998-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收入与资产的宏观季度数据,利用向量误差纠正模型(VECM),对居民资产如何影响消费(即财富效应)进行了系统实证研究.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收入和资产之间存在唯一的长期协整关系;在这个系统内,短期内只有居民资产对系统均衡偏差具有误差纠正行为.我们还测量到,城镇居民资产的长期边际消费弹性为0.51;近年,人均居民资产每增加1元,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0.013元左右.从动态效应上看,居民资产对消费变动的影响是持续的,且贡献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方法,对我国乡村居民体育消费的重要性、体育消费的现状以及我国农村体育消费的基本方式剖析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发展制约着乡村体育消费的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羁绊着农村体育消费发展;广大农民对体育认识的滞后是阻碍体育消费的绊脚石;政府体育支出对农村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该文运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陕西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体育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但由于经济因素和传统习惯等影响,保守性消费观念仍占主导地位;体育消费的绝对水平较以前有了大幅的增长,但相对水平涨幅不大.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闲暇时间增多,使得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健身及体育文化娱乐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经过大量有关城市居民体育文化健身与健康文化生活方式的研究表明,哈尔滨市居民强身健体的生活意识普遍增强,广大城市居民迫切要求提高自己的健康素质和健身生活方式.为此提出以下建议:整合体育场地资源,合理利用;加快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政府应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加强体育法制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站点的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6.
文章依据1978-2010年间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的样本数据,运用协整研究方法,对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城镇居民收入低,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居民短期消费易受冲击,城镇居民的长、短期消费的乘数都较小,从而客观上形成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的现实;并且城镇居民消费的长期弹性、短期弹性都较小,消费增长过多地依靠收入增长,但其却很低;线性模型和对数线性模型都是可以选择的形式.对此提出了让城镇居民们也能体面地生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将使居民住房租赁消费成为居民收入与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的一般经验,本文分析深圳的居民住宅租赁调查案例,进而对京沪穗深进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全国城镇居民住房租赁消费规模及时国民经济和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居民住房租赁消费已经成为我国大城市的重要经济活动,并对居民消费率产生了显著影响.从全国范围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住房租赁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率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宋慧英 《北方经济》2007,(19):52-53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中国经济一直存在消费不足的问题,并且近几年这一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这点可以从中国居民储蓄不断增加,同时外贸出口也持续增长这一事实得到基本证明.很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中国的消费不足问题进行了精辟的分析,认为消费不足与中国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贫富收入差距大、二元经济结构以及传统的节俭和遗产动机明显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则从城镇居民与其教育相关的支出、居住支出和与医疗相关的支出等三项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总支出的影响的角度展开分析,旨在从上述角度找出影响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不仅对我国宏观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房地产价格变化对居民消费所产生的影响。文章针对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重庆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比较研究法。对重庆市城镇居民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及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中等偏下位置,消费结构很不合理,与东部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研究,找出了影响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制约因素,并为改善体育消费结构、提高人民体育消费水平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辽宁省2002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统计数据,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辽宁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结构进行分析。一、消费结构分析 按照《中国统计年鉴》的惯例,居民的生活消费包括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居住消费、交通通讯消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文教娱乐消费、居住和其他等8大项。消费结构是指消费中不同商品或劳务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居民消费习惯、可支配收入、实际利率、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延迟退休等因素,运用预防性储蓄异质性理论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以我国31个省市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考察延迟退休政策对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口抚养比和消费支出不确定性的交叉项、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基金收入和消费支出不确定性的交叉项对消费支出有显著负影响,即延迟退休对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有显著影响。建议通过建立完善养老保障体制、改善消费环境以及降低居民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等措施,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刺激消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之后运用1992-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七个不同收入组数据及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不同收入群体消费的过度敏感程度,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过度敏感性,且不同收入居民的消费过度敏感性不同,低收入者的消费敏感性较强,高收入者的消费敏感性较弱.在引入不确定性因素后,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过度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不确定性尤其是预期支出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喻坚  向丹 《改革与战略》2014,(7):114-11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瓶颈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传统消费观和休闲价值观束缚居民休闲体育消费意愿;居民休闲体育消费需求明显不足;休闲体育场馆设施不能满足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的需求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主要瓶颈。应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步伐,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力度;尽快建立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制;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动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休闲体育产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快休闲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福建经济》2001,(7):7-8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随着“九五”计划的胜利完成,我省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居民生活消费由“短缺”向小康迈进了一大步,据抽样调查,2000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32.26元,比1995年增长53.1%,年平均增长8.9%,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扩大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费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我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精神文化消费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优化,我省城镇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费领域将进一步拓宽,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州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及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越来越注重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但与此同时,在人们的消费行为中,也存在一些不科学、不文明的消费倾向。本文通过对广州市近年来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实证分析,对各种相关数据进行论证,阐述居民文化消费状况,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健康合理消费进行探讨,以期对促进广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房玉双 《特区经济》2011,(9):221-222
以青海省城镇居民消费为研究对象,对青海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动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明显地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青海省城镇居民生活状况整体上符合恩格尔系数变化规律,但利用恩格系数分析居民生活水平状况还应与其他因素相结合,才能得到较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上海市1993~2015年的各研究变量数据为样本,基于Feldstein生命周期假说模型实证分析了养老金支出等因素对上海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上海市养老保险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上海市养老保险支出存在资产替代效应。养老保险支出和可支配收入都是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Granger原因。此外,居民储蓄增加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抑制作用。因此,上海应从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健全收入增长机制等方面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林月 《北方经济》2007,(15):46-48
本文利用1986~2005年的年度数据,对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进行协整分析研究,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二者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互为Granger因果原因.从长期来看,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从短期来看,居民的当期收入对下一期消费的调节作用是较大的,因此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是拉动消费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在居民现有的收入水平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所带来的消费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结合福建省实际,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城镇居民的各项生活消费支出与生活“三废”进行灰色关联度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与生活“三废”之间有着十分显著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治理福建省居民消费污染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