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金砖四国"中的巴西及中国-巴西双边贸易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巴西与中国同为金砖四国成员,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迅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态势是其成为发展中大国的重要资本。中国和巴西经贸关系稳步发展,然而双边贸易发展并不平衡,我国一直呈现贸易逆差。从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包括对贸易结合度指数、商品集中度指数以及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中巴两国进出口商品特点不同,在出口商品种类上中巴双方的互补大于竞争。这为我国发挥自身产品优势,有计划地加大对巴贸易出口提供了可能。我国应在对巴贸易中做出更准确的市场判断,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进出口策略,充分挖掘两国贸易合作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经济、贸易合作伙伴,中国则从2002年起是德国的第二大出口国,中德经贸关系的良好发展对中国和欧盟经贸关系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德经贸关系的现状和特点,其次分析了中德经贸关系发展中的不利因素,最后对中德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欧盟东扩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作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欧盟东扩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在介绍中欧经贸关系现状基础上 ,分析了欧盟东扩给中欧经贸关系带来的影响 ,并为中国应对欧盟东扩消极影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和伊朗关系更加密切,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但发展潜力仍然很大。分析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两国发展经贸关系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探讨在新世纪中伊经贸关系发展的前景及促进中伊经贸关系持续发展的路径,并提出中国对伊朗经贸合作应采取的方式和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中国与德国经济(投资)、贸易关系的发展历史,论述了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基础与障碍。重点探索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德经贸关系发展的积极效应与消极影响。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中德经贸关系的若干因素,从而展望、预期中德经贸关系发展的程度、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CS、CC和出口相似度等贸易指数研究了中国和南非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发现两国贸易在总体上互补性要大于竞争性,这为两国建立更密切的经贸关系提供了经济动力,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为中国和南非的经贸关系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和南非的经贸关系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CS、CC和出口相似度等贸易指数研究了中国和南非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发现两国贸易在总体上互补性要大于竞争性,这为两国建立更密切的经贸关系提供了经济动力,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为中国和南非的经贸关系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和南非的经贸关系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非州经贸关系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经贸往来进入21世纪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贸易、投资以及其他经济合作上增长速度快、双边贸易依赖性增强。但在双边经贸关系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对中非经贸关系的特点加以概括分析,探讨双边经贸关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改善与促进双边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迸一步发展,市场进一步开放,中美经贸关系获得进一步发展,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全面的经贸关系,对各自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发展中美经贸关系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摩擦,需要双方共同努力,采取解决措施来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2014,(1):64-65
正2013年12月2日,英国首相卡梅伦率领史上最大规模的贸易代表团对中国进行了为期3天的访问,此举将极大推动中英两国经贸关系升级。中国巨大的市场对英国经济走出衰退,实现复苏大有裨益,而增强与英国的高科技合作将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英经贸关系的发展和升级是对双方均有好处的双赢之举。中英经贸关系现状中英经贸关系虽然发展迅猛,但双边贸易投资在各自贸易投资总量中所占比重较低,与世界大国的地位不符,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1.
范婕 《技术经济》2010,29(5):104-109
中国和巴西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首先描述了中巴双边农产品贸易现状,然后通过测算农产品出口依存度、比较优势、贸易互补性等指标,剖析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合理性。结果显示,中巴优势农产品差异明显,双边贸易结构具有一定互补性。中巴农产品贸易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可以增加从巴西进口土地密集型产品,同时扩大对巴出口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及其加工品,从而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2.
江依妮  朱春奎 《技术经济》2020,39(2):114-124
金砖国家是世界科技创新的重要新兴力量,虽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其专利合作网络规模有所下降,五国之间的合作并不紧密,但它们的网络地位稳中有升、态势向好。中国在国际专利和论文合作网络中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均不断增强,具有信息和资源控制的巨大优势;俄罗斯与印度地位相似,但俄罗斯的国际专利与论文合作地位均有所提升,而印度的地位正在弱化;巴西在论文合作网络中相对较具优势地位,但在专利网络中巴西则与南非共同位于边缘区。  相似文献   

13.
曲如晓  李婧 《经济地理》2020,40(3):102-109,140
为了解世界各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真实地位,推动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发展,文章基于2000-2016年82个高技术产品主要贸易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世界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特征及中国的贸易地位。研究发现,中心度指数体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4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密切的贸易往来关系;点强度指数体现了贸易强度排名靠前的国家相对稳定,各国差距不断缩小;结构洞指数体现了各国间贸易关系的多元性即网络异质性不断变化。中国虽然具有较密切的贸易关系和较高的贸易强度,但是其贸易网络分布较为集中,网络异质性依然有待提高。为应对贸易摩擦,提高高技术产品贸易地位,中国应注重优化贸易结构、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创新合作水平,从而降低贸易风险、提高产品质量和优化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俄罗斯形成"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至今已有15年,两国之间的关系被认为处在"有史以来最好的阶段"。随着中俄不断扩大双边合作,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双方的经贸合作关系,尤其是在能源领域。从政府高层到相关企业,都在不断推进和完善中俄能源合作。煤炭领域的合作作为两国能源战略合作的新突破口,而双方合作的可行性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俄两国是世界公认的"成长最快的经济体",2007年中国和俄罗斯经济仍继续保持增长。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两个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为两国的商品、资源、技术和资本进入对方市场提供了广阔前景,中俄经贸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双方应当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潜力,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把两国经贸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奥地利国际科教合作传统上一直以欧盟及西巳尔干国家为主,但近年来国际经济科技形势的变化迫使奥地利对其国际科技合作战略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将与非欧盟国家的合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奥地利实现其国际科技合作的五大目标是:卓越目标、市场目标、资源优化目标、应对全球挑战目标和科技外交目标。为此,奥地利对合作国别进行了深入分析:确立了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4个非欧盟国家为其国际科教合作非常重要的国家,其中,中国为最需要加强合作的国家;确定了韩国、巴西、南非、以色列、加拿大、日本、土耳其、新加坡等非欧盟国家为其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国家,其中,韩国为需要加强合作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区域治理:问题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公共问题的大量涌现,日益呼唤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开展一系列双边或多边协调与合作为基本内容的区域合作。研究发现,我国区域治理不完全,区域内多元利益相关者在治理主体结构中缺位或虚位。通过新区域主义视角的评估,显示我国的区域治理实际上是缺乏治理的地方政府间合作。要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应该适时推动区域政府管理走向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18.
中俄木材贸易: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波  张春霞 《经济与管理》2007,21(12):86-90
中俄双方木材贸易中存在交易产品质量差、交易市场不规范以及双边政策问题等。应采取加强检验工作、完善市场制度以及加强双边企业的合资合作等相应措施,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对俄交通基础设施和锯木厂的投资,增加可采伐的面积,扩大生产能力,从而实现中俄木材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several reg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s were initiated by multilateral and bilateral donors to address concer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gap in the Mekong subregion. Programs such as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program of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and the Mekong–Japan Cooperation program focused first on improving physical connectivity through transport corridors, regional power development and grid connec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s linkages, and were successful. However, as transport and trade facilitation became a priority, the weak institutional capacity of Cambodia,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Myanmar, and Vietnam resulted in a slow progress and is a major challenge to regional cooperation. Other challenges are the pressure on the use of Mekong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planned construction of mainstream dams, which could threaten the Mekong River Commission's role, the regional rivalry for energy sources, and the lack of attention to unskilled labor issu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Mekong reg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s and China are also a main issue to address if cooperation programs are not to become instruments of geopolitical rival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